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三十一天

 为什么73 2016-10-31


伤寒论三十一天

小承气汤证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①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②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词语解释】
①脉滑而疾:指脉象圆滑流利快速。
②气:即腹中有矢气转动。

【原文析义】

此三条论小承气汤证的证治。

213条论述阳明病便硬谵语的成因与治疗。阳明病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多汗。由于汗出过多,津液外泄,以致胃肠内津亏干燥而结实,故大便必硬。又因大便硬结,腑气不通,热浊上攻,扰乱心神,则谵语。然而未见潮热、腹痛等症,是知阳明病实证虽具,但证势并不急重,所以用小承气汤泻热通便,行气和胃。本条最后一句医嘱十分重要。因为病情不重,估计一服即可便通热泄,故叮嘱若服后硬便下,谵语止,腑气通,燥热实结已去,即当停服。若再服再下,则有下伤正气之虞。

214条讲述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及注意事项。阳明病为里热实证,阳明燥结成实,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则谵语。阳明经气旺于申酉之时,此时正气借天气之助而与邪争,邪正斗争剧烈,故见潮热。谵语、潮热若与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等并见,则为大承气汤证。而今脉滑利而疾数,犹恐燥热结实尚浅,不敢贸然投用大承气汤,故试投小承气汤治之。但毕竟谵语、潮热皆见,燥实已结,故将小承气汤的服药量由常规之每服六合增至每服一升。“因与承气汤”以后,是自注文字。服小承气汤一升后,若腹中转失气者,为肠中燥屎得药物推动而使浊气下趋之征,可再服一升以增强药力,泻下燥实;若不转失气者,则并非燥屎内阻,多为大便初硬后溏,故不可再服。如第二天仍不大便,脉反见微涩,微为气虚,涩为血少,这是正气已虚之征。便硬当下,而正虚又不可下,施治颇为棘手,故称难治。但难治并非不治,邪实正虚当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以治之,后世所立黄龙汤、增液汤等,可随证选用。

250条阐述太阳病误治而致热结成实的证治。太阳病当以汗解,如误用吐下或发汗太过,均会损伤津液,使表邪入里,邪从燥化,燥热内结而转为阳明实证。邪热上扰则心烦,燥热实结故大便硬。阳明燥邪内盛,迫津偏渗,反见小便数多。而从小便数多一症,可知津液不能还入胃肠,大便必然硬结。然而心烦尚微,大便虽硬,并非大实之证,故治以轻下之法,用小承气汤下其邪热燥结,使肠胃气机调畅,病可自愈。“和之”非治疗手段而是治疗目的,即通过轻下之法,达到通降腑气、调和胃气之目的。本条之小承气汤证与248,249条之调胃承气汤证,虽均由太阳病误治而成,但彼证病机以里热炽盛为重点,治宜泻热通便。本证则以大便硬结为重点,治宜轻下热结。两者各有不同。

小承气汤证证候除213、214、250条所叙述外,208条尚有“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之语,以此观之,再参之其方药构成,可见气滞明显当为小承气汤证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由于小承气汤证为里热燥结,气滞胃肠所致,证属里热腑实证,治宜通便导滞,行气除满。

小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枳实苦而微寒,理气消痞。三药合用,共成通便导滞之剂。本方不用芒硝而用枳、朴,泻热之力较调胃承气为弱,但通腑之力又较调胃承气为强。但所用枳、朴之量,较大承气汤为小,又无芒硝,故泻热或通腑之力,皆逊于大承气汤,因此名曰小承气。柯韵伯对大小承气汤的用药区别颇有见的,他在《伤寒来苏集》中说:“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泄下也,因名曰大;味大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故名曰小。二方煎法不同,更有妙义,大承气用水一斗,先煮枳朴,煮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内硝者,以药之为性,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缓于制剂者,正以急于攻下也。若小承气三物同煮,不分次第,而服只四合,(当为六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矣,故称为微和之剂。”方后所言“初服当更衣”,而不言泻下,可见其通下之力较缓。“若更衣者,勿服之”,是言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以免损伤正气。

【辨证提要】
辨证要点:大便硬,潮热或发热微烦,腹大满,脉滑而疾。
病机:热实内结,腑气不通。

治法:泻热通便,消滞除满。方用小承气汤。




编辑:吴玥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