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欣赏中国画要看气韵?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04-05

“气韵”,是艺术审美中非常抽象的一个词藻,是历代先贤通过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所走向的共同认知。

“气韵”的高度美学意蕴来自“气”与“韵”,“气者道也;韵者均也,和谐之意”。

所谓“气”是指画面的神,所借物象本身秉性特征的内在精神。 “韵”指绘画工具所带给的画面的笔墨情韵。

“气韵生动”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

所以说,中国画是人文的,是科学。

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曰:

筋、气、骨、肉。而“气韵”来于笔墨,笔墨来于学养、来于人格、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

所以有“人格不高,画格难求其高”之说。

早在曹丕《典论论文》中就有写到: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自此后“气韵”作为文学、艺术的审美标准逐渐成型。

“气韵”可理解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一词来源于《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见“气韵”可理解为“自然而然,神形兼备,毫无无违和之感”。

在国画评鉴中“气韵”是灵魂,“气韵”是决定这幅作品是不是艺术品的标准,也是评定作者是不是画家的标杆。

“气韵”一词,最早也是出现在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

《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就是“气韵生动”其次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可见“气韵”在中国画的生命中是灵魂,也可以说其他五法是为“气韵生动”而生。

在《绘事发微 气韵》中也有说道,

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着非云烟雾霭,是天地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月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画气韵为先也。

在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中也有说道:

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若形似无生气,神彩至脱格,皆病也。

同样是强调了“气韵”在画作中的重要性,和“此画是画”的唯一标准性。

清代黄越在《二十四画品》中也讲到:

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在笔先,妙在画外。

“气韵”在画论中是不可避免,必须要谈的。

其包含的美学意蕴是画作能称之为艺术品的标准,也是众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

所以,你了解到为什么众多艺术家在观赏中国画时首先要看画中的“气韵”了吗?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内容选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