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与留庄戴氏坟茔

 汉沽老潘 2016-11-11


                         李鸿章与留庄戴氏坟茔


    1874年至1875年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先后派人到直隶磁州和湖北兴国勘探矿藏。1876年11月又派唐廷枢到唐山开平一带勘察,发现了蕴藏丰富的煤炭,于是首先开办煤矿。
    1878年8月,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办,“未出数月,出煤极旺”。为了把煤从矿区运到最近的北塘海口装船运出,唐廷枢在1879年禀请李鸿章准许矿务局修筑唐山到北塘的运煤铁路。于是,李鸿章奏请清政府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以便用铁路将煤炭运至北塘后,再经水路外运。但修建铁路的设想,立即遭到清政府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开平煤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于1880年开凿了一条从芦台到胥各庄长达35公里的“煤河”,来解决煤炭外运。当煤河开凿到胥各庄时,凸起的地势使继续开凿无望,李鸿章只得再次上奏,把铁路缩短,仅修唐山到胥各庄一段,与煤河相连接,经蓟运河到达北塘。1881年9月,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竣工,开始运行,11月8日正式通车。           1886年,为了改善开平矿务局的运煤条件,李鸿章奏请将唐胥铁路,沿煤河东岸延至芦台蓟运河东岸闫庄,定名为唐芦铁路。1888年3月该铁路延至塘沽,同年8月延至天津。
    在修筑闫庄至天津铁路时,途经留庄戴氏坟茔,于是,留庄的戴氏亲族写信给时任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奉政大夫、国史馆协修的戴彬元,告之“铁路由坟茔经过,墓后数十步已立标识,逼近墓田,轮车行过,难免震动”,并且有碍风水。戴彬元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致信李鸿章,请求酌情处理。
    李鸿章收到戴彬元的信函后,随即复信戴彬元,详细讲述了铁路修建缘由和派员对戴氏坟茔“确细勘丈,绘图呈核”的情况,并解释说明铁路修建,对留庄戴氏坟茔毫无妨碍。详情见李鸿章《复翰林院编修戴大人彬元》:
    
    复翰林院编修戴大人彬元
    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愚卿仁弟馆丈老夫子大人阁下:
    顷承惠函,猥以戋戋之意,辱及齿芬。就维文史清娱,履候嘉善,式符臆颂。此次海军衙门奏奉懿旨,接造自闫庄至津沽铁路,势出于万不得已。业经饬派员弁会同地方官将应用民地勘丈,酌定地价。其有紧逼坟墓处所,设法绕越。先行明白晓谕,俾之共见共闻,无所疑阻。现已次第兴办。承示芦台铁路由贵茔经过,墓后数十步已立标识,逼近墓田,轮车行过,难免震动。闻之甚为焦悚,当即遴派妥员前往,确细勘 丈,绘图呈核。兹据复称,贵茔在蓟运河西北岸刘庄至茶店之间,茔前为通芦台大道,茔后距现造铁路尚八十丈,约及半里,将来路成车过,瞬息飞去,决不至有震动之虞。且铁路垫木坚实,不比土道松浮,贵茔紧逼土道,车马驰骤,尚无关碍,铁路相距较远,似更无虞。闻令弟同往勘视,亦称无甚妨碍,想竹报必已详达矣。铁路之设原以便民利用,事属创始,凡民情顾虑之端,不惮反复推求,以期有利无害。况以贵处先灵所妥,属在世谊关切,自当益加详审,惟既据查明尚无妨碍,似勿庸过事疑虑。至风水之说,更不足为高明剖晰也。专复,顺颂开祺,诸惟爱照。不尽。通家馆愚兄。

载《李鸿章全集·34·信函六》
据有关史料考证,戴氏坟茔有两处:一宁河靳家庄;一汉沽留庄。
《吴兴戴氏支谱》记载:戴顺基,字建侯,号湘帆。生于清乾隆丙寅(1746)三月十五日,卒于嘉庆辛未(1811)闰三月初三日,与妻何氏,合葬于芦台靳家庄父茔内。其长子戴镇及妻李氏、继妻赵氏以及戴镇之子传浦,妻张氏亦合葬于靳家庄祖茔内。《宁河县乡土志》载,嘉庆年间戴顺基始迁宁河靳家庄,从上述记载看,其父即随其迁往宁河,并葬在靳家庄,始立戴氏靳家庄坟茔。
据《汉沽区志》载,戴彬元祖父戴朝锡公元1852年迁往汉沽留庄。戴彬彤,字紫廷。戴襄清次子,戴彬元胞弟。《吴兴戴氏支谱》载:戴彬彤生于道光丁酉(1837)九月二十七日,卒于同治壬戌(1862)十二月十七日,年二十六岁,与妻许氏合葬小留庄祖茔内。这说明在戴彬彤亡故之前,汉沽留庄戴氏已另立有坟茔。留庄戴氏坟茔,据李鸿章《复翰林院编修戴大人彬元》记述:“贵茔在蓟运河西北岸刘庄至茶店之间,茔前为通芦台大道,茔后距铁路尚八十丈,约及半里”。

                                              汉沽老潘存  2016.11.11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