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笔书法魏碑

 xqjhr 2016-11-13

硬笔书法魏碑

学习啦【魏碑书法】 编辑:淑贤 发布时间:2016-06-28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魏碑,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书法魏碑欣赏:

硬笔书法魏碑1

  硬笔书法魏碑1 硬笔书法魏碑2

  硬笔书法魏碑2
硬笔书法魏碑3

  硬笔书法魏碑3
硬笔书法魏碑4

  硬笔书法魏碑4
硬笔书法魏碑5

  硬笔书法魏碑5

  书法用笔法:

  书法艺术最后剩下的结果是作品。为了得到最好的作品,就必须讲求笔法。要让笔法体现随心所欲炉火纯青,就不能不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毛笔。毛笔一般是用动物毛制造的。不同的动物毛,同一动物不同部位的毛,粗细、长短、圆扁都有差异。笔工将笔毛搭配而制成不同的毛笔,以期发挥不同的效用。据说一支毛笔的制成要经过72道工序。明代文震亨称笔之四德为“尖”、“齐”、“圆”、“健”。“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笔不尖则成秃笔,作书神采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能“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才'能观察是否平齐,而选购新笔时很难检查这一点。“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健”即笔腰弹力好:若将笔毫重压后提起,能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有人认为,书法高手是用任何笔都可以写出好作品的,甚至用退笔还能写出非常出色的作品。犹如武林高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握着什么都是剑”。但问题是,如果用更称手的兵器,会不会更好呢?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清代杨宾《大瓢偶笔》:“书之佳不佳,笔居其半书必择笔,笔佳者秃也可书,否则不秃了有破而己,破则万不可书。古人所谓不择笔者,盖不择新旧,非不择善恶也。不然,则萧何、王羲之、王僧虔、虞、欧诸公,何以止言能用秃笔,不言用破笔?而右军父子非宣城陈氏笔不书哉?笔必须择,是以王氏父子用宣城陈氏笔,韦诞用张芝笔,东坡用杭州陈奕笔。康熙间笔工惟湖州沈明机、钱公立。明机之子,便不堪矣。”制毛笔用的毛,种类很多。清代杨宾《大瓢偶笔》:“制笔不尽兔羊毫也,张芝、钟慈、王羲之皆用鼠须笔,小欧用狸毫笔,南朝老姥作笔用胎发,蜀有石鼠毫笔,粤有鸡毫笔、草笔,又有以人须为笔者。今有貂毫笔。”至于用什么笔为好,则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主要是羊毫,但古代,特别是唐代以前,主要用硬毫笔。东晋的卫夫人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她在书法论文《笔阵图》中说:“笔要取崇山绝初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但硬毫笔的线条效果多带刚性,而软毫笔更能休现软韧性,如柳公权用羊毫笔创作的楷书笔画线条柔中寓刚,具有极强的弹性感。这一种柔中寓刚的美感,与传统的儒学审美观不谋而合—外貌温良,中情烈烈。赵孟顺是元代的第一书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大都用湖州羊毫创作,并指导笔工改进制笔技艺,使湖州羊毫笔的质量迅速提高。山于赵氏的社会地位和书法艺术成就高,社会上把他的书法作品当作学习的榜样,于是湖笔的社会影响力风行全国,至今不衰。

硬笔书法魏碑体

学习啦【魏碑书法】 编辑:淑贤 发布时间:2016-06-28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世界艺术门类之一,历经几千年历史,久而不衰,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倾其毕生精力为之奋斗。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魏碑体,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书法魏碑体欣赏:

硬笔书法魏碑体1

  硬笔书法魏碑体1
硬笔书法魏碑体2

  硬笔书法魏碑体2
硬笔书法魏碑体3

  硬笔书法魏碑体3
硬笔书法魏碑体4

  硬笔书法魏碑体4
硬笔书法魏碑体5

  硬笔书法魏碑体5

  论魏碑体:

  魏碑体的概念形成于清末.是指北魏碑刻中以斜画紧结、点画方峻为特征的楷书书体。这种书体主要流行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这一时期洛阳地区的碑刻中。代表作品有《龙门二十品》、太和、景明、正始年间墓志,以及《贾思伯碑》、《张猛龙碑》、《马鸣寺根法师碑》等。

  魏碑体非崔、卢旧法

  《魏书》卷二十四《崔玄伯传》云:“玄伯自非朝廷文浩,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尤善草隶行押之书,为世幕楷。玄伯祖悦与范阳卢湛。并以博艺著名。湛法钟繇,悦法卫灌,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湛传子很,很传子邀。悦传子潜,潜传玄伯。世不替业。故魏初重崔、卢之书。又玄伯之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玄伯之子浩亦工书。太武帝时尚书郎黎广“善古学,曾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云:“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必称'冯代强’,以示不敢犯国,其谨也如此。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妙巧不如也。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模楷。’《急就章》为魏晋以后对字书《急就篇》之俗称。自魏晋以来,书家多以古典草书写《急就章》,故称《急就章》草,简称章草,以区别于今草。故知崔浩善写楷篆和章草。汉魏以来,士族世家经学艺能,都以家传,格守旧法,世不替业。崔家所传为索靖、卫琳草隶行押之书,体势精巧。卢家所传为钟繇、索靖之法,卢湛六世孙伯源,亦善书,代京平城宫殿,皆由其题榜。崔、卢二家所书隶楷,也应该是踵、卫旧法。世不替业的书风是守旧的,其真书应和魏晋时期一样,带有较浓重的隶法。

看过“硬笔书法魏碑体”的人还看了:

1.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2.毛笔魏碑书法欣赏
3.爱莲说魏碑书法作品
4.11届国展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5.赵之谦魏碑书法欣赏
6.赵之谦魏碑书法欣赏
7.11届国展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8.80字硬笔书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