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 国家督学成尚荣:落实核心素养,这3点改变很关键

 Purefact 2016-11-04

成尚荣 

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核心素养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主题,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主题。


其实很早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不断实现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有人把这四个“学会”比作四根支柱,我认为这四个“学会”就是核心素养,比作支柱说明核心素养是具有支撑性的。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第五个“学会”——学会改变。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当然要改变,课程和课堂也要改变。只有改变,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究竟想让我们干什么?其实也是让我们学会改变。学会改变,重要的是改变自己。


在我看来,核心素养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师往往不太会改变自己。


我看过美国由9位学者共同写作的《课程文化》一书,其中一位学者认为我们当下的课程教学总是难以改变,于是他提出要让教师“断气”,这里的断气不是让人断气,而是旧理念、旧习惯的断气,就是从根本上改变。


那么,我们的教学改革究竟该怎样改变呢?怎样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改变呢?


第一,课堂教学要有人的身影。


美国教师雷夫有一次在苏州参加活动,有中国教师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你既教语文,又教历史,还教戏剧,那你究竟是教什么的?雷夫回答说,我不是教课的,我是教人的。我想,雷夫的意思是要从课程的深处、从教材的背后、从教学的背后看到人的存在,看到学生的存在。


我与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交流时,也问过他十一学校教师是怎么教的。没想到李希贵的回答是,我们学校不是教课的,我们是教人的。英雄所见略同。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关注人的素养。


第二,核心素养是综合素养,既要有学科核心素养,更要有跨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而且这种综合必须由课程的综合来体现,以此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整合成为核心素养提出后课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和亮点,世界各国也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走向,那就是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为什么要综合?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些固然有道理,但真正的原因是课程综合带来了课程的交叉地带、边缘地带等,在交叉和边缘地带往往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我看来,“综合”有三种内涵:其一,课程综合指的是课程形态;其二,课程综合是一种方式;其三,课程综合是一种理念。如果一个教师把握了综合的形态、方式、理念,就会自觉地在教学中进行课程综合。所以,要想走课程综合化这条路,就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什么叫课程综合。


第三,以学为核心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法则,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坚决落实。


陶行知先生当年刚回到国内时,考察过许多学校,他总结了一句话:论名字都叫学校,但实际上大多是教校。他说,教师太注重教,导致教学异化了。什么叫教学?陶行知说,就是教和学,教学生学会学。


学会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和发展。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学生甚至教师都要学会改变。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