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关雎:有礼有节的爱

 昵称31728201 2016-10-28

關雎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译文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纯洁美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相思深情无限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采右采拣拣开。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文化解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在说,那美好的女子,是好男儿的良配。“逑”,就是配偶。然而《关雎》通篇,虽然全是对梦中佳人的遐思、对窈窕淑女的追慕,但其实,《关雎》是虚写淑女、实写君子:

“君子好逑”,是君子的求偶标准;“寤寐求之”,是君子的情感愿望;琴瑟友之”,是君子的示爱方法;“钟鼓乐之”,是君子的追求目标。孔子评价《关雎》最难得在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解释这句话为:“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也就是《关雎》中的君子,索求欢乐的心态不是过分的,浸于哀伤的情绪也不是无节制的:当君子想象求得淑女时,是“钟鼓乐之”的和美,喜悦但不过于狂烈,保持一份温情脉脉的隽永;而君子当下不得淑女时,倍感“寤寐思服”的刻骨铭心,然而表现出来的示爱方法,是“琴瑟友之”的彬彬有礼,情虽切,却不会因过度灼热而伤己、伤人。





所以《关雎》虽堪称中国情诗鼻祖,但它对淑女的描写是表象,对君子的描写才是深意:在《关雎》中,君子的心愿是“凤求凰”,君子的状态是“求不得”,君子的心情是“相思苦”,君子的行为却是“以礼求之”。

因此,何为君子?对爱有情有义,对人有礼有节,这就是君子的所为。能用理智克制情感,又用情感光华理智。

儒家文化始终都在探讨君子如何养成,而《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其中之一,开篇便是这样以礼乐的形式、以情感的模式,表述了一份君子的风范。这种风范,也符合“四书”之一《中庸》中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喜怒哀乐的种种情绪,如果发散表达出来的时候都能适度而有节、恰当而适中,那么这个人就符合了“和”的状态。

而“和”,正是中国文化追求的最高标准,“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谐,是天下万物的正道。

“和”,其实分为三个层面: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睦有序,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身心安和,是人与自身的和谐,也是情感与理智的和谐。

而君子的培养,就从自身的和谐开始;自身和谐,又从“和情”开始。也就是,能做到自身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即为君子。

所以我们在要求社会和谐之前,要先做到每个人自我的和谐。试想,一个个心存焦虑、行止浮躁的人,怎么可能构建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呢?个体和谐,进而才能推动社会和谐。

而情,往往令人方寸大乱、难以和谐。所以,遇到感情问题时,最能考验和训练一个人是否具备君子风范。求不得,哀而不伤,性情之正也;万般情,发而中节,是为君子。




乾隆皇帝曾在写给他原配亡妻、孝贤皇后的悼文《述悲赋》中这样讲到:“《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雎》?为人伦之伊始,故天俪之与齐。”《易经》为何以乾坤两卦为首?《诗经》为何以《关雎》这篇为首?因为伉俪天成,正是人伦伊始,男女情爱,是人伦的开始。这种释读,是在一个谨言慎行的封建帝王口中发出的、难得对于“情”的正面肯定。而今天读《关雎》时,我们已经走过了以“后妃之德”来解《关雎》的时代,可以充分承认:

对情感的关注,是《诗三百》的开端;更该承认,学会爱与被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缺失了这一课,人生永远不算圆满。而君子该如何爱,就且看《关雎》如何爱。

《关雎》的虽慕淑女、实写君子,使诗篇结构充满了层次感。这首来自礼乐时代的歌告诉我们的爱情方法是:爱一个人到彻骨相思、寝食难安,依旧可以用最大的克制力来适度地表达情感。

礼以节人,《关雎》所颂扬的君子之风,就是一种有礼有节的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