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凉山魂魄

 木桩指路 2016-11-12

 

“形而上者谓之道”。道,这一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观念,一直光照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画自其肇始至今,无不与“道”同行,以自然作为人生的家园,体现天、地、人之道。

罗苍诗深谙道法自然的美学要旨,求道悟道,画以载道,且能化机自握,成自家之趣。

罗苍诗的道法自然,一是源于生活信念的坚守。他认为,无论东方西方,绘画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喜山乐水的他,曾履足全国26个省市的名山胜水,特别是云、贵、川、桂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特异风情中的人物唤起他许多美好的回忆,成为他近十多年国画创作的重要源泉和扎实基础。

罗苍诗的道法自然,二是对自然之意境的追求与营造。

他认为,中国画只能走意向性的思路和方向,意向性是中国画的不二法门。意向是意境的基础,没有意向性的作品不会有意境。他的作品,由眼中之自然,到心中之自然,再到笔端之自然,追求神形兼备,讲究浓烈的情感状态、深邃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美学容量。他努力以有限的笔墨空间表达无限的“意”与“象”。他按照自己的理想将生活中的实景和人物用美的形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形成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艺术境界。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表现生命如诗的韵律,画风苍劲灵动。其《侗乡之晨》、《苗岭春秋》等山水画,奔涌着灵动恣意的性情,显现出特有的厚重与坚实。他的人物画,洋溢着清新浓郁的乡土芳香,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罗苍诗的道法自然,还表现在他的笔墨线条对自然美的生动再现。

他的中国画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从速写中来。他的创作一般都有速写为蓝本。他努力将水墨线条的写意同钢笔线条的写实在形式上作有机而成功的结合。他的线条既有源于长期钢笔速写的细腻与精准,更有毛笔线条粗细、浓淡、虚实变化及走势、速度、力度产生的强烈的写意性和形式美感。

他特别注重笔墨功夫的锤炼,其笔墨于奔放处不失法度,精微处兼及气魄,抒情性很强。陈白一评价罗苍诗国画的笔墨语言有百炼成钢的气质和气魄。他创作态度严谨,每件作品都要反复揣摩,有的画六七次以上。他的作品,既注意中国画的单纯,力求体现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力争融合西方形式美感与色彩的魅力。他人物造型生动,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人物,少女的青春美,男性的刚毅美,老人的沧桑美,各显魅力。他的《水族风情》、《苗岭春秋》、《蝴蝶泉回忆》、《卖橙子的布依族妇人》等都是很优秀的作品。他的画打动观众的首先是画面所表现出的整体美感、构成的韵律和画面的朦胧感、神秘感及距离美感和色调美感。

如果说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情怀、境界是“道”,线条、笔墨是“器”,那么,我认为,罗苍诗是既有道之道的高品位修为,又有器之道的高水平把握。真乃道法自然成大雅,善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