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错杂病治疗方:合邪错杂证之风寒证(含5病)

 铁毛l 2023-04-11 发布于四川

风寒证

病发热,恶风寒,头疼,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此为风与寒合邪致病,故列入错杂病范畴。

注释:风寒合邪致病,今人多列为一病,昔贤多分开讨论。因两邪性质不同,所犯部位不同,如论性质风为阳邪,寒为阴邪。所伤部位,风喜伤卫,寒易伤荣。所伤对象,阴虚者易被风伤,阳虚者易被寒客。人体体质有异,故症状有别,分述如下:

【感冒】

病风寒头痛者,祛邪立效散主之。

注释:病一派风寒症状,但头痛更为突出,还兼连及项背,治法宜疏风散寒。

祛邪立效散方(《罗氏会约医镜》)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羌活 防风 荆芥丿川芎 桂枝 细辛 苏叶 生姜

方解:方中二陈汤除痰湿,免除风寒之帮凶。川芎、荆芥、防风、羌活、桂枝、细辛、苏叶、生姜均能祛风散寒,此祛邪之力迅猛,故有祛邪立效云。

【感冒】

病有耳鸣、耳聋、又有一派风寒证候者,九味羌活汤主之。

注释:风寒束表,经脉凝滞,窍闭不通,耳聪失灵,乃有耳鸣耳聋之证,治宜疏风解表,开窍发汗,则诸证自平。

九味羌活汤方(《此事难知》)

羌活 防风 苍术各15克 细辛5克 川芎 白芷黄芩 生地 甘草各10克 生姜3片 葱白 3茎 水煎服。

方解:羌活、防风、细辛、川芎、白芷、苍术等辛温发汗,祛风散寒,黄芩泻气分热,生地泻血分热,以防止辛热发散太过。

【喘咳】

病咳而喘,因于风寒者,杏苏散主之。金沸草散亦主之。

注释:肺为华盖,风寒之邪入侵,肺首当其冲,肺受邪侵,失其清肃,肺气不宣,乃生喘咳。治宜疏风散寒,宣通肺气,则喘咳可止。

杏苏散方(《温病条辨》)

苏叶 杏仁 半夏 茯苓 前胡 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陈皮 为散为汤均可,剂量酌情。

方解:苏叶、前胡达表,甘草、桔梗开肺,枳壳、杏仁、前胡降逆,陈皮、半夏、茯苓逐饮而补脾胃之阳,姜枣和荣卫。

金沸草散方(《类证活人书》)

前胡 旋覆花各30克 荆芥40克 半夏10克 赤芍克 细辛10克 炙甘草10克 为粗末,每服10克,加姜枣,水煎服。

方解:方中前胡、荆芥、细辛、生姜祛风散寒,半夏除湿痰,芍药、甘草守阴,金沸草止咳平喘。

【胁痛】

病胁下疼痛,得之风寒者,柴胡羌活汤主之。

注释:风寒之邪,留着胁下,因而得病。本病还兼口苦、目眩、咽干等少阳病状,学者应注意及之。

柴胡羌活汤方(《症因脉治》)

柴胡 羌活 防风 枳壳 桔梗 青皮 苏梗 水煎服。

方解:羌活、防风走表,柴胡和解表里,桔梗、青皮快膈,枳壳宽胸下气,苏梗理气滞,诸药相配,胁痛可止。

胁痛一证,有肝郁,有瘀血,有血不养肝三因。有风寒、有胆胃不和,学者应全面考虑,方不致误。

【眩晕】

病眩晕欲倒,如坐舟车之上,此因感受风寒而得者,风多寒少者,羌活防风汤主之。寒多风少者,羌活败毒汤主之。

注释:风寒袭入,各有偏重。偏于风者,头痛连额,骨节烦疼,身热多汗,上气喘逆,燥扰时烦,治宜祛风为主。偏于寒者,身热无汗,恶寒拘紧,头痛身痛,治宜散寒为主。

羌活防风汤方(《症因脉治》)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荆芥 防风 川芎 甘草 水煎服。

方解: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祛风,柴胡和解表里,前胡之性温而不燥,辛而不烈,于此证最宜,川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入此方治风性眩晕极妙。

羌活败毒汤方(《症因脉治》)

羌活 防风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方解:羌活、防风为疏风散寒之佳品,陈皮顺气宽膈,和胃消痰除湿,甘草和中,此四大金刚,与乌合之众岂可同日语也.

眩晕,即如坐舟车之中,天旋地转,甚则不能站立。本病分肝阳上亢、气血两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四型。有肝肾阴虚、有风寒、有寒湿、有肝火犯肺、有痰浊夹火、有痰饮六种。今之内耳性眩晕、震颤麻痹证、高血压、颈椎病等,亦应结合以上辨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