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阳人最爱的美食,你吃过几个

 鸿蒙圣主 2016-11-05

阜阳地锅鸡

地锅鸡,一直流行在皖北一带。地锅鸡的特点是既嫩,又保持了其独有的香味,烧时用木炭,大铁锅保持土菜风味,锅上贴一圈死面锅饼。起锅时鸡香饼脆。据说,旧时农村用的锅多用砖头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烧饭,所以称为地锅。

格拉条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它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阜阳粉鸡

粉鸡外表软绵淡黄油亮,里边粉色红嫩。粉鸡有两种,一种是炸粉鸡,一种是煮粉鸡,品一口滑嫩鲜香的粉鸡,让人回味无穷。

太和板面

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相传太和板面源于三国时期,桃园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驻守颍州(今阜阳),张飞吃面总嫌太软、不筋斗、清淡无味;厨师多次琢磨,终于和出了“板面”;而后张飞对厨师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汤为料,厨师便用十多种能食用的药材和羊肉一起为张飞做面,张飞吃后顿感可口,太和板面由此而生。

阜阳皮丝

阜阳皮丝是清代贡品,它的制作历史至少有150余年。皮丝是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透亮,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

枕头馍

枕头馍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堪称馍中之王,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

田三卷馍

说到阜阳的特色小吃,不得不提卷馍。当地人一提田三卷馍就津津乐道,每日田三卷馍门店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薄软的圆形粉子皮,摊好叠放在一起,从火锅里捞出煮好的味道鲜辣,带点卤味的爽口蔬菜如豆芽,黄瓜,还有面筋一并放在粉皮上,卷起。大口咬下去,软嫩的馍皮,清爽的豆芽菜,筋道的面筋,加上鸡蛋香肠,独特的味道这就是阜阳田三卷馍。

插花牛肉汤

插花牛肉汤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原汤采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众多调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纯正,回味悠长。然后精选成年优良黄牛,宰杀、扒皮、破膛、去骨,而后分成四大块,漂洗干净,放入大锅中加上水烀熟,捞出冷凉后把烀熟的牛肉切成小薄片,放入热汤中烫热和烫好的粉丝一同放入碗中,加上热汤即成成品。

撒汤

撒汤起源于古颍州,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撒汤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了。

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唐代时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 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要求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香鲜脆嫩,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调拌成食。

方集馓子

坐落在安徽洪河岸边的阜南方集,祖辈们留传炸馓子的传统手艺,炸出的馓子,细若发丝,香酥可口,远近闻名。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醒面轧面,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盘条,再将细条盘上胳膊框条,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郜台板鸭

郜台板鸭产于淮河岸边的阜南县郜台乡。板鸭均选用当地优质放养鸭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PS:郜台板鸭的三种吃法(1.先用清水浸泡三至五小时,清洗干净后放入锅内蒸熟切块即可食用;2.浸泡、清洗干净后切块加水,再放豆皮同炖,其味美无比;3.将板鸭清洗干净后切块拌入糯米中蒸熟又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

阜阳麻叶

炸麻叶儿是阜阳人的传统小吃,过年时候必备的小零食。麻叶是面食经油炸制成,口味分咸、甜两种,在和面时加盐或糖。做好的麻叶,因外形似叶子,上面布满芝麻,故称“麻叶”,又叫油炸果子。

马糊汤

咸马糊和淡马糊,一个色泽橙黄,一个颜色浓白。

浓白粘稠的淡马糊顶着煮得熟烂的黄豆被送上食客的手中,碗中央撒上菜头和芝麻,豆浆和米浆经过打磨、相互融合,口感绵软温润。相对淡马糊而言,咸马糊满足了“重口味”爱好者关于咸鲜的要求。在汤中加入黑芝麻、花生米、豆腐皮丝、面筋、香泡干等食材,先大火烹制,而后小火慢熬,花生、豆腐皮丝、面筋、香泡干等食材,绵软与坚硬的结合是咸马糊的最高境界。

(原标题:阜阳人最爱的美食,你吃过几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