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22

 寂寞在繁衍 2020-10-07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简句:微寒者,桂枝去芍加附子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如 下后胸满与脉促
脉微恶寒阳不振 更加附子一枚足
(1)、姜春华《伤寒论识义》:通用于阳虚之感冒,平日常恶寒、关节痛者。
(2)、刘绍武《伤寒论阐释》:本条是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桂枝汤证本身就有恶寒,而不加附子,为什么这里只是微微恶寒而要加附子呢,加附子的原因因是在于背恶寒;看来条文中明显是有丢下的文字,应与上条是一条,用附子就必有背恶寒。第304条已叙用附子汤治背恶寒的原因。说明这里的恶寒并不是微禳寒,而是背恶寒,这个徽是指脉微,是脉变细小了,也就是在上条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子证,应改为“若脉徽,背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这条与桂枝加葛根汤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同样都是一个加药,而不能看成一样的性质,如桂枝加葛根是阴病的基础上加丁一个阳证,这条是阴病未变,只是病情加重了。
(3)、时振声《伤寒论串解》:按: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促为阳盛,此下后而见脉促,不得认为阳盛,故柯韵伯云:阳盛则促,阳虚亦促,阳盛则胸滿,阳虚亦相满,此下后脉促而不汗出,胸满而不喘,非阳盛也。本条有谓脉促胸满是胸阳被遏而欲外伸之象,有谓表邪陷入胸中而有胸满。根据34条“脉促者,表来解也”。本务应汗而反误下,表证示解,而心阳受损,故见胸满,甚则微寒,则应加附子以温阳。   桂枝去芍药汤的现代应用报导较少,有用以冶疗外感病,也打治疗胃脘痛而获良效。
(4)、伤寒论方药新解:本方即桂枝汤去芍药。太阳病误下,致胃肠与血液循环的功能损伤。故用桂枝汤,去芍药,以通血脉和肠胃。《新编伤寒论类方》:“误下以后,心胸之阳虽伤,而犹能鼓其力以抗邪,故胸虽满而脉反促。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以温心胸之阳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务使陷入之邪由胸出表,得以外解。去芍药之义,因其酸,而反掣桂枝之肘。此乃治阳而远阴之义。”陈修园说:“阳亡于外,宜引其阳以入内,芍药在所必用。阳衰于内,宜振其阳以自立,芍药则大非所宜也。” [应用要点]本方用于太阳病误下后,心胸阳气受挫,表邪内陷,症见脉促、胸满等。
[医案举例]病例1胸满气短 王某,男,36岁。自述胸中发满,甚或作痛,每逢冬季发作更甚,兼见咳嗽、气短。切其脉弦而缓,扪其手则凉而不温,问其小便则清白而长。参合上述脉 证,诊为胸阳不振而阴寒上踞。处方: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附子9克。服此方数剂,而胸满气短皆愈。(刘渡舟医案〉
病例2外感咳嗽
某,44岁。寒热咳嗷,当以辛温治之。桂枝汤去芍加杏仁。(《临证指南医案》〕
(5)、伤寒论方证研究:奄野氏报道,甩桂枝去芍药汤治疗脉结代
有效……
(6)、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1)症状及症状诊断指标:胸满、心下痞、水肿、纳呆、恶寒、面色无华。(按:《伤寒论》第21条原方只记载“胸满”一症,而本统计结果中出 现6个主要症状,这与14例医案中有9例使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有关。该方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载,治疗阳虚阴凝,水饮不消之证,故本统计结果中除胸满一症外,其他五症均与阳虚饮停有关。)2)舌象指标:可见 淡舌出现次数量多,可作为本证舌质诊断指标。可见,白苔出现次数量多,可作为舌答诊断指标。3)脉象指标:脉沉出现次数最多,反映出阳气内郁 而不伸的病机,故可作为珍断指标。……小结:1)男妇均可发病,中老年组发病率较高;2)病因为外感风寒,阳气素虚,情志不畅,基本病理为阳气内郁,气机阻滞。 3)主要诊断指标:胸满、舌淡、苔白,脉沉。4)桂枝去芍药涵治疗原则为发越郁阳。临床可随证加减,若 阳虛停饮较明显者,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为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 辛附子汤方,治疗效果亦佳。5)桂枝去芍药汤证可见于多种内伤疾患之中。
(7)、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太阳病证与胸阳虚弱证相兼的证治……【临床指导】本条辨表里兼证,是在21条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太阳病证与胸阳虚弱证相兼的证治。文中言“微寒〃者,当指脉微,恶寒,其证机是胸阳虚弱,卫气不得阳气所供给而固外不及,宗气不足,脉不得宗气阳气推动与支持。揆度表里兼证,以胸阳虚弱证为主,但其治当表里兼顾,重在治里,以桂枝去芍药如附子汤。……【用药要点】方中桂枝既可解肌调营卫,又可温通胸中阳气, 有表邪则解表,无表邪则走里而温通。生姜解表散寒,温通阳气,与桂枝相合,既可助桂枝解肌散风寒,又可协桂枝温达阳气。附子温壮阳气,通达胸中阳气,与甘草相合,温通阳气之中有补阳之用,故可疗胸中阳气虚弱证。甘草、大枣既可益营,又可扶阳气,更可调和诸药。诸药栢伍,重在温补阳气,解肌散邪,共建其功。
随证加减用药:若胸痛者,加川芎、丹参、薤白;若气短者,加人参、蛤蚧;若手足不温者,加当归、细辛,等。……【应用指导】本方具有温补阳气、解肌散邪作用,主治胸阳虚弱营卫不和证,可以治疗肺心病之心悸、冠心病之胸闷、胸痛,风心病之心悸、气短、体虚型感冒、妇人产后汗出尤多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8)、李心机《伤寒论通释》:【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方九。……本条论述太阳病误下,胸阳受挫,阳虚恶寒,表证未解的证治。若在前证的基础上,又症见“微寒”,这是误下伤阳的程度比前证更为严重一 些。由于表证仍在,所以在治法上,仍当解表,但仅用桂枝去芍药汤,其温阳之力已显不足,所以,在前方的基础上,再加用附子以强化其温阳之力。(加附子详见第20 条。)
【启示与范例】
(一)杨某,男,28岁。1937年仲冬就诊。症状:头疼项强,身痛,胸满足软,恶寒,漏汗不巳,舌苔薄白,口淡无味,脉沉迟。诊断:初伤于寒,发汗过甚,心阳被扰,而不能卫外为固,是以漏汗不止。疗法:予温经扶阳、调和营卫法,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桂枝9g附片12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9g。水煎服,一剂减轻,二剂痊愈。按,发汗过多,阳虚不固,漏汗不止,最防厥脱,法用温经扶阳,调和营卫,证方恰切,故能取效。(赖良蒲医案)
(二)赵某,女,3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心肌炎,心房纤颤6个多月,在某医院住院5个多月不效。细察其服用药物除西药外,中药有炙甘草汤、生脉散、加减复脉汤等。细审其证,除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外,并见心悸胸满,舌苔白,脉促或时促结并见,细察且时有紧脉相兼,背部时有畏寒感。综合脉症,诊为心阳不足,寒湿外客, 予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10g桂枝10g炙甘革10g生姜10g大枣12g。服药10剂,身痛消失,脉由130次/分减为90次/分,且很少出现间歇脉。又服药 15剂,心悸又剧,且胸痛胸闷,疲乏无力,时而汗出,再细审其脉洪大,数促并见, 舌质稍红。因思岁见庚午,庚者燥金客运,司天火气,火金并见,颇有暑意,暑邪外客,气阴俱伤,且脉洪大者东垣用清暑益气汤,试用10余剂,诸症消失果愈。(朱进忠医案)
(9)、张长恩《伤寒论临证指南》:【证象】胸闷,脉微,恶寒较重【证质】胸阳损伤,表证不解【证治】温经复阳,解肌祛风【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9克、炙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炮附片12克)【验案】宋某,男,65岁。初诊于2006年10年27日。因胸闷气短,汗出乏力,来京诊治,经某院诊为冠心病,需做支架手术,因惧手术,因此找中医。诊时面色苍白,神情疲倦,胸闷发憋,动即汗出,恶风寒,夜尚寐,舌淡苔白,脉沉微。诊为胸阳虚损,兼有表邪。治以温经复阳,解肌祛风。桂枝10克炙草9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炮附子15克。服3剂后,胸闷短气大减,汗出减少,恶风寒已除,尚感乏力,脉沉细。上方加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调理半月而愈。【按语】不仅外感病邪陷入胸,证见“脉促、胸闷”可用,对内伤杂病,心胸阳气不振,气机郁滞而胸闷、憋气、心悸,夜间发作尤重者,用之亦可获效。阳虚轻者,不加附子,阳虚重者,即可加附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