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机临床使用

 秋水i5k6sd71sj 2016-11-04

撤离呼吸机的方法

呼吸机撤离的难易取决于原先肺功能状况与是否有肺部并发症各异。撤离容易的患者可以直接撤离,即先逐步降低呼吸机条件(PEEP和PSV水平和Fi02),观察氧合水平;撤除机械通气后,生命体征稳定,通气和氧合水平符合标准,可以拔除人工气道。

撤离困难的患者可以分次或间断撤离;先采用一定通气模式作为撤除呼吸机的过渡措施,如应用SIMV,逐渐降低SIMV呼吸次数,当至5次/min时,如能较好地维持通气和氧合,意味脱机已有一定的把握;PSV时,逐渐增加PSV的压力支持水平,以利肺、胸廓的充分膨胀,做被动性的肺功能锻炼;以后逐渐降低PSV压力,降至一定水平或完全撤除后,仍能维持较好呼吸时,可以试行脱机。

呼吸肌衰竭患者加强营养和被动性呼吸肌锻炼;先应用PSV,增加肺的膨胀度;再逐渐降低PSV,并应用SIMV的通气模式;PSV全部撤除后,再逐渐降低SIMV的通气支持次数,直至达到5次/min时;氧合状况满意,考虑脱机。

间断脱机是将脱机的时间分开,先是逐小时,即每日分次脱机;以后视病情逐渐增加每日脱机的次数或延长每次脱机的时间;最后改成逐日或白天脱机、夜间上机等,直至完全停用。适用于脱机困难的患者,间断脱机的时间,依脱机的难易程度而异。

改变通气模式或间断脱机时,仍能维持较好的通气和氧合时,方可拔除人工气道。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及时暂时脱机成功,也应慎重拔除人工气道。因为撤离失败屡有发生,再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工气道的重新建立。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再次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不困难;拔除人工气道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费时、费力,还会增加痛苦;严重时会给生命带来威胁。因此,对病情发展难以预料的患者,应适当延长人工气道拔除后观察的时间。

拔管后气道护理是脱机成败的关键。加强气道护理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主要方法有超声雾化吸入、捶/拍背震荡、刺激咽喉部产生咳嗽与排痰、抗生素和祛痰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