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分享】瘾疹(荨麻疹)案

 369蓝田书院 2016-11-04

 


刘××,男性,5岁。其母代诉患儿周身突发风团20余天,夜间尤重。西医诊断为“荨麻疹”,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风团疹仍反复发作。诊其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滑。辨证为风邪袭表,郁于肌肤,兼夹湿气。法当祛风达表,透邪止痒。方用正柴胡饮加减。


初诊:2014628日。其母代诉患儿周身突发风团20余天。20余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突发周身风团块,曾就诊于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抗过敏药物治疗,症状仍反复。证见其周身散在皮疹,以上肢、胸腹背部明显,突出皮肤,呈粟状至钱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部分融合成片,局部皮色无明显改变,瘙痒明显,尤以洗澡后多发,搔抓后局部皮色略红。纳食尚可,大便调。诊其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滑。此为风邪袭表,郁于肌肤,兼夹湿气。法当祛风达表,透邪止痒,少佐化湿。方拟正柴胡饮加减。

处方:柴胡5g、白芍7g、防风4g、陈皮3g、生姜5g、法半夏7g、生白术8g、茯苓9g、砂仁2g、桔梗7g、前胡6g、当归5g、枳壳3g5剂配方颗粒。用法:每日一剂,开水溶解,约2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


二诊:201473日。其母代诉患儿服药后周身风团有所减少,纳增、眠安,但夜间洗澡后风团仍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此乃湿气已退,渐显肺经风热之象,故前方去砂仁,加枇杷叶5g,以清降肺气。

处方:柴胡5g、白芍7g、防风4g、陈皮3g、生姜5g、法半夏7g、生白术8g、茯苓9g、桔梗7g、前胡6g、当归5g、枇杷叶5g、枳壳3g5剂配方颗粒。用法:每日一剂,开水溶解,约2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


三诊:2014710日。其母代诉患儿近几天症状未作,昨晚洗澡后身上亦未出现风团,守原法,上方加钩藤6g,以加强祛风清热之力。以巩固疗效。

处方:柴胡5g、白芍7g、防风4g、陈皮3g、生姜5g、法半夏7g、生白术8g、茯苓9g、桔梗7g、前胡6g、当归5g、枇杷叶5g、枳壳3g、钩藤6g10剂配方颗粒。用法:每日一剂,开水溶解,约240ml,搅匀早中晚三次分服。


按:瘾疹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之描述。小儿稚嫩之体,禀赋不耐,风邪袭表,郁于肌肤,营卫失和,气血循行不畅,则发为风团瘙痒。正柴胡饮为张介宾所创,祛风解表,轻清透邪,正合病机。再加枳壳、桔梗、前胡宣降肺气,以助驱邪外出。白术、半夏、茯苓、砂仁健脾祛湿;当归养血润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全方用药平和,解表达邪而不伤正。复诊加枇杷叶、钩藤,乃风邪有化热之变,二药辛凉透表,清热祛风,而收全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