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蚌之沙 2016-11-02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1924年,有一位重要的雕刻大师诞生,郭懋介先生,寿山石界家喻户晓的石卿。

在我玩石初期,就很喜欢石卿作品,它具有文人气,创意不同流俗。当年,石卿还不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但石卿先生的作品相对来说,是在世名家之中最贵的,而且主要不是因为石料的价值,收藏家愿意花最高的价钱,是为了收藏石卿先生超越同侪的造诣,是纯粹出于喜爱。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1-1

有些都城坑石带有一些点状或块状白色纹理(这不是皮),这种白斑多数是伴存在杜陵石薄层透明结晶的石质里面,花花杂杂的,很多人就当成「杂质」,而石卿,却看到满天飞雪……。

然而,光有创意与巧思是不够的,关键还在「审石」,也就是石卿老师说的:「进行详尽的石层分析,以及石色跟踪。根据石的个性,果断地调整取舍,由表及里,左右运筹。」

这件「踏雪寻梅」的画面其实很简约,主要的构图要素就是积雪、诗人骑驴,与苍劲老梅。朋友们可以看到石卿用雕刀却能表现出笔墨画意。寿山石雕刻「踏雪寻梅」的很多,同样都是积雪、骑驴、梅花,但是构图的雅与俗,儒与匠,请各位自行比对。这件作品看起来,能焕发出文人笔韵,特别是原本花杂的一块石头,经过石卿的巧思妙手,竟能营造出传统国画绘雪景「弹粉法」(或「洒粉法」)的视觉效果,十分难得。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1-2

在石卿老师的薄意中,我比较喜欢的就是这种「深刀」的薄意,石卿没有单纯死守着传统东们派的薄意的规则,因为他在圆雕、浮雕上的能力极强、超强,所以造型与运刀的刀法基本不变,但把浅浮雕的雕刻层再「压」得更低浅些,于是成就了这种别开蹊径、独树一格的「石卿体」薄意。

这类作品,还是像薄意作品一样可以抚摩把玩,但雕刻的线条与景物的「立体感」、「质感」都能有很好的表现。我想各位也都注意到了,这件作品并不象典型的薄意,并不拘泥「底地」在同一平面,而且,雕刻层(突出的景、物、人)也不在同一平面,然而整体感觉并不突兀。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2-1

这件「芦雁图」是我收藏的第一件石卿作品,我对它很有感情。

1995年,总厂到台北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寿山石展览,效果很好。隔年就有策展人邀请石卿父子与王祖光又赴台办了一次展览。石卿这个人呢,也真的很有个性,明明带来很多珍贵、高价的作品,包括田黄,他却偏偏亲自选了这件相对便宜的「芦雁图」印制展场海报(会场上三件大型海报之一),颇让展售会的策展商人不解。

其实,只要真的跟石卿相熟的人,就知道石卿对自己雕刻造诣的自信与傲气,他心里总认为,靠着创作让一块平凡的石头变成不凡的工艺精品,才是真本事。展览同时,石卿接受台湾「中央月刊」(1996年7月号)专访,又特别以这件「芦雁图」作为「透过”相石”,化弊为利,依色布纹,主从清晰」的解说实例。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2-2

我们仔细看看这件「芦雁图」,不但构图的主从、疏密都见心思,而且前后左右都精彩。

这块石料严格说来称不上「银裹金」,因为白色外层部分并不多,但是经过石卿「审石」并且巧妙地运用「借色」技法,让原石色层的特点转化成画面景物的层次的效果,可说已施展到淋漓尽致。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2-3

仔细看这芦苇的刻画。在这件作品中,石卿刻芦苇也用上了不同技法,有一部份是薄意(例如背面下部的芦草),但要突出芦苇主题的部分,石卿便跳脱传统薄意雕法,每一片芦草的雕刻层虽薄(「石卿体」薄意的刻层厚薄拿捏,并不是出于雕刻技法的限制,而是适应原石的纹理与巧色),都独立雕刻成「立体」状,透过叶片阴面与阳面的交错,正侧转折,有刚有柔,表现出国画芦苇「层层交叠,错落有致」的形态与劲挺、转折的笔意。

2011年,我们几位朋友到石卿老师家里拜会,承蒙石卿老师与白羽先生热忱招待。石卿翻阅「寿石雅集」,见到这件「芦雁图」的时候,谈兴很浓。他首先问我们,知不知道四只雁是「飞、鸣、食、宿」的典故。接着又谈到:「一般人取"俏色",直觉只关注石头上漂亮颜色、或是质地好的部份。可是我以为必须从整体来看,其实各种颜色、甚至纹理、杂质,都可能有它的作用,任何石头都可能有它适合的构思。」

其实这正是「芦雁图」这件作品最精采的地方,这是真正的「化疵为美」,即使连背面那些灰黑、红色的石斑,也不再是瑕疵了。当时在场的朋友,有人觉得那些杂色,反而「妆点成深秋颜色」;有人觉得灰色部分正好拉出「空间感」,有人在多层次的的山景看到「山顶秋霜」,还有人彷如看见水墨之晕?……。

这件作品是很典型的「以石当纸,以刀代笔」,依作者胸中丘豁,非循套路,纵情挥洒。一块普通的石头也因此承载了人文之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3-1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件石卿作品,它不是大件作品,也不是现在寿山石市场上能卖高价的东西,看似寻常,但工艺之精湛已能达到文人审美的水平,放置案头,随手把玩,百看不腻。刘北山先生曾经收录数百件石卿精品,编纂成书,我看过全书印样,这件「刘海戏蟾」的特写照片置于目录页上方,很抓人眼球。这本书后来因故未能出版,实在遗憾。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3-2

大凡鉴赏一件寿山石雕,我们都会先推想未雕刻之前石材的模样,这样更能看出工艺师的构思与技巧。这件「刘海戏蟾」,粗看就能发现这块斑杂的旗降,虽分上下两色,但下部的黄色并不纯,间有深浅不一的色层在其中,但经过作者的处理,「杂色」竟变得各如其分,人物是巧色、布带子是巧色、金蟾也是巧色,这些都是作者审石、构思设计之功。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3-3

刘海的脸部表情神态,与趴卧的身形姿态,乃至手部刻画与手势,脚板(脚趾)……都是无敌的好。刘海拉的布带子,也是一个亮点,布质柔软质感与垂坠感都非常自然。

在这里特别要讲一下衣褶的刻法。石卿刻衣褶的基础,源自东门派林友竹。后以石卿之颖悟勤奋,逐年又加了更多变化,对衣褶刻划已趋近完美。可以当作传统寿山石雕刻衣服的标准教材。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3-4

「刘海戏蟾」的题材,几千人刻过,存世的刘海戏蟾寿山石雕,件数何止过万?但真正有气韵的有多少?

「气韵」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由圆转如意的雕刻线条、人物情态的瞬间捕捉、造型上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种因素所综合构成的。文人审美的「雅」与「绝俗」,与题材无关,重点还在于作品的气质。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4-1

「梅妻鹤子」在寿山石雕并不算新题材,传统的设计是刻梅树,林和靖树下赏梅,旁边几只仙鹤点缀。可是石卿不必刻梅树,只透过一个小小的单品人物,也能别具巧思地点出主题。

只见林逋身旁刻有一只单足曲立的仙鹤亲暱相伴,他隐藏在袍袖里的左手,则握着初摘的梅枝(以浮雕技表现),这个设计实在妙不可言,造型虽然简练,但人、梅、鹤这三个构图要素恰如其分!其他如人物的手指、指甲、喉结、鬓须……等等细节也无一处不精到,作品得以鲜活生动,多由这些细腻的刻画而来。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4-2

我还很喜欢这件人物的姿态,自在的立姿、抚须的手势等,宽大袍袖的刻法,也相当大器,整个表现出一种洒脱的隐儒神韵。圆雕人物一向是石卿的拿手强项,其中小品更见出彩。

石卿老师自己感觉这件作品有「儒气」,所以在人物袍袖处款题「石卿清品」四字,颇合我书斋之气,也经常置于案头赏翫。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5-1

大山石一般比较「硬气」,鲜少有「温」的质感,掘性大山通长年受地气所蕴,熟成感好的多,手感也相当不错。伏虎罗汉,也是个传统造型,我曾听老前辈说过,最早是西门派艺人创造出睡罗汉造型,罗汉缩成一团,只露出半张睡脸,这种造型一定要配古朴的雕工,这样才有味道。

石卿这件「伏虎罗汉」小品,在罗汉的体态、神态,乃至于卧虎的体态(虎的体态,隐在罗汉的衣袍里,非常精采)、神态,看似简单,但气韵传神,难以增减一分。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5-2

我前面一再提到的人物「神韵」或「气韵」,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放在寿山石雕来着眼,简单的说就是要「活」。一位演员,仅凭面部表情就能让人看到他的情绪、甚至内心情感的波动,这是表演艺术的神韵。同样的道理,工艺师把心中所理解的人物神韵透过雕刻表现出来,使所刻画的形象能传递出人物内在的感情,才能触动人心。这就是文人审美的「神韵」。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6-1

这件「李白醉酒」(石卿款题:醉卧长安)真的很小,小到可以经常放在口袋里随身带着玩。寿山石雕的小件作品,不同的艺师也有相异的雕刻风格,比如周宝庭的浑朴简练,比如石癫的精雕细琢。而石卿的小品,除了前面提到的「神韵」、「文人气」等内在风格之外,雕刻的形式则是「繁简有致」。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图6-2

我看过的石卿小品不少,他很喜欢繁简并存,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并且达到繁简有致的视觉情趣。而这件「醉卧长安」,人物造型啊,审石取巧色等等就不必多说了。李白的形象很是大器洒脱,脸部五官仅用了寥寥处刀,搭配身体姿态的大写意,就能雕出「醉」、「卧」的神韵。很不简单。前后衣褶的刻划也是简练流畅。

红色的李白、与夸张法的白色大酒罈互相烘托,确实是很有创意的设计,但酒罈如果也简刻,那一大片纯色区块在视觉上可能会有太过空洞的弊端,石卿很有耐心地在酒罈上刻上封布、工整的罈颈纹饰,以及及精细的绳结。特别是绳结刻得极好,这不只是工很大而已,而是要刻出草编的质感、松紧的力道、以及草绳互相缠绕交叠处的合理样态。繁简互用、得心应手的造诣,在同一件作品上既有「写意大泼墨」,又见「留白小提诗」的游戏手法,其实更耐人寻味。诚如石卿自己说的「刻太多细节,难免会流于俗气。」说到底,还是一个「文人气」的问题。

更多郭懋介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郭懋介经典作品欣赏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