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高压与肺动脉高压,都有哪些最新进展?

 str08 2016-11-09

肺高压与肺动脉高压,都有哪些最新进展?

医学界心血管... 02-03 20:34

肺动脉压力升高临床并不少见,阅读心超报告经常可看到“肺动脉高压”的字眼,但对其具体含义很多人却认识不清,现分享肺高压与肺动脉高压最新分类及进展。

作者:杨明烽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肺动脉压力升高临床并不少见,阅读心超报告经常可看到“肺动脉高压”的字眼,但对其具体含义很多人却认识不清。

首先应清楚,肺动脉压力是如何测得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为心超估测法,即通过测量三尖瓣反流频谱获得反流最大流速值,然后通过伯努利公式算出,公式中还要用到另一个估测值为右心房压力。从这个大致描述也可以发现,心超估测法存在一定偏差,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是右心导管术,进行肺动脉的直接测压。

一般认为,正常人肺动脉压力为15~30/5~10mmHg,平均为15 mmHg。WHO规定: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超过25 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心超报告中描述常为轻度、中度(50-70 mmHg)、重度(70mmHg),当然这并不绝对统一。

2013年2月,在法国尼斯举行了5th WSPH(第5届世界肺高压论坛5th WORLD SYMPOSIUM ON PULMONARY HYPTERTENSION),修订了肺动脉高压分类,同时也进行一些其他方面进展的讨论。在该会议的定义中,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tion)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是不同的。前者包含更广,即所有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的情况。后者约相当于第1届世界肺高压论坛使用的目前已废止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一词。

在最新定义中,肺高压分为5类:

1.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遗传性肺动脉高压(特定基因突变,如BMPR2等)

药物和毒物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HIV、门静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血吸虫病)

肺静脉闭塞病/肺毛细血管瘤样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2.左心疾病相关肺高压(瓣膜病等)

3.慢性缺氧性疾病相关肺高压(COPD等)

4.慢性血栓性肺高压(肺动脉栓塞后)

5.由多种未知因素导致的肺高压(如慢性溶血性贫血、结节病等)

第1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根据发展顺序,分为:

1.传统治疗:钙离子拮抗剂(若右心导管检查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单纯使用CCB类药物可取得良好效果)、肺移植。

2.靶向治疗:前列环素(依前列醇、贝前列素钠、伊洛前列腺素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安立生坦等)、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小名“伟哥”、 他达拉非等)……

另一种虽不能长期使用,却很能应急的药物NO(一氧化氮)。

瓣膜病导致的肺高压一般通过瓣膜手术也可获得缓解,肺部疾病导致的则需要严密治疗原发病,慢性血栓性肺高压可通过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获得良好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