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十七)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11-03



61.复发性肾病案

腾某某,男,20岁,学生。20071228日就诊。

患者在3年前曾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临床缓解,今年因学习紧张而感冒不愈,近阶段又发现双下肢浮肿,化验尿:蛋白+++。考虑肾病复发。现症见:面色灰暗,双下肢浮肿,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活动1天后双下肢浮肿加剧,舌淡质暗,苔白腻,脉弦细无力。证属阴阳两虚,湿瘀内蕴,治宜平调阴阳,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湿益肾,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理冲汤加减,药用:

桂枝10g,白芍10g,知母10g,麻黄10g

防风10g,炙甘草10g,苍术10g,白术10g

干姜10g,附子20g,滑石30g,山药30g

山萸肉30g,党参30g,生黄芪30g,鸡内金10g

天花粉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0g

三七10g,砂仁10g,泽兰30g,泽泻30g

金樱子10g,芡实30g,仙灵脾10g,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补骨脂10g

10付。同时配合服用强的松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二诊(2008210日):上方药连服月余,化验尿阴性,水肿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西药仍在减量服用。原方药继续服用,每天1付。

三诊(216日):复查尿仍阴性,西药强的松开始减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仍每月1次,目前中药仍服用上方药,在继续治疗之中。

【按语】复发性肾病,临床上一般都比较难治。西药强的松与环磷酰胺常规应用,部分病人已经不敏感,甚至耐药,因而药物是否能起效都是个未知数。加用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张锡纯的理冲汤化裁,协调阴阳,疏风利湿,活血益肾,长期服用,一可改善并针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情况的调节,二能协同西药增效减毒,提高对激素等西药的敏感性,特别是加扶正固本益肾药物的应用,为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反复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62.大气下陷案

王某某,男,30岁,农民。2008224日就诊。

患者长期自觉活动后小腹有一股气不能上升,双下肢酸软无力,曾经进行多方面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有长期的外出打工史,工作期间曾经多年是挥汗如雨,如此多年后渐渐出现这种情况,曾经多方而治疗,服用中西药物病情未明显的改善。现症见:气短懒言,双下肢酸软无力,活动后加剧,小腹有股气上升感,但自觉无法上升到胸中,纳少腹胀,畏寒肢冷,小便无力,排便自觉很费力,时时中断,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不升,治宜回阳升阳,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三七10g

红参10g,砂仁10g,桂枝10g,肉桂10g10付。

二诊(36日):服药后,自觉情况明显好转,气短懒言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气陷上升症状次数显著减少,畏寒肢冷明显改善,再进10付。加强治疗效果。

【按语】病人有过度出汗的病史,大汗如雨,不仅阴伤,更伤阳气,阳虚则卫外不固,阳气不升,故而出现一派气虚阳陷之证。虽说类似张锡纯的升陷汤证,但病人一派阳虚下陷证显著,并非单纯气虚下陷证。故而方用四逆汤加人参、肉桂,构成所谓的大小回阳饮,特别是二桂同用,上通心肺,下走肝肾,使阳升逆降,故而服药后临床效果显著。

 

63.习惯性外感案

杜某某,女,38岁,市民。20071210日就诊。

患者自从产后半年来,经常反复感冒不适,可以说是三天两头伤风感冒,而且是打吊针、打小针,往往是病情难以彻底改善,最后还得以服中药才能慢慢好转,长期反复如此,甚为痛苦,为求治根本而要求服中药,以防代治,防治结合。现症见:气短懒言,畏寒肢冷,纳呆腹胀,月经不调,色淡量少,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卫外不固,治宜回阳固表,防治兼顾,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三七10g

红参10g,砂仁10g,肉桂10g,桂枝10g10付。

二诊(1222日):服药后,自感体力倍增,服药期间曾有外感,但不药而愈,自觉服药后未出现发热等症,畏寒肢冷明显好转,再进10付。隔日服1剂。

三诊(2008120日):停药观察,情况很好,未发现发热及外感症状,觉得身体日趋健康,强于过去。

【按语】习惯性外感病人临床非常多见,这种病人往往是外感不断,一年四季彼此起伏,可以说是一茬接着一茬,西药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与激素不仅病不能治愈,反而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可以说时间一长,病人体质日趋下降。为此,笔者从“扶阳助正,回阳返本”(作者心悟)着手,扶阳建中,强身健体,同时用上二桂,上通心肺,下走肝肾,助正达邪,通调内外,对于防治兼顾,颇为合适,经多例观察,疗效满意。

 

64.肺癌发热案

徐某某,女,73岁,农民。200818日就诊。

患者不久前确诊为“肺癌”,因经济困难加之年纪较大,不能采取其它治疗方法,故而求治于余。现症见:发热,体温37.5~37.8OC,多在上午最高,下午渐退,活动后或劳累后发热加剧,休息后可减轻,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四肢湿凉,纳呆腹胀,汗出不断,汗后发热,舌淡胖大苔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上越,治宜回阳建中,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肉桂10g

三七10g,红参10g,砂仁10g,桂枝10g3付。

复诊(315日):服药之后,体温正常,纳食增进,气短懒言显著好转,精神大振。停药观察数天后,病情稳定,体温正常。此次再来要求长期服用,以带病延年,原方药再进10付,以增强远期疗效。

【按语】高年体弱,阳气不足,阴精不化,积聚成块,故肺癌之形成。病人一派阴寒之证,故而方用四逆汤加味,特别是加用二桂、三七等,扶阳通阳活血,强身健体,以温补脾肾之阳,壮命门之火,阳盛则抑阴,以抑制阴盛而改变肺部之肿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