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式学习的辩证思考

 朴面素心 2016-11-04

清朝时期,官员之间互相贿赂成风,“别敬”、“程仪”,已然成为了官场潜规则,打麻将、送书画、夹银票,大家都想着法儿的向领导送礼。

有一位道员收到了一份来自富商的委托,请求献二十万两银子给督办商务大臣祝寿,和银子放在一起的还有其余名贵礼物若干,目的是为了借机请求在海州开矿。道员心想这主意不错,我不仅给上司送了钱,自己还有一笔跑腿费,绝对不亏啊。

结果商务大臣勃然大怒,不仅断然拒绝了富商的寿礼和要求,还弹劾罢免了这位道员。这并非做戏,在他的任上,他不仅拒绝了诸如此类的贿赂,连本可以收入的海关馈银等也都悉数充公。他为官40余年,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连丧葬费也多数是亲友和门生资助的。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之洞,曾经是清流派的首领,后来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人称“香帅”。

对,我不讲道理,我只讲良知


同样是在清朝,一个家住湖广的老头子死了。他生前做过很多恶事,在当地的名声比较差,活着的时候还可以粉饰太平,死了以后却没办法封住大家的嘴。于是他的土豪儿子决定用钱来解决一切。

他想了一个很实用的办法——让当官的给他爹写墓志铭。当时湖广两地最高的官是湖广总督,正好这位总督是翰林学士出生,文采风流学识渊博,写个墓志铭分分钟不在话下。

总督写了吗?写了。当然了,要求有一个,润笔费。这个费用很高,一个字一千两银子,堪称一字千金。土豪为了漂白老爹,咬咬牙,给!

后来,这个总督成为了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的名字,我们之前也见过,张之洞。

收了这一大笔润笔费用之后,他把这笔钱投在了兴建近代工业上。

“香帅”风采,灿然若斯。

对,我不讲道理,我只讲良知


这里衍生出来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标准去判断自己的行为?

在日常行为的普通事件中,判断对错似乎显得非常容易,例如偷窃是坏的,公正是好的。然而,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具体情况,比如为身患绝症的女儿偷一根鸡腿,比如不管员工家里有人去世仍然坚持要按管理规章来批假……你很容易无所适从。

事实上,判断行为对错,往往比结果好坏要复杂得多。

在伦理学家看来,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标准是有缺陷的:它们杂乱无章,甚至自相矛盾,彼此之间缺少系统性,因此在指导人们进行善恶判断和行动选择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东方,尽管不同学派对此的讨论不一,但是儒家仍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道德体系来处理这个问题。

黄勉之当年问阳明:“‘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阳明答:“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

黄勉之问王阳明,孔子说的无适无莫,以义来判断,是不是所有事情的标准?

王阳明回答他这个问题时,拿收礼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别人送礼给你,有的情况是可以收的,有的情况是不可以收的。但是如果你执着了收礼或者不收礼,却不按照实际情况出发,这个就是适莫,就是凭借自己内心的厚薄喜恶来处理事情,就不是良知也不是义了。

对,我不讲道理,我只讲良知


你固执的觉得今天对的就一直对,今天错的就一定错,今天接受的就永远要接受,今天不接受的就永远不该接受,那就已经陷入了执着的怪圈,离真正的“义”,已经越来越远。

就好像张之洞,清誉和民生社稷相比,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只要是我不为己谋私,一念从初到终都是良知,那便是孔子所赞扬的义。

天下无对错,心中有对错。心中的对错,即是天下的对错。

对,我不讲道理,我只讲良知。

良 叔 曰: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那么谁是人的尺度?人凭借什么标准来规范和判断自己的行为?海德格尔用一个希腊词aletheia来表示这种真理、尺度,原意是去蔽、展现、揭示,意指开放自身的活动。它不是运用理智去分析、计算、测量所能达成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去揭示它,让它不受观念框架干扰和遮蔽的显现出来。这就是王阳明“致良知”的“致”。

赫拉克利特残篇中说,“清醒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可是在睡梦中人们却离开这个共同的世界,各自走进自己的世界。”

那么,你是在我们共同的世界中,还是在自己的世界中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