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岸易经分享19:”立秋”节气对应的《周易》常识

 水木年华138 2016-10-31

【专栏】

两岸易经分享19:”立秋”节气对应的《周易》常识

(一)

《易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天人合一”,全称“天地人三才合一”。就是说人与天地自然是相应的。

谚语说:“春生、夏长、秋成、冬藏,此天道之大径也”。

所以,《周易》来源于日月四季,反应的也是日月四季规律。阴阳八卦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规律。

《周易》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生寒暑,寒暑生成四象,四象就是四季,四季再生出八卦。

八卦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周期的派生出来的,也就是把四季的分成了八个季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人祖伏羲用“乾、兑、离、震、巽、坎、垠、坤”这八个字来代表四季八段,以此来类比自然万物。

(二)

看一看历史上的这个故事。

在刘邦还是一个小芝麻官——小亭长的时候就被一个颇有眼力的人看中了。

这个人就是吕雉的父亲,他发现刘邦当时虽然很穷,又没什么官位,但是很有气魄,而且从外相上看他,面白而且体格非常的魁梧,骨大体宽。

吕雉的父亲眼光很犀利,他认为刘邦很有帝王之相,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易经》中讲乾卦为首,首领的首;乾为君,君臣的君。

这也就是表示,乾卦人的通常组织能力比较强,领导能力比较强,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这样的人在一个单位、团体中往往会成为领袖。

但是乾金人也有弊端,容易惟我独尊。

从阴阳学的角度来说,乾金体质这样的人的特点就是比较平和,通常寿命也偏长。

乾金体质的人被称作乾金之人,在五行中金属于燥,所以乾金之人容易患肺方面的病,比如肺燥;肺又和大肠相表里,因此也容易得肠燥,便秘,甚至哮喘病、糖尿病。

乾金之人因为容易患燥热,因此在养生时就要注意多吃一些清凉润肺的食品,比如银耳、藕、百合、杏仁等等。

“乾、兑金”旺于秋,相于冬。

(三)

《易经》中有著名的16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看甲骨文“易“字,是一个象形文字。

“易”由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组成,由此可知它是宇宙天体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宇宙天体运动。

人年轻时候一直到中年,阳气是增加的过程,阴气比较弱。

到了中年以后,阴气就开 始增加了,这叫做“阴长阳消”,这是自然规律,整个宇宙天时、春夏秋冬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概莫能外。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

这是因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

因此,要注意阴阳平衡。

(四)

人有三才“精、气、神”。

人的气是由天地所赐。

有一句话叫“开天门”,是指春天来临,阳气就开始生,天气就开始渐暖、昼渐长;到了夏天,大自然都是处在生发和叶的时候,那人也一样,是身体活动最旺盛的时候;

而秋天到了多是说“入地户”,秋季来临,大自然的气机就要关了,就是开始收了;而到了冬天,经过了大半年的活动,冬天就开始储藏了。

“入地户”时,自然万物要开始收藏,人体也要收养。 从人体脏腑上讲,春季木生发,对应的肝,所以春要养好肝;夏季火炎上,对应于是的心,所以,夏要养好心;秋季金收敛,对应的是肺,所以秋天要养好肺;冬季水收藏,对应是的肾脏,所以要养好肾。

秋季来临要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

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 志消沉、抑郁。

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

(五)

8月7日上午,正值立秋之时。

台湾的黄来镒教授,发来一段关于“立”和“秋”的解释,颇为新解。

原文分享如下:

《秋》字火代表炎炎夏日,禾代表稻禾、麦禾、五谷。

稻禾以炎炎夏天日照,立秋成熟待收成。

这是《秋》字的象形、会意。《立秋》节气。

《立》者,开始之意。象征季节已进入秋天了。

——台湾《易經》后学黃来镒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