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附子

 并不hy 2016-10-29
制附子
2016.10.28阅读 658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然后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及白附片。

  •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主治:①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②用于阳虚证。本品善于补火助阳,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适用。③用于痹痛。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用之能祛除寒湿,温经止痛。
  • 炮制目的:降低其毒性。
  • 配伍
  • ①附子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数逆之功效,即四逆汤;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 ②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畏寒肢冷、腰酸脚弱、阳萎尿频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阴寒内盛,脾阳不振,而见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可与益气温脾之人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如附子理中丸;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心阳衰弱,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
  • 此外,卫阳虚自汗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阳虚外感风寒者,可与麻黄、细辛同用,等等。

总之,附子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均可应用。

  • ③用于痹痛。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用之能祛除寒湿,温经止痛。

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本草纲目》引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混药少加之引经。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

药话

宋代蔡涤《铁围山丛谈》记载:皇宫中在宣和殿有一小库,为“天子私藏也”。乙已岁冬,鲁公得疾甚重,皇帝亲自问,医者回奏应用附子之药。帝命管库内侍送来附子,皇帝选四个,每个有拳头大小,赐给鲁公。一重有三两四钱,一重三两二钱,另两个为二两八钱。蔡叹日首次见到。从这一故事中可知附子确是一味要药,皇帝都要亲自过问。

《前汉书·外戚传》记载:霍光专权,女为帝妃,欲起女贵,串通女医淳于衍,用大毒之药附子制成药丸毒杀了临产的皇后。这是最早的附子杀人案。宋代林景熙《越州陶山附子岗》诗曰:洞霞疑按台峰近,石栈空割蜀道难。一种灵苗人不识,半山霜露夜痕干。

饮片

有一人叫沈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寝,多医无效,众说纷纭,或火、或湿、或气、或风。汤药杂投,均无效果,几至送命。沈良臣的儿子求到张致和的门下,诊脉后,脉沉,而且濡湿痰生,寒也,宜用理中汤加附子。服后当夜嗽喘两平,调理后愈。

  • 附药:乌头

有川乌、草乌两种。

①川乌:为毛茛科乌头的块根。性味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用于寒湿痹痛、心腹冷痛、头风痛、偏头痛、跃打损伤疼痛等。其散寒止痛作用较附子为强。

制川乌

②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块根。性味、功效、用法及注意事项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

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