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家长,最应该具备应对老师传递压力和焦虑的能力

 竺言小聚 2016-11-12

作为家长,最应该具备应对老师传递压力和焦虑的能力

文/桐阳妈

一位妈妈的问题:

我女儿三年级,前天上数学课,老师让作业纠正错题,不改的罚抄错题100遍,她说话去了,忘了改,放学老师后老师罚抄100遍。昨天给老师保证以后上课不说话了。今天上数学课第东西南北中,老师发现,告知下午放学惩罚她的的100个。回来后,我们家长应该怎样教育有效果呢。因为前天回来跟她讲了上课说话的问题,答应以后好好听讲,不说话。今天又犯这个错误。

桐阳妈回复:

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孩子没听话,被老师惩罚,但是体现了三种关系。

1.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首先,当家长听到老师说孩子不听话的感受是什么呢?是家长的面子,没有教育好孩子吗?还是认为老师的话绝对正确?还是嫌麻烦?内心经历了什么?孩子不好,不听老师话,又惹事了,孩子不是答应听话了吗,怎么又犯错了?

2.老师和孩子的关系。

老师让孩子纠正作业错题,孩子真的理解了错题吗?孩子知道怎么改吗?孩子听明白老师的话了吗?孩子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压根就不喜欢老师?所以老师的讲话基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3.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妈妈让孩子认错,让孩子承诺,孩子是被动承诺还是真的意识到错了?如果孩子不认错,不许诺,会有什么后果,妈妈会惩罚吗?

所以,一个小问题会反映很多内容。

如果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确实孩子没听老师的话,让老师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当然希望孩子认真听话,也希望家长配合。

如果从孩子角度考虑,孩子很可能不喜欢这个数学老师,老师讲课吸引不了她,没兴趣,自然没注意力,只能走神,干别的。

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家长是孩子和老师的纽带,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全面的看问题。

当老师说孩子问题时,我们去理解老师的不容易,天天教那么多孩子,也非常辛苦。但是我们别忘了听听孩子的心声。

老师惩罚了孩子,我们回家要问孩子手疼不疼,抄了那么多遍。宝贝,心理是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觉得挺冤枉的?

给孩子拿些吃的,玩的,让孩子放松,感受到在外边受到惩罚了,回家里边有爱,有温暖。等孩子感受到父母不责怪了,不训斥了,放下戒备心。

这个时候,我们去和孩子讲。

如果你想和妈妈说话,妈妈不理你,和别人去说话,你会高兴吗?

三年级的孩子完全能够有同理心。她会明白这种行为老师会难过。

你讲话,是不是打扰了老师和同学,如果你在干一件喜欢的事,别人总是在你身边说话,你是不是感受到干扰了,你讲一句话,让班里那么多同学受到打扰,你以前是不是没想到这些呀。

宝贝,你上课讲话了,没有尊重老师,打扰别的同学,老师惩罚的结果手疼吧,还被留校,不遵守规则,失去自由了吧,不能够按时回家。

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遵守规则是不是?在集体里不打扰别人对不对?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在社会上,我们也要遵守规则,在学校的规则和我们平时等红绿灯是一样的,大家都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别的同学没说话,人家就有自由早回家,也不用写那100遍,对不对?所以我们到哪儿也的有规则意识,破坏规则就有可能受到惩罚,妈妈也不能帮你,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关系。你和老师只是其中的一种。这样就把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交给他们去处理,孩子自己去应对,父母不替孩子承担责任。

妈妈给你讲前段时间有个阿姨去动物园不遵守规则,被老虎咬伤了,现在还没好呢。什么地方都有规则的,遵守规则最安全。

从尊重和规则去给孩子讲的时候,孩子就容易接受,不仅仅针对一个老师,而是针对了学校的老师和学校的规则制度。这样孩子就建立了规则意识。以后在学校下次不听老师的话,孩子明白了没尊重老师,没遵守纪律。她自然会意识到破坏规则,会承担一定后果。

这就是通过一件事,可以给我们解决很多类似的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孩子犯错也很正常。我们听听背后的原因,孩子如果不喜欢老师。我们问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是因为老师讲的听不懂?还是老师严肃?还是老师喜欢惩罚?找到背后的原因,想办法让孩子喜欢老师。

孩子如果不会,我们想办法让孩子把知识点弄会。平时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学会。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们想办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平时做一件事先以15分钟为单位,让孩子完成。15分钟的注意力已经很好了,再增加10分钟,培养25分钟的注意力,这样一节课,孩子就算走神几分钟,也没关系,孩子能坚持住。

如果孩子没兴趣,我们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平时去超市买东西,让孩子参与算数,然后鼓励孩子。

比如,叠的东西南北中,就是思维能力,和孩子讲你用的就是数学思维,你只是没发现。老师罚你操写100遍,如果能发明个自动抄写机就好了。这样就不用晚回家。想发明抄写机也的先学好数学啊。其实可以想很多办法,让孩子逐渐的产生兴趣。

这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师惩罚孩子对不对,我们其实也管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沟通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和老师去沟通,老师管理那么多人,孩子给老师添麻烦了,作为家长非常抱歉。态度要诚恳端正。

然后和老师讲,好像罚她抄写100遍不太管用,今天又叠东西南北中了。老师,孩子是不是听不懂,没兴趣啊?问老师孩子的情况,我们怎么有效的帮助这个孩子,让她爱上数学?孩子没兴趣,我也不太敢逼迫她,否则她更不喜欢了,老师能推荐一下爱上数学的方法吗?我在家怎么培养她呢?

这样和老师沟通,老师就不会小看你这个家长,觉得你对孩子挺上心,不会经常命令你回去教育你孩子,多沟通几次,从老师方面多了解孩子,从孩子方面多了解老师,这个时候,家长才是真正的纽带。

作为家长,最需要拥有的一种能力就是老师传递压力和焦虑,可以给孩子顶住。

尤其在国内大环境下,以分数和权威主导下的应试教育,更应该经常和老师沟通,不要惧怕老师,老师首先是人不是神。

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一定要思考什么方法,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桐阳妈:微信公众号:tongyangma2016。

有两个可爱的女儿。2005开始研究心理学和亲子教育,擅长育儿,婚姻问题,婆媳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