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展学情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帘幕笛风 2016-11-10

                                                         开展学情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一)客观资料分析法

这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卷、成绩单、成长记录袋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分析书面材料,必须注意其客观性、可信性。例如看评语,要一看评价是否全面;二看评价是否认真;三看评价用语是否得体。对千篇一律的评价权作参考,对切合实际的评价要加深印象,并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发展性地评价学生。看成绩单,既要看各门学科是全面发展还是有偏科现象,又要看成绩稳步前进还是忽高忽低,以便指导学生时心中有数。

(二)学生自传分析法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的“自传性作文”,也可以填写表格式的个人情况调查。“自传”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个人理想等情况。由于学生对这样的自我介绍颇感兴趣,能勾勒出一幅较为逼真的“自画像”。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互写题为《我的朋友×××》、《我的同桌×××》的作文,童言无忌,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突出特点。

(三)教师自传反思法

同理心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教师可以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内心回忆、教育叙事、撰写自传等反思方法,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关键事件、深刻感受、生存状态等情况进行反思,从自己的童年经验来分析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再结合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对比分析和反向思考,培养自己对学生的同理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推己及人。

【读一读】 阅读案例。

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差别很大,但是,既然是孩子就还是有共性的。自从做了老师,我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试图把那时的记忆梳理出来加以记录,我总能从中发现一些曾经来源于我的学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的影子。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后我发现,只有走进孩子的思维世界,才能做到理解他们,与他们息息相通。”

【做一做】回忆你本人的学生时代,写一篇回忆录,题目可以叫《我的学生时代》。在回忆中,要注意有哪些事情是使你最难忘的?有哪些事情是使你最遗憾的?有哪些事情是使你不堪回首的?尤其注意你所遇到的教师在塑造师生关系上各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念?写完后进行修改,并与你最要好的同事进行交流。

(四)谈话法

教师可以访谈学生家长、访谈其他教师、也可以直接和学生交谈。通过这三种访谈,可以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大大增强了学情分析的可信度。做好访谈,应该事先确定访问对象、制定访谈计划、预设访谈问题;谈话时态度要亲切、诚恳、和蔼,针对不同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注意说话的方式;在访谈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时变换交谈角度,初期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式观察和访谈,然后逐渐聚焦,进行选择性访谈;及时做好书面或录音记录,保存第一手资料。

(五)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比较适合大面积调查。问卷有开放式的主观性题目,其设置问题应尽量简洁明了,如 “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 你什么地方读得懂,什么地方读不懂 ?”“ 你用什么方法记生字 ?” 这样比较开放的题目,最大化地保持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及个性化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初学的原生状态。更多的是封闭式的选择题、判断题,答案量化,以方便统计。问卷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做一做】

阅读下面案例,思考这些问题的内涵,然后设计一份本学科的学情问卷。

一位语文老师的思考

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觉得语文难教,个中原因,除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之外,我认为还跟我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情分析有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是否喜欢的问题。包括: 1 、学生喜欢我们吗?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吗?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 2 、学生喜欢的是语文还是语 文 老师?因为我一直认定这样一个道理 —— 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精其业。

二、我们自身对语文课的认识如何?我们真的理解透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吗?

三、学生是怎样学语文的?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安排、学习投入、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如何?

四、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怎样?可以从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去分析。所谓硬环境,是指学生具备学好语文的硬性条件,如图书资料等;所谓软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以及其他学科老师对其影响等。

五、学生学习语文的期望值怎样?

六、学生学习语文的历程怎样?

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对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上语文并学好语文的。

(六)师生共同备课法

开展师生共同备课,是摸清学生认知水平与经验层次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某一单元备课中,请来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大致了解学生的需求状态和问题指向。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与学生展开交流:对这一单元中的某些部分,你们能不能独立学习,会有什么困难 ? 如果你是教师,会怎样来清楚地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方法 ? 可以设计怎样的练习进行巩固 ?

(七)课堂观察记录法

课堂观察记录法就是在自然的课堂情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学生个体的言语和行为,进而判断其心理过程的学情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过程,细致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认知倾向等,进而设计符合特定学生的思维路径。在信息技术条件好的学校,最好采用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后进行课堂行为的微格研究。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许多珍贵的资料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的。

(八)课堂提问分析法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即时状态。但是,由于课堂学生分析有明显的即时性,学生带给我们的信息转瞬即逝,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有意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主动对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问题本身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布鲁姆是这样分类的。

问题类型

提问作用

提问举例

知识型

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

① 现在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理解型

分析学生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归纳某段材料的内容

① 你能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征吗?

应用型

要求学生会使用

① 你怎样让这杯糖水尽快变凉?

分析型

要求学生发现教师或教材上没讲过的关系、意义等

① 溶解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

综合型

要求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 这个故事的结局还可能是怎样的?

评价型

学生判断文件提出自己的观点

① 你支持他的观点吗?

我们看到这几个水平的问题是由低到高递进,但并不是层次高的问题一定就比层次低的问题好。只要设计的恰当,每个层次的问题都能帮助我们分析学情,关键是设计问题时你要确定自己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教学目标和问题的统一。

【读一读】阅读案例

我们来分析一堂课中两个类似的问题:

问题一:你现在能总结出人怎样出生的吗?

这是在学生经过访谈、调查、查阅资料、交流之后,教师提出一个理解型问题,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对材料和经验进行归纳梳理,是属于较高水平的问题。此时有 30% 的学生举手,由此初步判断,前面的教学是有效的,目的基本达到。

问题二:请你回答人是怎样出生的?

这是与前一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但它的提出是在师生归纳总结出人的出生规律后提出的,它不再是理解型而成为一种知识型,这是较低层次的问题。如果此时有 30% 的学生举手,那就需要我们反思前面教学的有效性及在下一个环节中如何着意去弥补了,也即为调节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准备。

(九)学生试卷(作业)讲评法

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一些教师认为作业或试卷讲评就是对对答案,答案对完了,作业也就讲评完了。此外便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讲什么、评什么、分析什么。因此,这些教师在讲评课上,不能对具体题目讲清楚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尤其不会结合各类题型中的典型例子,适时讲解答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维、如何答题,更不善于通过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不了解自己错误的根源,更谈不上寻求避免此类错误的措施。

设计学生试卷(或作业)分析对照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为全部或部分学生每人设计一表,将他们的每次测试试题的错误情况详细记录在表中,并进行量化的对比分析。发现倾向性、特征性的问题以及变化动态趋势,区分其中的积极因素和在班级、年级、区(县)内群体中的偏离倾向,确定需要指导的重点问题和可以学生自觉纠正的简单问题。结合对前一段学情分析和因材施教的设计进行反思,形成阶段性的学情分析报告和今后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及措施。这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基础部分。

总之,教师要多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研究成果,了解和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风格、认知规律及学习需要,可通过以上列举的形式进行分析。事实上,学情分析,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经验来判断学生的情况。其实学情分析的经验积累很简单,多关注学生、多观察、勤调查、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多实践、多记录典型个案,就会沿着“以教论学”的道路走向成功教育的山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