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真相一点点水落石出

 芳草书屋676 2016-11-12


1

给孩子买的玩具两天就玩腻了,新书看两页就厌倦了,你会说什么?“妈妈花钱买的,你两天就不喜欢了?真败家!”换一种说法会不会更好?“看样子你现在不喜欢了。可惜啊,妈妈买玩具是希望你开心的。你可以选择玩或不玩。下次买玩具由你自己来挑。”接纳孩子的情绪,把问题视为机会,鼓励孩子自我成长。

 

2

尊重孩子的权力:

1)消极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不该被压制,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恰当表达。

2)说“不”。做出独立思考,正视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正是成长的定义吗?

3)犯错。拒绝错误就是拒绝孩子的自我成长。

4)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秉性,本是原创孤品,干嘛要做山寨赝品?

 

3

孩子的任何情绪和感受都应该被尊重和接纳,但行为应该受到限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正相反:一方面压制、否定孩子的哭、害怕、焦虑、愤怒、痛苦等情绪,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满地打滚、随意拿人东西、打骂别人等行为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该做的没做,不该管的瞎管,于是,父母就成了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没错,接纳情绪,规范行为。后者是做事,前者是为人。

 

4

许知远:我们经常会谴责这个社会怎么样,谴责这个时代怎么样,看着你熟悉的微博,不停的有那么多愤慨的事情,除了对外界释放情绪之后你提出哪些不足东西,你是否能够自我控制住一些东西,即使在外界这么多糟糕的想象,你仍然能够为这个时代做出卓绝的东西、不一样的东西,还是伴随整个情绪的狂欢?从内往外的生活。自己的情绪,便成为决定性的情绪;自己的改变,也将是决定性的改变;而自己的心,便是主宰一切的心。改变视角看世界,一切都将不一样,外界还是外界,而你却不是受外界控制的你。

 

5

吴秀波:是的,儿子把我救了,如果没有家人我可能失去方向。我很难与人亲近,而成人绝非是那么简单的动物,我会在成人群里迷失。我有的时候会想,人总是说,我这生过得不好,我下世会有轮回,我不会死,我会永生。其实我总觉得永生和轮回不用等到下世,今生今世就能看到,那就是你的父亲,你的孩子。是的,孩子把我救了。我没有迷失在时间的旷野,没有迷失到物质的丛林,享乐和安逸没有纳入我的视野,人生的真相一点点水落石出:“过去的我”,“未来的我”和“此刻的我”,以父母,子女和“我”的身份相遇。从没有一刻,这么美好。

 

6

吴秀波:原来我会想,……是我的榜样。再后来,孩子走进了你的生活,我终于看到了榜样是什么,就是那个小家伙。他简单、善良、勇敢、单纯、真诚,所有这些东西我原来都有,后来人家慢慢告诉你,这个不实用的,换实用的,于是丢掉太多了。我觉得他是我未来生活的导师,我决定像他一样活。是的,孩子像一面镜子,折射了我们已经看不见了的和早遗忘了的东西……和孩子一起成长!

 

7

不要否定孩子提出要求的权力,更不要以此评价孩子自私。重要的是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用尊重他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并让孩子认识到,提了要求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得到。否则,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能得到,什么得不到,该如何去争取。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学习如何谈判,如何达到目标或面对拒绝的过程。

 

8

梁文道: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判断。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由不同的人体现、构想甚至描述出来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识无法离开人和人的身体独立存在。

 

9

我家男宝现在3周岁1月了,处于秩序敏感期,经常会无理取闹,今天早上起来要我把他心爱的小枕头拿给他,我拿给他了,他又说不是要这只手拿,要我换一只手重新拿一遍,怎么讲也讲不通。我采取了冷处理方式让他哭个够,他哭了一个小时才歇。能帮我分析一下,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处理?

 

既然知道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为什么还说是“无理取闹”?为什么就不能尊重孩子的要求,或至少做到共情?对秩序的追求,是孩子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建立内在规则意识和形成良好的秩序感的基础。做父母的,为什么就不能把孩子敏感期表现出的特征视为成长和机会,而总是视为问题?

 

10

昨晚两岁十个月儿子的创意手工课第一阶段课程结束,老师针对他的缺点给的评语是课上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比如别的同学跑出去他也跟着跑出去。这个情况怎样理解?有必要引导吗?我在他三岁之前基本像放养,不太干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他现在可能还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认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领导者和跟随者都是一种选择,无关好坏。不到三岁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非常有限,要求孩子不跑不跳本身就是反教育的。我们要做的不是约束孩子,而是自我约束,做一个好榜样去影响孩子,模仿是这个年龄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还要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尊重,建立他的自信。

 

11

张小娴:生命会在某个时刻召唤我们,或者是透过梦境,或者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箴言、一首歌、甚至是一次意外。是否聆听,选择在我们。

 

12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这句话,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做一个好的父亲,一个真正的男人,不是把希望寄托的孩子身上,要孩子出人头地为自己挣面子,而是做最好的自己,让孩子为他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骄傲?

 

13

我女儿才1岁半,最近非常性格叛逆的跟大人对着干。电脑放在沙发上,我说不要动妈妈工作要用的,你一动坏了妈妈没法工作了。她非得趁我不注意,猛地去敲键盘然后看我,我打她手继续讲道理说不要动了。结果小家伙继续,动完还主动跑来把手伸出来给我打,真是哭笑不得。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对么?

 

一岁半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用“不”来寻求和证明自己的独立,为什么要阻碍他的成长?孩子充满好奇心,探索欲,为什么要扼杀?把不希望孩子碰的东西收好是你的责任,为什么怪孩子?打孩子只有两个结果:打服了,孩子不爱学习,变得胆小懦弱;打不服,孩子逆反,父母也会威信扫地,今后如何教育?

 

14

七周岁的孩子只爱看书,画画或者手工,做一下或者没开始做就说不想做了。请问是在肯定自己否定的权利还是确实没兴趣呢?是要随她自己选择还是加以引导呢?如果你陪伴了孩子七年都无法判断他是真没兴趣,还是原本有兴趣却因你不当的教育方式而逆反,我如何判断?

 

我自己的原则,只会创造条件让孩子去体验,却不会强迫孩子做他原本没兴趣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兴趣所在,重要的是发掘和发展他的强项,而不是按父母的规划和期待去塑造。

每日新衣悦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