分享

从营养学来看糖尿病高发的根源

 听取蛙声 2016-10-28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综合了饮食习惯、生理运动学、遗传学和免疫系统等因素,一旦血糖达到疾病诊断标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将是终生的,不可逆的。

今天我们从营养学出发,看看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是怎么悄悄演变成侵蚀我们身体健康的魔鬼的。

胰腺受损是糖尿病产生的根源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因为胰腺受到损伤,进而无法开始正常地产生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

胰腺产生的这种激素,它能使血液内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中,再转化为能量,如果体内的糖类过多,便会转化为体淀粉或脂肪。而在身体利用其贮存的脂肪时,也需要胰岛素。

维生素B6在人体中扮演着让胰腺免受损伤的角色。当维生素B6过少时,蛋白质和色氨酸力的氨基酸无法被正常利用,便会转化成“黄嘌呤尿酸”。在动物实验中,如果有这种情形,则他们的胰腺在48小时之内便会受损,而导致糖尿病。结果其血糖不但高出正常标准,而多余的葡萄糖也会随尿排出。而且,维生素B6不足的时间越久,则胰腺受损越严重。

但是,如果在胰腺没有严重受损前,及时补充维生素B6,黄嘌呤尿酸便会立即减少,而糖尿病也会因此消失。此外,镁可以降低维生素B6的需求,如果在食物中补充含有丰富的镁,那么即使维生素B6不足,也能使黄嘌呤尿酸减少。不过,镁能活跃含维生素B6的酶,而糖尿病患者却异常地缺乏维生素B6,故被认为是致病的可能原因。

饱和脂肪在人体的增多会增加镁和维生素B6的需求,而营养不良的老鼠吃了高脂肪的饮食后,其排出来的黄嘌呤尿酸会比吃植物油或低脂食物的老鼠高出数倍,其体重也会显著增加。另外,葡萄糖的流失与胰腺的受损情况也会相对地加重。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如何演变成糖尿病的?

饮食习惯对胰腺的伤害主要是高蛋白质和高热量、高脂肪的过量摄入,这些食物都会增加人体对维生素B6的需求,因此会对胰腺造成伤害,然而这种伤害,都是在维生素B6不足的症状之前便已形成。这也是专家认为导致糖尿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所以,肥胖的人较容易得糖尿病,且热量过高的饮食也会增加对维生素B6的需求。长期吃糖的猫会得糖尿病,但吃淀粉的猫却不会,因为糖会同时增加人体对胰岛素和维生素B6的需求,进而会损及胰腺的健康。因此,吃糖太多的人很容易得糖尿病。

事实上,许多药物都会使人尿中出现黄嘌呤尿酸,但如果和维生素B6一起服用,则可预防。对老鼠的试验中,持青霉素的老鼠其尿中会出现大量的黄嘌呤尿酸,表示其胰腺已严重受损。

当维生素B6不足的时候,尿液中便会出现黄嘌呤尿酸,因此维生素B6是否不足,可以从尿液中直接测出。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大量排出黄嘌呤尿酸,表示其胰腺已经受损。而糖尿病失控和患糖尿病视网膜炎的人,其黄嘌呤尿酸的流失,远比注射胰岛素和病情较轻的患者高出许多。糖尿病患者若每天服用50毫克的维生素B6,其尿中排出的黄嘌呤尿酸便会立即减少,如果继续每天服用10-20毫克,尿中便不会有黄嘌呤尿酸排出,而其身体也不再受到伤害。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糖尿病的致病源头,其实这只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6而已,有时婴儿对这种维生素需求会比其他人高出数倍。要减少患者脂肪和胆固醇所需的卵磷脂,也需要有足够的维生素B6和镁,因此,让人体远离糖尿病,健康绿色的饮食和维生素B6的充分摄取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