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拼音》不适合用于语音教学

 HeChinese 2016-10-31

www.HeZi.net

2016年10月27日

对有效的汉字学习方法的需求,随处可见。参加或大或小的聚会,都能感到这种需要的普遍性,迫切性,夸张点说,有点象吃饭穿衣那样普遍。

更有趣的是,做汉字教学研究的,也大有人在。

在多伦多我接触的人不多,但就在这不多的十几,二十个人中,都有好几位资深做汉字技术,汉字教学研究的。

我的家庭医生,第一次见面,就知道他做汉字研究有二三十年,之后每次看他,关上门,我们多数时间都是谈汉字问题,每次都是护士敲门来催,说外面还有很多人排着队等着,这才走人。

有天我接到住在不远城市的一个朋友的电话,他在网上关注和码多年,自己也在研究汉字多年,现在条件好了些,就辞职去做。

十几年前我做和码,直接原因是看到在多伦多的江先生关于手机上汉字编码的文章,江先生一直把汉字研究作为他工作之余的事业。

在我不大的朋友圈中,就遇到好几位汉字研究者,在各个语言论坛,更是集中了成堆这样的人。

当年五笔字型走红,成千上万的人看到五笔字型的不足,就投入到五笔字型的改良研究,出了成百上千的专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有些人倾家荡产,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王林快码的作者)。

我不愿做无用功,也不愿看到别人做无用功。

和码方案出来后,我认为在字形编码的几个要素上,是无法超越的,如25个数字码,汉字基本笔画分‘横竖撇捺’四类,分‘横竖十撇捺’五个区,衍生字根现象等。我把这些内容写成文章, “和码是最好最终的形码”。我也说,如果别人有更好的方案,我就一定放弃。

也许是这篇文章的作用,让人们停止了重复的研究,这些年我没有看到另有纯形码出现。

今天汉字教学难,语音教学难的问题,又引来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努力。

从网上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中文学校,都是采用‘从拼音入手,依托拼音’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文章,都是说拼音的重要性,视频都是怎样教拼音,怎样教四声的拼读。

‘从拼音入手,依托拼音’是海内外通用的中文教学方法,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从拼音入手,依托拼音,看着拼音学汉字,通过拼音输入汉字’。

几十年来,海外汉字教学效果是,几乎所有华裔和外国学生,都没有学会汉字的认读,不会读写汉字文章,不会上中文网站,只会简单的汉语听说。

‘从拼音入手,依托拼音’的汉字教学方法,是失败的,但人们不接受这个实事,不相信这个方法结不出果实。现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仍然是围绕这个方法,想有所突破。

所有的努力都犯了方向性错误,把拼音用于教学这条路上,不可能有成功的结果。

就象当年‘万码奔腾’走错了路,都无一例外地用‘横竖撇捺折’为汉字基本笔画的分类,在这条路上,不可能有成功的结果。

拼音不适合用于汉字教学,我在 “解汉字难学之谜”一文,有详细叙述。

那么用拼音是否适合用于语音教学呢?这里我想认真分析一下。

首先要说清楚,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子女)的汉语语音,都不是用汉语拼音教会的,因为3岁的儿童,个个都能说会道,个个都熟练地掌握了系统的汉语发音技能,这之后才学拼音的。

对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子女),从‘呀呀学语’开始,父母就教他们的语音,到3岁都全部掌握了汉语语音,因此到学校后就不存在“用拼音教语音”的问题,而是“拼音用语音”的问题。

因此,用拼音教语音,对象只能是不会语音的人(如外国学生)。

那么对于没有汉语语音基础的人(如外国学生),一开始就教拼音,能否教会他们汉语语音呢?

四声(连续)拼读,如‘妈嘛马骂’‘搭达打大’‘妖摇咬要’,感觉有一定的规律性,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掌握这种规律,就能提高语音学习的效率,这应是拼音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中国的儿童三岁,都能念‘妈嘛马骂’四声,一点困难都没有,因为三岁儿童,已经掌握了系统的汉语发音技能,再学拼音就有音可拼,有音可用,水到渠成。

对没有汉语语音基础的外国学生,念‘妈麻马骂’四声,就特别难,难到好象需要对声道做外科手续。

简单地说,四声(连续)拼读,举一反三的规律性,对没有汉语语音基础的外国学生,并不存在。

同是念‘妈嘛马骂’,四声拼读,怎么外国学生就念不出规律性呢?

解开这个问题,能让我们认清,汉语拼音的本质。

1、每个汉字字音,都是发声器官及肌肉组织的一组特定的复杂动作,轻重缓急,都有严格的规定,且每个人都有些不同。

每个这种特定的发声动作,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一旦形成,又不易更改,如广东人说普通话,四川人说普通话,都难改地方音。

2、汉语发音技能的习得,应从一个个具体的音学起,如开始学说‘爸爸妈妈’的幼儿那样,慢慢练习,一个音就形成一组固定的运动。慢慢积累,等学会了十个二十个,一百二百个,或三四百个字的发音后,语音就丰富了,发音技能就成系统了。

3、‘妈嘛马骂’四声拼读,要有音可拼,有音可用,要以系统的语音技能为基础,是对系统的发音功能的综合运用。

‘妈嘛马骂’四声变化,是利用已有的发音技能,做一系列的变音操作,在每个变音点都要有熟悉的语音支持,都要有系列的发声动作配合。只有在掌握了系统的汉语发音技能之后,才能顺利完成这系列操作。

可以想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妈嘛马骂’如行云流水,台下外国学生无以适从,在语音技能熟练速度上,老师与学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老师能拼,学生就不能拼。

对外国学生来说,拼音没有规律性,不能进行四声(连续)拼读,不能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练习,因此不能利用这种规律性进行教学。加之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相混淆,发音也难以区别。拼音教学只会越教越乱,越教越难。

拼音教学,是否可以先教23个声母与24个韵母,再教414个组合的单音,再教各个单音的四个声调,共一千多个音,以形成语音系统呢?

学习p,b,m,f,ban,bang,ban1,ban2,ban3,ban4等等一千多个没有意思的音,没有人情味,现在的学生是学不下去的。与其通过抽象的字母学语音,以形成语音系统,远远不如通过常用字词学语音,以形成语音系统。

因此对外国学生,汉语发音技能的习得,应从‘一二三四五,你我他她们;上中下前后,早午晚今明’这些常用字开始,一个个具体的音进行学与练,如开始学说‘爸爸妈妈’的幼儿那样,慢慢练习,慢慢积累,等学会了十个二十个,一百二百个,或三四百个字的发音后,语音就丰富了,发音技能就成系统了,‘妈嘛马骂’四声拼读,就没有问题了。

对三岁就‘能说会道’的中国(或华裔)学生,一开始就教拼音,更是没有必要,因为他们都已经学会了系统的语音发音技能。他们需要的是汉字字形知识与字形应用技术。

总结:

1)四声拼读,要有音可拼,要以系统的语音技能为基础,是对已有系统的发音功能的综合运用。

对没有语音基础的外国学生,拼音四声(连续)拼读没有规律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三岁中国小孩,没有任何困难就能读出‘妈嘛马骂’,而没有汉语语音基础的外国初学者,读不出四声的原因。

2)拼音不适合用于汉字字形教学,也不适合用于汉语语音教学。

拼音是汉字字音的一种注音方法,适合于在掌握了汉语语音发音技能之后学习与使用。

把拼音作为汉字或语音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教学,是方向性的错误,在这错误的路上,不可能有成功的结果。

这是几十年以来,海外中文或汉语教学失败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