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究竟该怎么做?丨我拆

 涅槃峰鸟 2016-11-05

王小明北京紫禁之巅分舵三级拆书家你做过的读书笔记自己又翻过吗?你的微信收藏里放了N多准备读却一直没读的文章?你家里堆了一堆还没拆封的书?
膝盖中了几箭?
没关系,看看曾经江湖人称“李大夫”的小明同学教你怎么梳理知识吧。

大家好,我先做个自我介绍,请看这张图。

 

我叫王小明,王就是“隔壁老王”的王,小明就是“小明滚出去”的小明。我的职业是建筑行业的PM,右上角画的那个楼就是我们盖的。我平时喜欢打太极拳,擅长时间管理主题的拆书,今天给大家拆解的书是《画出你的答案》,是一本讲思维导图的书。

这本书从职业发展、生活管理、学习记录3个方面,列出了作者自己9类23种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说是一本案例集。

那么这本书和其他的思维导图的书有什么不同呢?

1.侧重应用:85%的篇幅都是应用案例。

2.书中描述了作者分析、思考的过程,带着你一步一步把图画出来。

3.难看,图画的确实有点丑。

所以,看了之后你会觉得:这么丑的画,我也可以,可以增强你画图的自信。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叫《画出你的答案》,作者自己也说画思维导图就是界定问题、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所以这是一本帮你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书。

好,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原文拆页: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片段



后来我盯着这幅思维导图想:这样我就真的内化作者说的好东西了吗?不见得,因为手绘思维导图的结构还是作者原文的逻辑,没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然后我开始想:从文中学到的东西能转化成哪些行动,把他们写下来。

关注你学到的,而非别人写出的。

阅读一本书也好,文章也好。重要的不是作者写了什么,而是自己学到了什么。在画读书笔记类思维导图时,不只是简单地把作者的写作逻辑画出来,而是要更关注自己阅读之后的心得,找到这些心得体会背后的逻辑,加以记忆和深化。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页的内容是由于作者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本想象往常一样收藏一下以后慢慢看。突然,这时候天空飘来一句话:那些收藏过的文章你还会看吗?呃,是哦。于是就有了这篇思维导图。

我也自己有这种习惯,看到比较好的文章、书、视频,就收藏到印象笔记、百度云里,想等有时间慢慢看,这样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篇文章已经在我的掌控中,就像已经获得了什么似的。但是,最后你会发现收藏的文章和视频越来越多,自己却根本没有时间看,真正获得的只有臃肿的硬盘而已。

而书里的另一段话告诉我们:我们mark来mark去,看过的多,记住的少;知道的多,行动的少;接触的信息太多,摄取的时间太少。所以要“当场消化—总结分享—适时反刍”,才能让更多涉猎过的外在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继而影响我们的行为。看到这里我就知道:作者一定看过帮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那么说了半天,我们具体该如何操作呢?片段前面的几个问题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以最近我参加的一次讲座中用思维导图做的笔记为例,带大家熟悉一遍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过程。

Step1思考:我读完书或文章,学到了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画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像,可以把你最大的收获或者直接写课程或文章的名称。我在这里写上了课程名称“沟通的基本技能”,以及最大的收获就是:沟通的目的的重要性,所以写上了“目的”两个字。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拆解。

Step2思考:我有哪几点印象特别深的收获?

这时候我把可能讲的四个核心知识点:事实、观点、提问、倾听,画在了导图的主干上。


注意事项 1. 尽量词语或短语,少使用句子,这样便于思维的发散和联想。开始可能不太容易,随着不断练习我们归纳总结的能力会有所提升。

2. 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文章中的原文,这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

Step3思考:这些收获是怎么来的?

把每个核心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想法画在各自的分支上,并配上图像。这时候你可以停一停,看看导图的各分支之间有没有新的联系以及逻辑结构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把新的逻辑关系用带箭头的虚线连接起来。


Step4思考:我如何能把这些应用在工作、生活中?

光是做笔记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学到的知识拆为己用才行哦。于是我根据学到的收获,规划出了3个A2:(为了便于执行,A2要做到具体、可观察、可衡量、有时间节点,可以参考MORS和SMART原则)

1.在写文章时锻炼用金字塔原理来区分观点和事实,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并逐步应用到日常沟通中。

2.在下周四的拆书中用提问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在下周与领导和下属的沟通中注意对方的语调、观察对方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判断对方的情绪和状态,并记在纸上。

学习者拆为己用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如何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最近的一次学习是什么时候?听课、读书、听讲座、看文章都可以,当时是怎么做笔记的?效果怎样?

哈默:以前用手写到A4纸上做笔记,最后把纸钉起来。半年前开始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发现思维导图记笔记让自己更关注文章逻辑,注意力更集中,而不是之前的抄写文章经典语录了。

Emma:我以前都是用逐行记录的方式做笔记,单纯就是向下记录,互相之间并没有体现相关性,最多分个章节。效果嘛,记录的时候偶有丢项,回顾的时候只能逐行扫描,找内容也只能从头看起,感觉效率不高。

今天看了思维导图做的笔记后,感觉就两个字:震撼!这两种笔记的视觉效果差异非常大,以后我会尝试听完课程或看完文章后画一张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收获。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现场回忆一下你今天学习的收获,用思维导图画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 如果是听讲座的话,当时就要做些记录,否则等听完了可能有些内容就忘记了,那我们到底应该是边听边画,还是听完再画呢?

这个问题书里是这么回答的:

都可以。

边听边画:难点在于边听边捕捉核心信息,并梳理内容间的关系。听讲座的时候,我们可能之前无法了解演讲者的逻辑,因此不能在一开始对主干的数量和内容之间的层级关系做出判断。边听边画时,听着听着如果发现层级关系搞错了,在修正就好。时间久了,倾听和捕捉信息的能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听完再画:也可以在听讲座的时候先记录一些关键词,或者先画个草图。回头自己”反刍“琢磨的时候,再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画出来。

当然,如果你用软件做记录的话,后期调整起来就很方便,妈妈就就再也不用担心我搞错逻辑关系需要修改啦!这里推荐几个思维导图软件(排名不分先后,各有所长,大家各取所需吧):

Windows:imindmap、Mindjet、Xmind

MAC:iThoughtsX、imindmap、MindNode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基本特点是可视化和结构化,所以它同时具备可视化和结构化的优点。但是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表示关系的流程图就不适合用思维导图来表达,再比如甘特图表示的是结构+流程,也不太适合用思维导图表达(但是可以用思维导图表示结构再加上关系转换成甘特图)。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特性,而具体怎么用取决于你自己的思维方式,真正的功夫在图外。

今天我们学习到了一种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再听讲座或看到好的文章时,可以尝试用可视化、结构化的思维导图来记录你的收获,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笔记的形式,而是你要真正加入自己的思考,把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去,并规划以后可能的应用,用来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么?


拆书帮是非营利性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基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拆书学习法,在二十多个城市和企业设有分舵,致力于把学习爱好者打造为拆书家。


回复“分舵”可以获得目前全国正式城市分舵的信息,附近的小伙伴可以去投奔。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还没有拆书帮分舵,你想自己建立一个,请发邮件到bbs@chaishubang.com申请植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