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师应该修身养性么?

 为什么73 2016-11-10

     在中医的传承中,很少有老师去诱导你思考问题。如果有思考的问题,那也是只是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比如你这个疾病是怎么怎么回事,病因病机如何,应该用什么方进行治疗,要加某药某药,因为这药如何如何等等。最后他自己发现,按照他给徒弟讲的思路,治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他就变聪明,一定要治好了的给你讲,这个病的来龙去脉。至于没有治好的,谁知道啦?(据说各行各业也是如此)


    雷公很幸运,遇到了一位能够引导他思考问题的老师,并且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如果雷公活在现在,去问他的中医老师:“为什么我按照你的思路都治不好病,那你是不是把我给教坏了?还是你水平不行?” 估计现在的中医老师就一个字:“滚!”


     黄帝做为雷公的老师,当然是非常大度的,对于学生的提问,常常去引导并帮助他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你能够想象么?有多少老师是真正的帮助过学生找出了思维上的不足,又有多少老师引导过学生要反观自身,可能连自己都做不到吧?


    昨天说到,黄帝传了两条密法给雷公后,还有两条密法没有来得及写,现在就一一奉上!

(一)外内相失 

    有次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人在火车上讨论一个医学问题。

   甲方说:“你说一个小孩感冒后去输液,没过几天被发现有白血病,你说这个病是输液造成的还是感冒发展太快造成的?” 

    乙方一听,勃然大怒说:“肯定是疾病发展太快造成的,哪有输液造成的,你有你的依据么?”

    甲方淡然一笑,说:“你是西医么?”。“对!”

    甲方接着说:“据我所知,对于一位医生来说,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把病给治坏了?承认后会有什么后果?会带来多少不良影响?从医学上讲,你见过有多少医学讲过副作用是怎么产生的?副作用和疾病是什么关系?”

    乙方想了一会说:“你说的也有些道理,比如有个病人吃了中药后拉肚子,中医师就说他是在排邪,结果病人排邪排到我这躺了几天,这又是什么道理?”

    甲方说:“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到的一面,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所处的职业、居处、地位从而让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谁知道啦?谁又有自知之明啦?”······


   讨论到这,我突然醒了,正想着今天写点什么,突然看到黄帝对雷公的第三条批评,写的是:“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有他考虑不到的地方,比如他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饮食情况等等。  

  

    一个朋友肩膀痛,去理疗店理疗了几次,理疗一次好一次,但是没过多久又犯了,如此反反复复。他有天就去问理疗师,到底是怎么回事?理疗师说,你这个就是生活习惯不好!他接着问:请指点一下,有哪些生活习惯不好? …… 然后就没然后了!


   在这里黄帝也告诉了雷公一个密法,就是要理清楚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加以改变,要缜密、比类、要学会看人,要自明,而不是自以为是,不要有思维漏洞!


(二)故时疑殆

    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是当你身边的牛逼朋友多了后,都给你提建议,你该听谁的?故时疑殆就是这个意思,比如给别人开药前,思考我是开这个方,还是开那个方行?是这个药贵还是那个药便宜?是加补药还是加泻药?


   这时黄帝就批评雷公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即:你诊断都没学好,就开始开药了,你牛逼啥,还不好好去学习诊断去!你要先学会问,因为你不知道病人饮食如何,是白天上班还是夜晚上班。


(三)

     仔细考查“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这十六个字,从反面告诉了我们如何成就自身。即先要有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再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具体方法有文字记载,都在《本经阴符七术》之中,均可实操。

到这里《素问· 征四失论》就写完了,最后一段原文附录在后面以做参考!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