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文录应用附子验案之五

 淡然笑山 2018-01-09



傅文录,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中努力实践扶阳助正,回阳返本心法。临证之余,相继出版了《扶阳学讲义》、《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等火神派系列著作10部,在第二、三、四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六、七届扶阳论坛大会上演讲,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在临证中'以三阴之方治三阴病,虽失不远'对于附子的重用与广用灵活自如。擅用扶阳医学三法(桂枝法、附子法、非附桂法)治万病,对内科诸多疑难杂症多有良效,来自全国各地的求治者与求学者络绎不绝,被誉为当代'火神传人''中原火神',是著名火神派临床研究学者与扶阳医家、扶阳派实力人物。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经出版《脉诊趣话》、《伤寒论汤证发挥》等主编著作30余部



48.子宫下垂案


张某某,女,30岁,职工。2007910日就诊。

患者生育之时因产程过长,体质消耗较大,因而生产以后便出现子宫下垂,经过休息及西医常规治疗等多种手段,仍然不能使其复元。现症见:只要站立起来,子宫就脱出,小腹坠胀,气短乏力,身体虚胖,不耐劳作,纳差腹胀,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弱而细。证属中气下陷,治宜温中升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

党参30g,炙甘草10g,黄芪30g,苍术30g,白术3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当归10g,枳壳30g,附子30g(先煎),仙灵脾30g,仙茅30g,补骨脂3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3剂。

复诊:服药后,病愈,子宫复位,身体康复如初。

随访(10月22日):未见反复,疗效巩固。

【按语】以往凡治下垂病变,皆用补中益气汤,套方套药,方药对症,可效果就是平平,百思不得其解。读《扶阳讲记》中卢崇汉教授说:“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疗效大增。”按照这一扶阳主导思想进行临床调治,果然效果显著提高,以后凡用补中益气汤的时候,皆加附子并重用,治疗多种中气下陷病证,近远期疗效均获满意。此例患者,正是在这种扶阳学说指导下的实践。

 

49.尿频综合征案

靳某某,女,38岁,工人。2007101日就诊。

患者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数年余,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愈,但遗留下尿频及小腹下坠感不消失,多次尿化验及尿细菌培养均无异常,又经多次治疗效果不显。现症见:尿频,每天大约10~20次,尿量甚少,小腹下坠,上午重,下午略轻,活动、劳累后加剧,下坠同时伴小腹胀满不适,畏寒肢冷,口干而不欲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中气下陷,治宜升阳举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

党参30g,炙甘草10g,黄芪30g,苍术30g,白术3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当归10g,枳壳30g,附子30g(先煎),仙灵脾30g,仙茅30g,补骨脂3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3剂。

二诊(10月3日):服上药后,感觉良好,症状略有减轻,原方有效,再进6剂。

三诊(10月31日):上方药连续服20余剂,自感症状消失,要求巩固治疗,再进3剂,隔天服药1剂。

【按语】慢性肾盂肾炎后遗症期,由于病人体质较差,虽病愈但自我症状难以完全消失,反而增添尿频及下坠感遗留,显然是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所致。治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等温阳补肾之品,以助肾阳气化蒸腾,《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焉。”肾阳充足,气化津液,加之升阳举气,故而疗效显著。正如沪上火神派名家祝味菊先生所说:“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疗效大增。”

 

50.糖尿病胃病并外感案

周某某,女,60岁,家属。20071015日就诊。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余,长期应用胰岛素而病尚基本稳定,近阶段由于天气突然变化,不慎感冒,出现发热恶寒等伴纳差腹胀症状,开始常规应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等药物,连续应用半月余,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并卧床不起,显然是大病在身,发低热不退,且胃脘胀满不食,又吃中药数剂而无效。现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6OC,肢体困懒,气短乏力,头晕脑胀,精神疲惫,极度恶风,畏寒肢冷,纳呆腹胀,四肢冰凉,舌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弱无力。证属太少合病,太阴少阴虚寒,太阳感寒不解,治宜扶阳解表,方用再造散加味,药用:

党参30g,附子10g,黄芪30g,桂枝10g,炙甘草10g,羌活10g,防风10g,细辛10g,苍术30g,白术30g,香薷10g,白芷10g,石菖蒲20g,天麻10g,生姜5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3剂。

二诊(10月19日):服药1剂而寒热罢,恶风除,3剂后体困身重大减,纳呆腹胀明显改善,但仍食欲差,时有头脑阵热感,眠差,畏寒肢冷稍减,舌脉改变不明显。治宜温阳潜镇,佐以行气,方用潜阳丹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砂仁30g,龟板10g,炙甘草10g,苍术30g,白术30g,三七10g,石菖蒲20g,甘松20g3剂。

随访(11月1日):服药后病愈,恢复如往常,自觉比以前身体更有劲,怕冷几乎消失。

【按语】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特别是后期病人往往出现多种合并症,而糖尿病合并胃瘫者非常多见。此例患者外感风寒,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药物,病情不但未减轻,反而加剧,最后是卧床不起,可见病人素体阳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最为特殊的是,病人虽然典型的外感表现,可脉不浮却沉,很显然是脉证不符,这正是反映出病人阳气不足于内,无力驱邪之特点。故而一诊就用再造散加味,扶阳解表,方药对症,3剂而愈。但病人胃纳不佳,伴头脑阵发性发热,显然是虚阳上浮所致,故二诊之时方用潜阳丹加味,温阳潜镇,同时佐以温运行气之品,服药后收桴鼓之应。



51.顽固性口疮案

陈某,女,40岁,干部。2007117日就诊。

患者有复发性口疮病史数十年余,曾跑遍全国各地大医院就治,用尽中西药物而病不能根除,只能暂缓一时,甚为痛苦。现症见:左侧口腔黏膜多处溃烂及舌边溃烂,疮面色苍白,疼痛难忍,吃饭都困难,不敢进食热冷刺激性食物,失眠多梦,白天乏困倦怠,夜晚难以入睡,经常“上火”咽炎,全身畏寒肢冷,双下肢尤甚,冬天加剧,喜热恶凉,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滑润厚腻,脉沉弱无力。证属虚阳上越,治宜回阳潜阳,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龟板10g,炙甘草10g,黄柏10g,生龙牡各3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大菖蒲20g,甘松10g,白芷10g,桔梗10g,三七10g

用法: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1月16日):服药之后,口疮几乎消失,舌上厚腻苔消失,舌边齿痕减有七八成之多,咽炎消失,甚为高兴,从未有过的好现象。但感近几天头皮有多处疥疮,较为疼痛,且多年之痔疮也有复发之感觉。告之说:此乃“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不必担心,继续服用原方药,药用:

附子45g(先煎),三姜(干姜、炮姜、良姜)各30g,炙甘草10g,龟板10g,砂仁30g,黄柏20g,生龙牡各30g,灵磁石30g,紫石英30g,石菖蒲20g,甘松10g,桔梗10g,白芷10g6剂。

三诊(12月2日):服药之后,头皮疮肿消失,痔疮也无感觉,且自感食欲大开,白天精力充沛,夜晚睡眠安稳。此次近几天因月经来临,略有感冒,但很轻微,以往每当月经来必发热数天,这次却月经如常而感冒不药而愈,实在是不知为什么。告知其该方药可助人体之正气,故而此次经期发热才如此轻而一过。近2天口疮在舌边及左颊黏膜处有两处小疮面,询问得知,近几天喝酒一事。嘱其避免吃辛辣之物,以免“上火。”上方再服6剂,以资巩固彻底治疗。

【按语】此例患者顽固性口疮,可谓是久治不愈,方法用尽只管一时之缓解,无法根治。郑钦安认为头面疾患无“实火,”多为虚阳上越之“阴火”证多属。用郑氏阴阳辨证法诀对照相看,可谓是一派阳虚阴盛之象。因此,治用潜阳封髓丹加味,可以说是有桴鼓之应。附子用量起手用30g,二诊之后不仅附子加至45g,且还用了三姜以助阳升阴降之意。特别是病人服后,头皮上疥疮增多,此正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大可不必担心,早以是成竹在胸。服药之后,果然是头皮疥疮消失,而下之痔疮发作也随之消失。病人在服药期间应禁忌食辛辣食物,不然服大辛大热之物会“擦枪走火,”医者应引起注意。

    

52.长期发热案

刘某,男,30岁,农民。20071129日就诊。

患者发热月余,体温在37.6C左右,白天高,夜晚低或正常,开始化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高,怀疑“败血症,”经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后,体温仍然不降,白细胞反而增高又甚,又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对症抗生素后,体温不仅没有恢复正常,而白细胞增高也持续不降,无耐之下,求治于中医。现症见:发热多在37.6C左右,一般是白天高,即上午开始升高,到下午3时左右最高,然后不药而下降,夜晚体温可恢复正常,发热在活动、或劳动、劳累之后加剧,经适当休息或睡眠后可稍下降,身体困倦,气短懒言,无精打采,畏寒肢冷,不耐劳作,食纳不香,二便尚可,舌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外越,治宜回阳收纳,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肉桂10g,三七10g,砂仁3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6剂。

二诊:服药之后,体温慢慢控制在37.2C左右,精神转佳,食纳增进,化验白细胞降至正常,大为高兴,病人为白细胞升高长期难降而苦恼不已。原方有效,再进6剂。

三诊(12月12日):服药之后,体温恢复正常,休息几天,加之劳作,又感觉要发热,可测量体温正常37C,畏寒肢冷减轻,力量增加,原想休息后再吃中药,现仍然要求巩固治疗,以防反复。再进6剂。

【按语】长期发热一症,西医多是在病原菌上找原因,这是对的。可问题是,病人虽然细菌培养发现了细菌,可应用对药敏感的抗生素之后,体温及白细胞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原因何在?关键就在这人体的抵抗力上,因为人体的正气不足,驱邪能力下降,杀菌而降低正气的抵抗力,白细胞不降反升,显然治疗的着重点我们要放在病人身体上作文章。病人虽说发热,却是一派阴证表现,《内经》认为:“阳气者,烦劳则张。”因阳气外张而发热不降,故而治疗用回阳收纳之法,方用双回阳饮加味,助阳、回阳、扶正气,正气足而邪自退,“实不治邪而治邪,”阳回而热自退,体健力增、白细胞恢复正常。

 

53.重度肾盂积水案

李某某,男,37岁。农民。20071119日就诊。

患者有腰痛病史8年余,发现“重度肾盂积水”已数年,腰痛阵发性加剧,进行性加重,彩超报告:右肾积水,右肾12.8cm×8.1cm,左肾9.9cm×4.7cm,右肾集合分离约5.5cm,肾皮质变薄,左肾结石。现症见:腰痛,反复加剧,不耐劳作,每过半月左右发作加剧,间断性发作,舌淡胖边尖红,脉沉弱无力。证属阳虚水泛,治宜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药用:

附子45g(先煎),苍术30g,白术30g,茯苓60g

泽兰30g,泽泻30g,三七10g,莪术10g

三棱10g,猪苓30g,桂枝30g,肉桂10g

干姜30g。6付。

二诊:服药后,开始小便特别多,3天之后正常,腰痛消失,自觉病消除。再进6付,以加强治疗。

三诊(12月14日):复查B超:右肾9.6cm×5.5cm,右肾集合分离约4.5cm,肾皮质厚约0.5cm,肾脏回缩显著,腰痛未再发生过。嘱咐再服6付以资巩固疗效。

【按语】肾盂积水是现代通过超声确诊的一种特别性疾病,中医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缺乏诊治经验。肾盂积水在内,通过仪器我们可以看到内部积水,而排泄有困难。正如《金匮要略》中所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治疗思路与方法,特别是火神派学术思想,重用姜桂附温热一炉火,正可治疗此种病证。而临床上虽然症状不多,但足以证明阳虚证俱备,内外结合,则采用温阳利水之法,方药选用真武汤温肾利水,合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加用活血化瘀理气之品,临床疗效显著,足以证明温阳利水之法,用好并重用附子是非常关键的药物。



54.风湿性关节炎案

李某,女,38岁,农民。20071118日就诊。

患者去年因“风湿性关节炎”病而求治,服中药以后病情缓解,后来病情再次复发,在外就诊后病情没有缓解而返家求治。现症见:全身性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天阴下雨时疼痛加剧,伴关节肿胀,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寒湿痹阻,肾阳亏虚,治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

附子60g(先煎),细辛10g,麻黄10g,干姜50g

炮姜50g,高良姜50g,全虫10g,蜈蚣3条,

桂枝30g,苍术30g,白术30g,仙灵脾30g

炙甘草10g,羌活10g,独活10g10付。

二诊(11月29日):服药后,病情有显著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全身性症状明显改善,上方附子75g(先煎),再进12付。

三诊(12月16日):服上药后,感到口唇麻木,停半天药后消失,附子量偏大,附子减为60g,再进6付。

四诊(12月22日):服药后全身症状进一步的减轻,其它情况变化不大。调整处方用药,加强活血化瘀药的应用,药用:

附子60g(先煎),干姜50g,桂枝30g,苍术10g

白术10g,细辛10g,炙甘草10g,全虫10g

蜈蚣3条,羌活10g,独活10g,三七10g

穿山甲6g(另冲),威灵仙30g,白芷10g,当归10g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枳壳10g

桔梗10g,白芍10g,牛膝10g,山萸肉30g6付。

五诊(12月28日):全身性疼痛消失,只有右上肢肘关节以下轻微疼痛未消失,其余关节活动自如,功能良好。上方药加生黄芪30g,柴胡10g。山甲与三七共为细末,分次冲服。上方药每月服药10~20天,进行巩固治疗。

    【按语】痹证非一时所得,治疗也非朝夕之功。特别是疼痛一症,非附子重用莫能消除,但风寒湿邪常常是相兼为患,故而祛风除湿通络之法,自始至终则需兼顾。特别是久病入络,久病瘀血阻络现象显著,应用通阳之法治疗后疼痛加剧,表明瘀血阻络明显。故而加强行气活血之品药物的应用,特别是山甲一味,辛窜之性,效果明显,张锡纯先生曾说过:“百药无效之时,加穿山甲立效”。用后果如其言。

 

55.低热案

冯某,女,18岁,学生。20071210日就诊。

患者低热月余,曾打吊针、吃中西药物无效,近阶段加剧,化验血、尿等理化检查无异常。现症见:体温37.6OC,发热多在白天及劳动之后,特别是活动之后体温升高明显,经适当休息后体温可降低,平素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消瘦,纳呆腹胀,不耐劳作,失眠多梦,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外越,治宜回阳收纳,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

肉桂10g,三七10g,砂仁10g,桔梗10g

石菖蒲10g,甘松10g6付。

二诊(12月26日):服药后,发热已退,体温正常,纳增神振,睡眠亦佳,自感精神焕发,为防止反复,强身健体,再服6付,以资巩固。

【按语】《内经》中云:“劳则气耗”。素体禀赋不足之人,阳气不足,过劳则气耗,阳虚不能固摄而外越,外越之阳则引起“发热”,此种发热,病人却是一派纯阴之象,只有回阳收纳,阳用事则外能固密,则虚阳自下潜复位。方用郑钦安的四逆汤加人参,加上吴佩衡四逆汤加肉桂之大回阳饮,笔者称为大、小回阳饮,也叫双回阳饮。病人服后,药到病除,可见郑钦安扶阳重阳学说,对于治疗阳虚病人,辨治无误,效果有桴鼓之应。

 

56.乙肝大三阳案

代某某,男,22岁,市民。20071028日就诊。

患者有乙肝大三阳病史数年余,近年由于劳累过度而转氨酶曾反复升高,高达600单位以上,经治疗后曾一度下降,停药后不久再度反复升高,在治疗后转氨酶降到200单位后,再也不能降低,多方求治无效。现症见:患者身体清瘦,纳差,厌油,气短懒言,乏困无力,失眠多梦,不耐劳作,大便时干时溏,小便黄赤,平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四肢冰凉,自感无精打采,舌淡苔腻体胖大,脉沉细略滑。证属脾胃阳虚,湿热瘀滞,治宜温补脾胃,行气利湿,佐以清热活血,方用桂附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

附子10g,桂枝10g,苍术10g,白术10g

党参30g,干姜10g,木香10g,砂仁10g

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茵陈30g

郁金10g,丹参10g,三七10g,白蔻仁10g

藿香10g,佩兰10g,猪苓10g,泽泻10g

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10g

香附10g,山楂10g,神曲10g,生麦芽10g

10付。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2008年17日):上方随证加味,每天1付,共服药70余剂,化验转氨酶恢复正常,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自感精力充佩,食纳增进,二便如常,精神倍增,为巩固疗效,用小柴胡冲剂与附子理中丸,进行善后调理。

【按语】乙肝大三阳,转氨酶升高不下,表明病毒仍在继续活动并破坏肝脏功能。然治疗中西药物用尽,但转氨酶有时虽降却不能恢复正常范围内,而且病人体质每况愈下,精神体力不支,表明全身体质下降,乃成为病变不能恢复的重要关键。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就是要助正达邪,正气足而邪自退。故此,本病的治疗目标就在于强体助正,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的基本原则,方用桂附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味,以补益脾胃为主,且由于病机复杂,虚实寒热、气血阴阳、湿热瘀滞等处于共存状态,非简单的调节处方就能所及的,故而采用大方复治的治疗方法,以求多点共治的目标,以扶正为主,调节脾胃功能为根本,病人食欲、睡眠、二便三方面恢复如常,则正气足,而佐以祛邪之品,着重全身调整与治疗,故而短时间内,达到了良好的治疗目标。

 

57.肠炎伴发热案

朱某某,女,60岁,农民。2008125日就诊。

患者有肠炎病史数十年余,每天大便3~5次,伴腹痛、纳差,体质消瘦,曾用中西药物治疗年余,效果不明显,近阶段由于劳累过度,出现低热,体温37.5OC左右,白天重,夜晚轻,治疗无效而来求治。现症见:低热37.5OC不退,多在下午或劳动之后加剧,休息或夜晚体温可自动恢复正常,失眠多梦,长期服用安眠药,纳差腹胀,腹泻每天3~5次溏便,畏寒肢冷,舌胖大边有齿痕,质紫暗,脉沉细弱无力。证属脾胃阳虚,治宜回阳建中,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5g,桂枝10g

三七10g,砂仁10g,红参10g,肉桂10g

甘松10g。3付。

二诊(1月28日):服药后,自感病情明显好些,但畏寒肢冷未改善,低热无变化,体温仍在37.5OC左右,方药对证,病重药轻,方药加重剂量,药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50g,炙甘草20g,桂枝10g

三七10g,红参10g,砂仁10g,肉桂10g

甘松10g。6付。

三诊(2月3日):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明显好转,睡眠正常,不需要服安眠药,食欲增加,大便每天1次,略感胃中稍有不适,畏寒肢冷显著减轻,原方有效,再进6付,以资巩固远期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去年曾经常求治于余,先治肠炎,又治外感,再治失眠,又治胃病,虽说每次治疗都有起色,但终不能根治,再而三的反思,《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是什么?本于阴阳,而阳虚就是发病之本的关键环节,但这个着重点应该在后天脾胃之本上,方用大小回阳饮加三七、红参、砂仁,笔者起名为回阳建中汤,目的是从脾胃着手,从脾肾着眼,回阳建中,因中土脾胃根植在肾中命门之上。同时用二桂,上温心肺,下温通肝肾,即通阳,又解表,针对习惯性反复外感而设,经多例观察临床疗效满意。实践证明,抓住脾肾关,百病可解。不仅纳增神振,而睡眠、食欲、二便如常,三方面功能说明阳气复常,温运自如,看似不治病,却诸病都愈,充分体现到扶阳理念的临床重要性与实用性。



61.复发性肾病案

腾某某,男,20岁,学生。20071228日就诊。

患者在3年前曾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而临床缓解,今年因学习紧张而感冒不愈,近阶段又发现双下肢浮肿,化验尿:蛋白+++。考虑肾病复发。现症见:面色灰暗,双下肢浮肿,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活动1天后双下肢浮肿加剧,舌淡质暗,苔白腻,脉弦细无力。证属阴阳两虚,湿瘀内蕴,治宜平调阴阳,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湿益肾,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理冲汤加减,药用:

桂枝10g,白芍10g,知母10g,麻黄10g

防风10g,炙甘草10g,苍术10g,白术10g

干姜10g,附子20g,滑石30g,山药30g

山萸肉30g,党参30g,生黄芪30g,鸡内金10g

天花粉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0g

三七10g,砂仁10g,泽兰30g,泽泻30g

金樱子10g,芡实30g,仙灵脾10g,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补骨脂10g

10付。同时配合服用强的松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二诊(2008年210日):上方药连服月余,化验尿阴性,水肿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西药仍在减量服用。原方药继续服用,每天1付。

三诊(2月16日):复查尿仍阴性,西药强的松开始减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仍每月1次,目前中药仍服用上方药,在继续治疗之中。

【按语】复发性肾病,临床上一般都比较难治。西药强的松与环磷酰胺常规应用,部分病人已经不敏感,甚至耐药,因而药物是否能起效都是个未知数。加用中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张锡纯的理冲汤化裁,协调阴阳,疏风利湿,活血益肾,长期服用,一可改善并针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情况的调节,二能协同西药增效减毒,提高对激素等西药的敏感性,特别是加扶正固本益肾药物的应用,为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反复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62.大气下陷案

王某某,男,30岁,农民。2008224日就诊。

患者长期自觉活动后小腹有一股气不能上升,双下肢酸软无力,曾经进行多方面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有长期的外出打工史,工作期间曾经多年是挥汗如雨,如此多年后渐渐出现这种情况,曾经多方而治疗,服用中西药物病情未明显的改善。现症见:气短懒言,双下肢酸软无力,活动后加剧,小腹有股气上升感,但自觉无法上升到胸中,纳少腹胀,畏寒肢冷,小便无力,排便自觉很费力,时时中断,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不升,治宜回阳升阳,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三七10g

红参10g,砂仁10g,桂枝10g,肉桂10g10付。

二诊(3月6日):服药后,自觉情况明显好转,气短懒言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气陷上升症状次数显著减少,畏寒肢冷明显改善,再进10付。加强治疗效果。

【按语】病人有过度出汗的病史,大汗如雨,不仅阴伤,更伤阳气,阳虚则卫外不固,阳气不升,故而出现一派气虚阳陷之证。虽说类似张锡纯的升陷汤证,但病人一派阳虚下陷证显著,并非单纯气虚下陷证。故而方用四逆汤加人参、肉桂,构成所谓的大小回阳饮,特别是二桂同用,上通心肺,下走肝肾,使阳升逆降,故而服药后临床效果显著。

 

63.习惯性外感案

杜某某,女,38岁,市民。20071210日就诊。

患者自从产后半年来,经常反复感冒不适,可以说是三天两头伤风感冒,而且是打吊针、打小针,往往是病情难以彻底改善,最后还得以服中药才能慢慢好转,长期反复如此,甚为痛苦,为求治根本而要求服中药,以防代治,防治结合。现症见:气短懒言,畏寒肢冷,纳呆腹胀,月经不调,色淡量少,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卫外不固,治宜回阳固表,防治兼顾,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三七10g

红参10g,砂仁10g,肉桂10g,桂枝10g10付。

二诊(12月22日):服药后,自感体力倍增,服药期间曾有外感,但不药而愈,自觉服药后未出现发热等症,畏寒肢冷明显好转,再进10付。隔日服1剂。

三诊(2008年120日):停药观察,情况很好,未发现发热及外感症状,觉得身体日趋健康,强于过去。

【按语】习惯性外感病人临床非常多见,这种病人往往是外感不断,一年四季彼此起伏,可以说是一茬接着一茬,西药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与激素不仅病不能治愈,反而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可以说时间一长,病人体质日趋下降。为此,笔者从“扶阳助正,回阳返本”(作者心悟)着手,扶阳建中,强身健体,同时用上二桂,上通心肺,下走肝肾,助正达邪,通调内外,对于防治兼顾,颇为合适,经多例观察,疗效满意。

 

64.肺癌发热案

徐某某,女,73岁,农民。200818日就诊。

患者不久前确诊为“肺癌”,因经济困难加之年纪较大,不能采取其它治疗方法,故而求治于余。现症见:发热,体温37.5~37.8OC,多在上午最高,下午渐退,活动后或劳累后发热加剧,休息后可减轻,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四肢湿凉,纳呆腹胀,汗出不断,汗后发热,舌淡胖大苔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上越,治宜回阳建中,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肉桂10g

三七10g,红参10g,砂仁10g,桂枝10g3付。

复诊(3月15日):服药之后,体温正常,纳食增进,气短懒言显著好转,精神大振。停药观察数天后,病情稳定,体温正常。此次再来要求长期服用,以带病延年,原方药再进10付,以增强远期疗效。

【按语】高年体弱,阳气不足,阴精不化,积聚成块,故肺癌之形成。病人一派阴寒之证,故而方用四逆汤加味,特别是加用二桂、三七等,扶阳通阳活血,强身健体,以温补脾肾之阳,壮命门之火,阳盛则抑阴,以抑制阴盛而改变肺部之肿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65.慢性胃炎案

许某某,男,56岁,农民。2008325日就诊。

患者胃脘痞满年余,曾多次做胃镜、肠镜等全身检查,除发现有“慢性胃炎”以外,其余均无异常发现,曾按“慢性胃炎”服遍中西药物,就是一个胃脘痞满而无法改善,痛苦难忍。现症见:畏寒肢冷,纳呆腹胀,胃脘痞闷,满胀而不知饥饿,口苦咽干,气短懒言,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沉细无力。证属寒热夹杂,脾寒胃热,升降失调,治宜辛开苦降,方用附子泻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

半夏20g,黄连10g,黄芩10g,炮姜30g

炙甘草10g,党参30g,附子30g(先煎),大黄6g

三七10g,砂仁30g,丹参30g,当归10g

柴胡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

桔梗10g,赤芍10g,牛膝10g,鸡内金10g

川芎10g,生麦芽30g6付。

二诊(4月1日):病人喜出望外,服药1剂,自觉病情减轻一半,6剂药服完,病症大减,1年之内前所未有的改善,现食欲大增,畏寒肢冷也明显减轻,口苦咽干消失。上方黄连与黄芩减为各6g,其余药物不变,再进6付。

三诊(4月7日):上述症状进一步改善,查舌质仍红,考虑阴分不足,以进行善后治疗,上方药调整为,药用:

半夏10g,黄连6g,黄芩6g,炮姜30g

百合20g,赤芍10g,炙甘草10g,党参30g

附子30g(先煎),丹参30g,三七10g,血竭10g

当归10g,柴胡10g,川芎10g,桃仁10g

红花10g,白芍10g,桔梗10g,牛膝10g

枳壳10g,鸡内金10g,生麦芽30g6付。

【按语】胃脘痞满临床上极为常见,但其治疗并非易事。原因是胃病之后,人仍然要进食而不能很好的休整,因而久病缠绕。脾胃居于中焦,升降之枢,脾喜温运,胃喜凉降,若寒热药物不能恰如其分地清补并用的话,补则生热,清则伤正,因而造成中枢气机无法发挥中轴之作用,故此造成虽病轻但病人却苦不能忍,且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解决。经辨证后,确认为其脾寒胃热,气血郁滞,故而应用张仲景的五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寒热同调,清补兼施,升降并用;同时合用血府逐瘀汤,行气调血,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升降;脾胃气血同调,脾得温而气机得升,胃得凉而血得降泄,升降、气血、脾胃同时得调,中焦气机轴枢功能运转正常,故而诸病得愈,而胃脘痞满消除。

 

66.产后剧烈身痛案

徐某某,女,21岁,市民。200842日就诊。

患者去年夏天在广州生产孩子,由于南方天气炎热,外受空调冷风,加之自己照料无人帮助,又洗浴凉水澡等原因,当时并未什么表现,半年后进行性出现全身疼痛并加剧,曾在广州、北京各级医院检查,身痛原因无法确诊,最后结论下个“抑郁症”,经治疗后情况无改善,反而全身疼痛进行性加剧,以至疼痛彻夜难眠,食纳俱废,大肉尽脱,后求治于余。现症见:身痛畏寒,极度怕风怕冷,疼痛以腰背部为主,夜晚加剧,行走困难,体质极度消瘦,需要有人搀扶,气短懒言,行动困难,面色青黑,呻吟不止,纳呆腹胀,夜不能眠,应用安眠药也无法入睡,四肢冰凉,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几乎难以触及。证属脾肾阳虚,治宜回阳救逆,方用大小回阳饮加味,药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60g,炙甘草15g,三七10g

砂仁10g,红参10g,肉桂10g,桂枝10g

穿山甲6g(另冲)。3付。

二诊(4月5日):服药后,有明显的效果,怕冷稍为好转,但背痛不能伸直,夜眠稍安。方药对证,但病重药轻,上方药加大剂量,药用:

附子75g(先煎),炮姜70g,炙甘草20g,三七10g

砂仁10g,红参10g,肉桂30g,桂枝30g

穿山甲6g(另冲)。3付。

服药1剂,腰痛明显减轻,但双下肢疼痛加剧,感觉到疼痛往下走的趋势,服药2剂,感觉腰酸痛有反复,有收缩性痛感,不敢伸直腰,考虑筋脉不舒,(47日)服下方2付,以缓筋舒肌,药用:

赤白芍各60g,炙甘草60g,山萸肉100g,全虫10g

蜈蚣3条。2付。与上方交替服用。

三诊(4月8日):上方交替服药后,疼痛显著减轻,仍用45日方药与47日方药,各2付,交替服用。

四诊(4月10日):上方药服后,疼痛大减,夜晚可安静入眠,自己可行走到诊室(二楼),并配合理疗腰背部。原方有效,仍2方交替服药:

处方一:

附子75g(先煎),炮姜70g,炙甘草20g,三七10g

砂仁10g,红参10g,肉桂30g,桂枝30g

穿山甲6g(另冲)。3付。

处方二:

赤白芍各60g,炙甘草60g,山萸肉100g,全虫10g

蜈蚣3条,皂刺30g,丹参30g3付。与上方交替服用。

五诊(4月14日):仍有身疼痛,停服处方二,调整处方一。药用:

附子90g(先煎),炮姜80g,炙甘草20g,三七10g

砂仁10g,红参30g,肉桂30g,桂枝60g

穿山甲6g(另冲),细辛10g,麻黄10g,皂刺30g

血竭10g。3付。

六诊(4月17日):四肢不疼痛,腰部仍夜晚疼痛,可自主活动,仍用上方。3付。

七诊(4月20日):晴天已经不身疼痛,但天阴下雨时仍感觉到身疼痛,但能耐受。414日处方,加入下药:

细辛30g,杜仲10g,续断10g,骨碎补10g3付。

复诊:3个月后随访,身体健康,一切恢复如常。

【按语】产后病现在十分常见,但甚为难治。其原因为:一是早期治疗多求治现代医疗手段,进行大量的理化检查,并无法确诊为什么病症;二是由于长期延误治疗,而使病情逐渐加剧。该患者由于早期误诊误治常达年余,而病情逐渐加剧,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才想到中医治疗,此时病人已病入膏肓,而且几乎是成了废人,疼痛剧烈。如此重症,轻描淡写是无济于事的,既一开始就大剂量姜桂附一齐上,且附子之量由60~90g逐渐增加,才慢慢得以起效,同时配合通经活血之品,以加强疗效,并且持久渐进得使病情慢慢痊愈。

 

67.心源性哮喘案

张某某,男,59岁,农民。200841日就诊。

患者曾按“哮喘”待查而住院,经系统检查,除发现血压160~150/100~90mmHg,时高时低,血压不稳,彩超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以外,其余未发现异常。病人长期自觉气喘胸闷,气短懒言,过度活动后加剧,曾到省级医院进行诊治,也未确诊为什么病症,病人自感上气不接下气,活动受限。现症见:自觉活动后喘息的上气不接下气,气短懒言,畏寒肢冷,平卧时有时可以在梦中憋醒,动则气喘加剧,感觉气不够用,血压不稳,时高时低,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上扰,肾不纳气,治宜温肾纳气,方用破格救心汤化裁,药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三七10g

丹参10g,砂仁10g,红参10g,山萸肉30g

生龙牡各3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7付。

二诊(4月11日):服药后,喘息消失,活动后也不感觉到上气不接下气,睡眠良好,血压130/90mmHg,自感病减九成之多。方药有效,按上方再进10付。

三诊(4月23日):病愈,要求巩固治疗。上方药5付,共为细末,每次10g,每天1次,水煮沸后服用。

【按语】哮喘西医分为心源性与肺源性,而中医则只分为寒热两大类。此例病人长期按“心脏病”治而无效,自感气喘上气不接下气,夜间有时可以憋闷醒,并没有哮喘的其它症状,考虑为虚喘。虚喘中医认为多由肾不纳气所致。因此,方用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化裁,回阳纳气,以使纳气归肾、归根,因而临床疗效显著。表明久病及肾,久病活血,对于诸多的急危重症,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显著的效果。论证了李可老中医所说的:“危急之中救阳为先”正确性。也表明笔者的信条:“扶阳助正,回阳返本”,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8.面神经炎案

张某某,女,38岁,职工。2008413日就诊。

患者有“面神经炎”病史1周余,曾治而无明显的效果,患者在3年之内曾连患本病,经治而愈。1周前不慎受寒伤风,又出现口角歪斜,偏向左侧,右侧面部麻木伴眼睑不能闭合,说话构音不清,仍感有进行加剧的趋势。现症见:面口歪斜,口角流涎,畏寒肢冷,右侧面部麻木不仁,冷感明显,气短懒言,四肢冰凉,舌淡胖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中风,治宜温阳解表,疏风通络,方用再造散加味,药用:

党参30g,附子30g(先煎),生黄芪30g,桂枝10g

炙甘草10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

白芍10g,细辛10g,石菖蒲10g,天麻10g

白芷10g,威灵仙10g,桃仁10g,红花10g

干姜30g,全虫10g,蜈蚣2条,白附子10g

僵蚕10g。10付。同时配合面部电疗。

二诊(4月22日):服药3天,面部口角歪斜已复原七八成之多,自感右侧面部已有肌力。服完药后,面部已恢复正常,且月经已停数月又复至。面部光泽红润,自感左侧(健侧)有紧缩感,精神大振,头目清晰,从未有过的好现象,上方加:白芍药30g,威灵仙30g,丹参30g,三七10g,血竭10g,穿山甲3g(另冲)。6付,以资巩固治疗。

【按语】面神经炎反复发作,病人甚为痛苦,加之前次治疗几个月才得以恢复,而且害怕针灸治疗。因此,笔者以扶正祛邪,通经活络为主,方选再造散加味,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自感精神倍增,面部肌肉活动自如,恢复完好,特别是服药后全身情况改善,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月经复常,面色红润,表示出正气的恢复,阳足血活而经脉畅通无阻。二诊之后加强养阴柔润之品,以防止燥热伤津,以加强远期疗效的巩固。

 

69.夜晚发作性哮喘案

刘某某,女,38岁,市民。2008410日就诊。

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年余,每年的春天5月份发作,到夏秋之后逐渐缓解。开始曾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佳,后来每次发作均用激素舒喘气雾剂吸入,来控制发作,但用药越来越频繁,发作时间越来越提前而时间延长。现症见:自汗,动则喘气,夜晚12点前后发作性气喘胸闷,憋气,梦中憋醒,吸入激素后才能缓解入睡,平素畏寒肢冷,双下肢尤甚,夜晚被子暖不热,面色苍白虚浮,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虚损,肾不纳气,治宜温肾纳气,方用破格救心汤化裁,药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60g,炙甘草20g,三七10g

红参10g,砂仁10g,山萸肉60g,生龙牡各30g

紫石英30g,灵磁石30g3付。

二诊(4月20日):服药之后,夜晚发作消失,自感精神倍增,要求再服6剂,上方药加上肾四味各10g,以强化疗效。病情逐渐缓解,但由于不能继续坚持服药,而中断治疗。

再次复诊:至2009年4月初,老病又犯,又开上方药,服用18剂左右,病情又缓解,患者又中断巩固治疗。

【按语】哮喘发作,此例病人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每年以春天五一前后;二是夜间12点前后发作。这提示两种情况: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升发不能,阴阳交错,故而发作;二是夜间12点前后正是子时,子时一阳升,阳不得升,阴盛阳衰,故而发作。特别是长年治疗而不能痊愈,且久病久肾。故而肾阳亏损,肾不纳气,阴邪上犯,故而阴邪上干阳道,而导致哮喘发作。治用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化裁,回阳救逆,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同时佐以活血化瘀,因而临床疗效显著。但本病非一日之功,要想完全控制发作,长期性的巩固治疗,以彻底改变虚寒性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70.产后头晕汗多案

张某某,女,38岁,农民。200851日就诊。

患者在广州剖宫产术后半月余,由于当时气候炎热,室内空调冷风不断,后来进行性出现头痛头晕,大汗淋漓,动作喘气,曾按“三叉神经痛”等病进行治疗而无效。现症见:畏寒肢冷,天气炎热,患者却厚衣包裹与常人显然有别,动则汗出,气喘嘘嘘,头痛头晕,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舌质略干苔薄,质稍红,脉沉细濡。证属阴阳两虚,瘀血内阻,外感风寒,营卫不调,治宜平调阴阳,方用十四味建中汤加味,药用:

党参3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10g

炙甘草10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

白芍10g,炙黄芪30g,肉桂10g,桂枝10g

附子10g,麦冬10g,半夏10g,肉苁蓉10g

泽兰30g,益母草30g,桃仁10g,红花10g

炮姜30g,山萸肉30g,丹参10g,三七10g

石菖蒲10g,天麻10g,生姜10g,大枣10枚。

二诊(5月6日):服上方药3付,自汗消失,头晕大减,病减八九成之多,但仍畏寒肢冷,方药对证,原方再进6付。

三诊(5月14日):其他症状均消失,只有从卧位到立位时,则有一过性眩晕,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进行巩固治疗,药用:

半夏20g,苍术10g,白术10g,天麻10g

石菖蒲10g,白芷10g,威灵仙10g,党参30g

生黄芪30g,陈皮10g,黄柏10g,干姜30g

茯苓10g,泽泻10g,生麦芽30g,丹参20g

三七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

青皮10g,鸡内金10g3付。

    【按语】产后多虚又多瘀,加之伤寒受风,故病人出现一切诸多症状,均派生于产后体虚而诸邪乘虚而入所致。故此,治疗首先抓住扶正这一关键环节,采用大方复治的十四味建中汤加生化汤等之品,扶正为主,兼顾瘀滞这一病理环节,药后症状大减,且随着方药巩固病症消失。由于头为诸阳之汇,邪去则正安,正气上升达头部,则清阳上升而诸邪自去,后期则采用益气升阳之法合活血化瘀之品,则病情得以治愈。

 
(无胆无硫优质高药效附子可联系hzdxlz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