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策】广东生二孩不用审批但需登记|三版

 昵称35323065 2016-11-14

广东生二孩不用审批但需登记

我省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管理办法于本月1日起实施,首次系统明确全面两孩政策落地细则

近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暂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生二孩无需再审批,实行生育登记制度,并在登记流程、提供材料和办理时限等方面也更加优化便民。《办法》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首次系统明确全面两孩政策在我省落地的相关细则和适用情况。

生育二孩由审批制转为生育登记制

《办法》规定,凡夫妻双方或一方为广东省户籍的夫妻以及在广东常住半年以上的外省户籍夫妻,生育第一个和第二个子女实行生育登记制度。

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对生育二孩实行的是审批制度,只有符合《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再生育条件才能批准生育。《办法》规定的生育登记属于法定的行政登记,类似于户口登记,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并据此享受相关公共服务。

《办法》特别指出,生育登记制度还适用于以下人群:再婚夫妻,在再婚前双方均未生育子女,拟生育第一个和第二个子女的;再婚前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拟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第一个和第二个子女的。

特殊情况再生育的须经审查批准

根据今年9月29日新修改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七种情形拟再生育的须经审核批准后再怀孕、生育。这些情形包括:已生育两个子女的夫妻,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子女均为残疾儿的;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未生育,另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未生育,另一方生育两个或者以上子女的;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生育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的;再婚夫妻经批准再生育的子女为残疾儿的;因子女死亡无子女或只有一个子女的。

如果符合上述情形之一,夫妻双方申请再生育时除了提供双方身份证或户口簿、结婚证,还需要提供相应证明,到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办理审批手续。

怀孕后至生育后半年内办理生育登记

《办法》规定:生育第一个和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在怀孕后至生育后半年内主动到办理机构办理生育登记。

有一种特殊情况,拟借助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夫妻双方可在怀孕前办理生育登记并取得生育登记证明。

除主动登记外,还会有一种“被动登记”。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还将建立健全生育信息通报机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月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当地卫生计生工作机构。卫生计生工作机构根据通报情况,主动采集尚未办理生育登记夫妻的信息,并在与当事人核实后,做好登记工作。

可委托夫妻之外第三人代办

针对部分居民提出的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是否能请人代办的问题,《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夫妻因工作、身体等原因不方便亲自到办理机构的,可以委托夫妻之外的第三人代办。办理机构在查验委托书及三方的身份证原件之后按规定办理。申请再生育的,应由夫妻本人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在提供材料上,身份证和户口本只需两者选其一即可。此前,这两者必须同时提供。在工作机制方面,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首接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委托代办、承诺制等制度。为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地区,都要推广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地区,要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及时解答疑问。(编辑整理)


相关链接:




深圳全面开展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工作



深圳讯  自11 月 1 日起,深圳市开始执行《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暂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指出,实行生育登记,放宽生育登记办理机构,并明确补办规定。据介绍,新《办法》和以往相比,突出体现简政、便捷的原则。

《办法》明确,从 11 月 1 日起,一对夫妻生育一孩、二孩(男、女双方总计生育子女个数)均无需再审批,实行生育登记制度。夫妻双方可选择在任何一方的户籍地或女方现居住地的办理机构办理生育登记;非本市户籍人员也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登记,不必再奔波回户籍地申请。针对今年 1 月 1 日之后(含 1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含 10 月 31 日)已再生育子女的,深圳明确了补办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相关办法。

为方便广大怀孕妈妈参加产检和住院分娩,及时享受生育保险,深圳推出便民措施:街道、社区计生部门均可办理孕期检查及住院分娩用途的《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对完成生育登记或再生育审批的办理机构,同时为符合法律法规怀孕生育的人员出具孕期检查及住院分娩用途《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不需再查验其他证明材料。

相关负责人提醒,除符合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之外,对于已生育两个子女的夫妻,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子女均为残疾儿等7 种情况,需先办理“再生育审批手续”,获得办理机构出具的《广东省批准再生育子女决定书》后,再进行怀孕生育。(王岭)


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计生办组织学习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管理办法

准确把握原则 主动服务群众

肇庆讯  近日,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计生办举办《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暂行管理办法》解读学习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该镇计生办负责人对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使用范围、工作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全员系统网上办事模块操作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认真解答参训人员提出的问题,使参训人员及时了解、准确把握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有关原则和要求。镇卫生计生分管领导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要以这次培训班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群众。

该镇计生办全体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管理员参加此次培训。有参训人员表示,此次培训让他熟悉了办证事项和办证流程,便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吴绍聪)



“造血式”托管  

基层医院两年“蝶变”

广药一院托管帮扶连南县人民医院快速提升基层医院水平

两年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药一院”)从人才、技术、硬件等方方面面“造血式”托管帮扶连南县人民医院。托管前,连南县人民医院人员凋零、门可罗雀;托管后,医院年门诊总诊疗数超过22万人次,其中急诊超过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超过8000人次,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65.9%,彻底改变“有钱去清远广州,没钱去连州贺州”连南百姓就医难的状况。

过去上门找人才 如今人才找上门

前不久,连南县人民医院院长董群伟接到来自几年前离开医院的神经外科王医生的电话,电话中王医生透露了想回连南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心愿。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位前医院员工找到董群伟说想回到医院。然而,“人才主动找上门”在2014年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当时的连南县人民医院到江西、湖北等地招聘,投档的人寥寥无几。 

曾经的连南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低,医疗环境差,“逼”得当地人都跑到临县连州看病,再加上医院经营管理不够完善、历史负担重、医务人员收入待遇低等原因,医院不仅难以引进人才,就连现有的技术骨干也难以留住。没有医疗人才,便没有理想的就医人数,导致医院收入上不去,留不住人,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面对困难重重的连南县人民医院,能否接管好,成为广药一院院长潘宣再三掂量的事。在调查医院内部职工态度时,绝大多数职工表示支持。“毕竟从1995年开始帮扶,大家都在那里工作过,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于是2014年广药一院正式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

与此前的帮扶不同,托管意味着将医院原有的管理体制打破重建。在明确“帮扶性托管”的公益性质后,广药一院便开展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管理模式,成立以潘宣为理事长的理事会,负责医院管理决策;成立监事会,监督理事会的运营。托管医院所有职务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由理事会任命,中层干部由院长聘任,院长作为法人独立负责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实行编制备案、按需设岗、择优竞聘、岗位薪变(即不同的岗位,薪资不同)的全员聘任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同时,帮助连南县人民医院打造重点专科,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远程医疗系统。

 人才是医院的“压舱石”。从2014年7月起至今,广药一院派出十余名管理团队及技术骨干常驻连南县人民医院,通过“传、帮、带”培养县人民医院的技术和服务团队,并安排连南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来广药一院进修、培训。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连南县人民医院解决了到该院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编制问题,并为每人配备一间有基本家具、家电设施的宿舍。

医护人员外流潮逐步止住,甚至出现人才回流。今年上半年,有47名本科生主动应聘,不乏来自东莞等发达地区的骨干医生。

刘建慧是去年应聘到该院的本科生,作为江苏人,他感觉连南县人民医院比想象中的山区医院好得多,“不仅是住宿条件较好,薪水待遇比较满意,而且还有广药一院的专家不断地带领着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学习,让我们成长很快”。

从只会做阑尾疝气 到开展微创手术

 30岁的李至海是连南本地人,两年前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右边肱骨粉碎性骨折,他用赔偿款到外地做手术,先后花费30多万元,结果赔偿款用得差不多了,骨折却没有痊愈。去年下半年,他到连南县人民医院检查后,医院骨科医生告诉他有两处骨折术后“骨不连”,并于10月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二次手术。

今年4月初,李至海再次拍片复查,恢复得很好。“在连南县人民医院的手术仅花费3万多元,至少节约一半以上的费用。早知道就不会去外地治疗了,咱县城医院真的变化大。”李至海说。

在连南生活30多年的刁志强回忆道,以前连南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很小,住院部的小楼只有3层。当地人不在本地看病,都是前往10公里外的连州,或去更远的广西贺州、清远,甚至是广州。现在不一样了,医院建起12层高的新楼,宽敞、干净,医院医生技术好,很多人又回来看病了。

“以前医院普外科只会做阑尾疝气、胃穿孔手术,其他的做不了。广药一院托管后,我们这两年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就拿骨科来说,县人民医院自己的医生就能独立开展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复杂骨折等手术。”董群伟介绍说,在广药一院的帮扶下,医院大力发展重点专科和新技术,相继开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凸成形术等近65项新技术、新项目。骨科、泌尿外科、ICU成为县重点专科。

在政府的支持下,医院购置一台650万元的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并添置近40台适用的中小型医疗设备。投入180万元建设医学影像诊断中心,250万元改造医院信息化系统,20万元改造消毒供应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两年过去,连南县人民医院在内部管理、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去年11月,连南县人民医院一次性通过“二甲”评审,并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入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批名单。

今年1~9月与托管前2013年1~9月相比,医院出院人数从4895人次提升到7232人次,三四级手术从9例增加到932例,处方药品平均费用从63.51元下降到48元。病人满意度达93.6%,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6%以上。托管前的医院颓势得到根本改观。

董群伟院长组织广药专家及本院骨干查房

(广药一院专家指导连南县人民医院医师开展微创肝胆手术  唐昕晨  摄)


专家支招 科学育儿欢乐多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举办科学育儿主题活动

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广州讯  近期,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包括婴幼儿早教与游泳活动、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内容,近100名育龄群众及30多名0~1周岁婴幼儿家长参加活动。

据介绍,为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嘉禾街整合资源,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8月成立嘉禾街“科学育儿”项目示范点。项目内容包括婴幼儿早期教育、婴幼儿游泳、孕产妇综合保健等,旨在为有生育需求的家庭普及优生科学知识,逐年提高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和技能水平。

活动邀请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专家讲授孕前心理准备相关知识。现场气氛活跃,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活动还为到场的每一位家长派发纪念品和科学育儿手册,受到群众好评。(何婉华)


中山市三角镇举办母婴知识讲座

宝宝洗澡尽量用清水

中山讯  近日,在中山市三角镇举办的“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暨创建幸福家庭系列活动讲座现场,三角医院护士长用模拟娃娃示范如何给宝宝洗澡,建议新手爸妈尽量用清水,不要用任何沐浴露和洗发水。不少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三角医院妇产科专家在讲座中指出,与怀孕期一样,哺乳期的妈妈营养也非常重要。宝宝出生之后,妈妈有责任提供给宝宝质量高、分量足的母乳。母乳是婴儿获取营养的最好途径,安全又好吸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围绕父母们关心的怎样相信、鼓励孩子,怎样做孩子的心理老师,怎样学会快乐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内省、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肢体动觉、自然观察、视觉空间八大智能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据介绍,120多名夫妇参加此次讲座,许多家长表示,会尝试把讲座内容应用到自己孩子的养育当中。(李群香)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

创新精准计生服务模式

深圳讯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创新推出“五组三平台”计生服务管理模式,严抓精准服务,成为辖区育龄群众的“贴心人”。  

据介绍,龙城街道成立新政法规咨询组、孕前技术服务组、科学育儿指导组、家庭发展促进组、统筹协调组五个工作小组和计生协会、计生志愿者、社区计生网格三个基层服务平台,着重打造“五组三平台”,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该街道利用“龙城计生”APP,为新政的法规指引及办理各项业务提供智慧高效的便捷渠道,共为育龄群众办理孕检、少儿医保等证明17699份,并推出“邮政小包”服务,为500多名群众办理“送证上门”服务。同时,针对5万多名的高龄育龄妇女的服务需求,该街道精准细致服务不打折扣,不仅在各社区网格实行一对一跟踪随访上门服务,还专门配备服务专车,提供免费孕前检查及“三优”(优生、优育、优教)等一条龙服务,三年来,该服务项目名列全区前茅。

同时,该街道建立社区启智摇篮项目,连续举办八届“关爱留守儿童——亲情桥”项目,打造市、区计生协会为民服务品牌项目,群众满意度达97%。

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高龄育龄妇女急剧增加,龙城街道将 “宁馨儿之家”服务平台列为民生工程重点,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并将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发挥国家级示范项目“吉祥鸿基如意园”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具有龙城特色的计生亮点品牌。 (周伟涵)


阳春市陂面镇

细化计生工作 开展便民服务

阳江讯  阳春市陂面镇围绕新时期计生工作转型发展,深化、细化工作重点,采取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便民服务。截至目前,该镇参加免费“两癌”筛查育龄妇女1661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86人,印发各种政策宣传资料 3.5万份,组织大型宣传活动3次,免费帮助680人办理各种证件,进村为4600户提供随访服务。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陂面镇狠抓宣传,设宣传员,开展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建立完善计生专栏,专题会议上强调现行政策规定。重新建立二孩数据库,完善各种资料档案,做到准确无误。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加强孕前服务管理,力争把出生缺陷率降到最低。(吕炳开 李学远)


用微信传播卫计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