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术走不通专业行万里

 老鬼哇事 2016-11-02

 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是做好保险销售的基本条件,前者可通过学习掌握,后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在“以保费轮英雄”的驱使下,很多代理人急于求成,希望找到签单捷径,于是“话术”就成为代理人追捧的“法宝”。
    什么是话术?字面意思是说话的艺术。而在实际中,话术已演变成一种沟通套路或展业技巧。在保险公司,话术是每个新人的必修课,似乎只有熟背话术,才能留存下来。
销售过程其实是沟通过程,讲究攻心为上。业内营销大咖,大都是攻心高手。他们的业绩鹤立鸡群,因此说出的话也自然成为竞相模仿的“展业话术”。
    很多话术教给人们的不是保险专业知识,而是将客户一步一步的引入预设“场景”的营销套路,通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答技巧让客户就范。殊不知,运用话术的关键是要对路,用对了,很快被客户接受;反之,很快被客户拒绝。所以,不能简单的模仿别人的话术,再好的话术也不能轻易使用,一定要注意对象和场景,要用的恰到好处,切忌生搬硬套。


    先说一个常用话术。比如“难道您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这句话,用在年轻母亲身上挺管用,但如果用在中年母亲身上可能就很不管用了。她们的生活阅历丰富,对爱孩子的方式有更多的理解,一旦她们反问:“难道只有买保险才是爱孩子的体现吗?”很多营销员就接不下去了,很容易败下阵来。
再说一个场景系列话术。
有位讲师问大家:如果老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
现场有几个人举手救老妈,几个人举手救老婆。
讲师说:其实这是个世界难题,很难回答。 
我再问一个不难的问题:如果你们家的汽车和老妈同时掉水里,你们先救车还是先救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举手表示先救人。
讲师说: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请问:你们给汽车买过保险的请举手。结果都举手。
请问:你们给老妈买过保险的请举手?结果寥寥无几。
请问:给汽车保养的请举手,结果都举手。
请问:为自己,为家人,为父母身体保养的请举手,结果还是寥寥无几。
请问:在关注车辆保养的时候,是否更应该关注家人的健康和尊严呢?现场一片沉默。
精彩!我们不得不说演讲非常精彩。从一个人所共知的话题引到保险,且毫不牵强,进而引起大家反思——人不如车。演讲不但成功,而且效果也非常好,很多人都买了保险。
能说会道已然成了销售人员的标签,对于新人,只要你能开口说话,你就有做保险的潜质,新人培训就是背话术,如机器一样逢人便讲。但站在专业角度看,这些话术只是理念说明,可以解决“为什么要买保险”的问题,但对于“应该买什么?买多少?”等关键问题,话术就讲不下去了。
   打通理念后直奔产品,这是大多数营销员最常用的销售流程,这个流程的实质就是利己推销。不顾及客户的实际情况,一厢情愿的利己推销是营销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顾问营销的大忌。你觉理财保险好,就建议所有客户都买理财保险?你觉得大病保险重要,是不是建议所有客户都买呢?
    话术本身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很多人对话术的痴迷,误认为掌握话术就是专业的体现,记牢话术就相当于嘴巴开了光,逢人一讲,保费万两。话术的核心作用是打通保险理念,引起客户对保险的关注或认可。所以说,话术充其量只是敲门砖,把门敲开了,是人进去,而不是把砖仍进去。客户只有认可了营销员,才能接受营销员推荐的保险。即便靠话术吸引了客户,如果不能做出有根有据的专业建议,还会失去签单机会。
    从技术营销的专业销售流程看,话术在第一个环节“开拓客户”方面很有用,但在后面的环节“诊断、挖掘、建议、追踪”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当我们用话术博得客户的认可,下一步就应该通过诊断技术锁定客户的显性需求,通过挖掘技术让客户认知隐性需求,最终通过建议技术给出有根有据、定性定量的投保方案,签单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保典技术营销主张,但也不排斥必要的话术。做好营销,功力是根,专业是本,只有具备根本的能力,才能随时产生对路的话术。真正有效的话术源自于内在的专业,可以出口成章,用的恰到好处。见招拆招很难取胜,只有达到“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才能所向无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所以大家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每天盖一层,迟早能上天。

“铃”投资,大回报!


保险事业商务彩铃,高端大气上档次

让所有给您打电话的人都来了解保险事业!

展示黄金30秒,每通电话都是事业的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