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浙江浦江鄭義門古建築群(二)【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0-28
 
        郑义门里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30多年,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这庞大的家族群体,以怎样规矩和束缚、严令和法度,绵延子孙数百年,而且一宅同居,令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颂不息,令人觉得像一则不可思议的神话。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建于清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九世同居碑亭,上面刻有元代翰林学士承旨禄帖木耳手书的“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个大字,示以告诫后世。
        大门入口处有一个玄关,木板上赫然刻着:“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怡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以横非而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穿过师俭堂,有一条并不敞亮的过厅,两侧立着十多块一人高的木牌,上面刻有168条完整的《郑氏规范》。不用仔细读条规,身在条规前,就会感受到一股无法排遣的情绪。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九座牌坊雄姿  九座牌坊,恰合郑氏义门的九世同居,展示着郑氏九世同居的深远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出处,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
        从宋到清,郑氏家族出仕为官的达173人,但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当下社会上广为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意义。郑氏族人用长达168条的郑义门家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该传世家训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郑义门”的传奇故事先后被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十桥九闸风光
 
        郑义门七世祖郑铢(1299——1355),字彦平。四岁母丧,十一岁父逝,兄弟三人,由伯母周氏抚养成人。   他和兄长郑钦经营嘉礼庄田二千亩,收入用于家族中男女婚嫁,余资储藏,使得一家男女大礼经费无虞。    郑铢立志要为朝廷、百姓做点有益的事,至北京被荐于脱脱丞相,脱脱见而器之,奏为宣政院照磨管勾,统领浮屠氏事。元代的宣政院,职司宣扬一国政教,具体管理江南寺院。照磨一职,是管理档案。郑铢虽然只是管理员(管勾),但由于他手上的档案都是关系和尚们的身份、等级、津贴等切身利益,最容易与和尚勾通作弊,因此前几任照磨作伪犯科现象时有发生。他到任后,各寺院的和尚同样纷纷向郑铢送来许多钱币,郑铢严词拒收,和尚们还以为自己的钱送得太少了,于是送钱的数目越来越大,屡遭拒退,真是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经过打听,方知郑铢来自浦江“郑义门”,郑义门有严厉的《家规》,其中规定:“子孙出仕如有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贿者始各自敛。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河水潺潺,绿树成荫

        时江浙行省右丞相朵儿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勋,统领宣政院事,察知郑铢之廉洁。在宣政院推选廉政官吏的时候,全院异口同声齐推郑铢为真“廉吏”。遂任命他为持檄文行部两浙,仍一毫无所取。众和尚说:“凡受檄来者,都想得重贿,否则,祸立见。在他们回去时,无不积钱数万,独郑君两袖清风归去。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
 
        不久郑铢调任上海松江等处稻田提领所大使。当时,在嘉定、华亭、上海交接带,有田数十顷,属于提领所辖。而都水使者(统管水利的人),要增加江淮财赋府的税收,便重复收赋。由此,田赋苛重,农民生活非常困苦。郑铢察情后奏于朝廷,得以免赋。同时,制止了在稻田所工作的官员随心所欲提取精粮的现象。郑铢官虽小,但是为官廉政,受人称赞。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优美的白麟溪水景色
 
        郑机,字叔慎(1361——1429),郑义门第九世祖,明朝永乐中以贤良荐举于朝廷;经吏部铨试,授文林郎湖广汉川知县,后转任广东省仁化县知县。由于自幼就读于东明精舍,受到严格的儒学伦理教育及孝义家风的熏陶,任内宵衣旰食,勤政爱民,平蛮寇,修水利,奖农耕,政迹显殊,尤其在廉洁方面,他更是严格要求,从点滴做起,从不收属下及百姓的礼物,被当地百姓誉为清官。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孝感泉,同居始祖郑绮孝母事迹。明永乐初,蜀献王朱椿亲题
 
        永乐庚寅(1410年)五月初二,是郑机五十岁生日,按照风俗习惯,应该祝贺一番。早饭间,夫人楼琼征求丈夫意见,郑机吩咐楼琼注意节约,去买一斤鱼、两斤肉、一斤豆腐和一斤黄酒,作为生日晚餐,说完后就到公堂料理事务去了。晚餐时郑机看见桌上摆满了名贵佳肴,大大超过了早上计划的标准,刹时拉下脸面,怒责夫人:“你也学过郑氏家规,家规第八十八条明确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於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入祠堂’。俭可养廉,奢则生腐,你难道忘了吗……”楼琼当然不会忘记威严的家规,在丈夫的严厉责问之下,她只好吐露了真情。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天神阁。二层挑檐建筑。供的是关羽
 
        原来,郑机手下有位名叫章玉的典吏,平时工作很卖力,受到郑机器重,相互间关系也较好。章玉在知县夫人买菜回来时得知今日是知县大人的五十寿诞。章玉想,知县平时节衣缩食,一身清廉,是从不收受他人礼物的,但在五十岁生日之时,买几道好一点的菜,让他补补身子,作为一个部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他说服了知县夫人自己花钱买来几道好菜,请夫人晚上一并烧来吃。夫人也觉得在理,又没有违反原则,况且章玉的一片真心实为盛情难却。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天神阁门匾“忠义万古”
 
       郑机听了夫人的表述之后,仍怒气不消,说:“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腰杆子就硬不起来了。这次既然已烧好了,不能原物退还,但必须退还等价钱两,分文不少。”    次日,郑机叫来章玉认真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但你的行为将陷我于不义。”随后掏出九钱银子还章玉。章玉见状连忙退却:“大人生日,买点东西吃吃又何妨?”郑机看章玉还没认识到问题所在,再次正色道:“你我身为朝廷官吏,食俸禄,理应集中精力忠君效国,不要让人家以为你把精力花在巴结上司上,那是于你的名声亦是不利的。况你我关系较好,理解我支持我是对我最大的关心,请不要败坏我及我家族的名声”。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天神阁门联:万古丹心昭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
 
        章玉听后从心底里佩服郑机的为人:“大人你是真正的清官,说到做到,刚正不阿。但由于前几任知县的腐败,现县吏的思想上仍沿袭着旧风陋习,阳奉阴违,送礼的多,受贿的也多,治贿还必须花大力气。”郑机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后,在城门口贴出了一张官告,主要内容是严禁馈送受贿,有受贿行为的官吏要主动退赃,可获从轻。又欢迎乡民直接告状,查实有贿情又不主动退还者,必视情节轻重给予惩办。布告一出,有自首的,有告状的,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批贪官得到应有惩处,一批廉洁奉公的官吏得到表扬,人心大快,社会风气随之转好。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天神阁内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不愧青天
 
        郑祖琛,字和佩,号献之(1784——1851),浦江县人,郑义门第二十三代孙(迁居吴兴双林),天资聪敏,一目十行。清朝嘉庆进士。箕风毕雨,为官清正。在江西任按察使时,玉山县孙知县要求拨一笔款子,用来兴修水利。向朝廷申报后,朝廷拨下专款,郑祖琛要其专款专用。事后孙知县却把这笔银子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实际上没有修堤,亦未筑塘,却虚报兴修水利功绩。郑祖琛本要去玉山巡查,但忙于邻县事务,一直拖到秋天。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天神阁前水池,池后一大照壁,对阁的这面书”义“字,对宗祠的一面书”忠“字
 
        郑祖琛去玉山县巡查时,正当旱情严重,沿途田地干裂,禾稻干枯。路上百姓三五成群,携妻带子,前往浙江讨饭。深入调查后,才知真相。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郑氏宗祠偏门匾额“勅旌孝义宗祠”----明万历戊甲张应槐题
 
        原来孙知县的计划是要开一条水沟,把水引向高田。由于水沟必经一处高坡,高坡的主人是当地的大财主,姓胡名山,有钱有势。高坡上头是胡山的祖墓。听地师说,高坡是龙脉,如果从中开一条水沟,等于凿断了龙脉,胡山家必将招来灾星。为此,胡山不惜一切代价,买通孙知县的二姨太。二姨太姓林,很有姿色,深得孙知县的宠爱,林姨太的枕头风,孙知县总是言听计从。林姨太说:“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任穷知县,金银上千斤。你两年知县到如今,什么也没捞到,胡山这块肥肉不吃的话,恐怕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孙知县说:“这白花花的银子我也喜欢,只怕今年天旱,这田地无收成,后果不堪设想。”林姨太说:“这几十年只旱一次,去年不是很好的过来了?只要挨过了今年,明年任满就可升迁。”孙知县面对金钱的诱惑,失去良知;索性把朝廷拨款也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只是虚张声势,修了几处小池塘,却谎报功绩。偏偏今年碰到旱灾,伪情暴露,立见眼前。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郑氏宗祠仪门内,屏风上悬“江南首族”匾——文林郎范养民书  九二叟苏步青补书
 
        郑祖琛将孙知县押往京城待办,将其家产全部没收,救济灾民。并张贴安民告示,开仓放粮,召流离者回乡,兴修水利,确保来年丰收。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牌坊群的第一坊——“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郑氏家族从南宋开始同居,到明初已经几百年没有分家,几千人同财共食,和睦相处。当时,郑氏义门的孝义闻名天下,为了表彰义门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1385年)亲赐“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这跟前面两座有一定的关联,因为郑氏义门从南宋开始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不论是战争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他们总是始终如一,家族的日子还是过得有条不紊。不论谁当权,他们都按照自己的规则,治理好家族事务,处理好跟邻里关系。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起着忠节义孝的表率作用。所以在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旌表。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第四座牌坊叫“有序”。因为郑氏义门把“有序”和“师俭”当作了治家的两大支柱。“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郑氏义门数百年同居共食,没有序肯定要乱的。郑氏义祠堂专门设立了一个有序堂,制定了168条家规,天天用相关内容来教育子孙。所以使得郑氏义门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家庭秩序,正是这些严格的秩序引领了郑氏义门一代一代走出了辉煌。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恩德”牌坊。郑榦功绩。明成祖继承大统,即授榦为湖广道路监察御史出使广东南闽抚安军民,丰功盛烈,绩著两省,民建生祠于海滨誓不忘榦之德。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麟凤”牌坊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取义成仁”牌坊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礼部尚书”牌坊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九世同居”牌坊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白麟溪上横跨着十座石桥,就是“江南第一家”有名的自然景观十桥九闸。桥建于明代,几经修造,每座桥设以水闸,便于人们洗濯。白麟溪水源于风景秀丽的玄麓山,溪水清流荡漾,两岸柳丝飘然,景色绚丽宜人。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孝感泉亭柱上的楹联:千古风流麟溪水,一泓懿范孝感泉    据《宋史•孝友传记》记载,郑氏家族的合族同居始祖郑绮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的母亲年弱多病,患“风挛”瘫痪在床30多年。母病期间,郑绮躬身床前,细心服侍,“抱持以就便溲30余载”,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对母亲毕恭毕敬,体贴入微。母亲喜欢喝白麟溪的泉水,有一年大旱,泉水涸竭,郑绮用手挖地数十尺,仍不见有泉水。情急之下,郑绮跪在溪边号啕大哭,哭声悲戚,令人动容。他一边哭一边继续挖,挖了三天三夜,指甲脱落了,鲜血染红了山石。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苍,一股清冽的泉水从他膝下涌出。时人认为这是郑绮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于是就把这股泉眼命名为“孝感泉”。后人修建亭榭,将“孝感泉”保护起来,明代蜀献王朱椿亲笔书写的一副对联:“千古风流麟溪水,一泓懿范孝感泉。”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有序堂   “有序堂”是“郑义门”宗祠的主体建筑,可容纳千余人活动,郑氏族人们的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在后堂的走廊下悬挂着一口大铜钟,透过大钟上锈迹斑斑的铭文,可以读出此钟名曰“会膳”。对于这个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锅吃饭的家族来说,开饭时自然是少不了这样一口大钟的。然而,此钟却不仅仅用于会膳,它还和另一旁架子上的“听训”鼓一起构成郑氏家族的指挥中枢。大钟总是以一种特有威严的发声,一声声都是不可违抗的命令,所有人一切行动都得听从它的调遣,且须令行禁止。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中)
 
        郑氏宗祠偏门,上悬“江南第一家”巨大匾额,门厅左右墙上书着“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十个大字。右边立着“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古建筑群”的保护碑,左边有郑氏祠堂简介。门厅内有左右六根石柱,分悬三联:三朝旌表恩荣第,九世同居孝义家。江南第一衣冠族,海内无双孝义家。文章空冀北;孝义冠江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