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寡夫人作诗表示守贞操,这是古代儒家强加给她的

 小小渔a 2016-11-14
【诗经点醒第七讲之二】流沙河:儒家曲解这首诗的目的
00:00 / 10:35
清晰度
37.8M
重新播放
10分35秒 37.9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诗经点醒第七讲《柏舟》完整版之二

《国风·邶风·柏舟》全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我们从“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讲起,古人的解释“耿耿”,说眼睛睁开就叫“耿耿”,原来古人的解释都是这样的。

《诗经》经过秦火以后,到汉初重新面世,有三家权威的解释版本,这三家权威一个是齐国的,一个鲁国的,还有一个韩国的——齐国的辕固生,鲁国的申公,韩国的韩婴。当初《柏舟》这首诗,最权威的解释就来自这三家。

他们的版本和解释都是(《柏舟》这首诗是)卫寡夫人作的,就说这个卫寡夫人她要守节,坚决不听现任国王的话,不肯嫁二嫁,于是就被孤立起来了,很不愉快,夜晚又失眠,“不寐”就是失眠。

“如有隐忧”,“隐者”,清朝的大权威王念孙是研究中国古籍,王念孙和他的孙(儿)子王引之都是高邮人,说这个“如”要读成“ér”,“耿耿不寐,如(ér)有隐忧”,不是按照字读,而是要按照音,就相当于“而”,就既睡不着又有很深的忧虑,就说这个忧虑是这样深。不是我没有酒,“微我无酒”,“微”者非也,两个否定就是一个肯定。

“微我无酒”就不是我没有酒,我家中有的是酒,我可以喝,但是喝了酒不解我的愁,不是我不出去耍,叫“敖以游”,我也出去耍了,但是耍了我的这种忧伤也散不了。就说她要坚决守这个寡,然后又表了态了,要到死。

她说“我心匪鉴”,我的心不是一面镜子,是什么意思?镜子不分是非黑白,谁来照它都容忍,我的心受不了,意思就说她坚决不丧失自己的贞操。“不可以茹”,“茹”就是容纳,镜子能够容纳一切,我的心不能够容纳,你们逼着要喊我嫁给国王,这个事情我坚决不干。

然后“亦有兄弟”,我娘家也有哥哥弟弟,但是我靠不了他们,因为这些哥哥弟弟都帮着这个现任国王说话。“薄言往愬”,我忙忙慌慌的去给他们说,这个“愬”就是哭诉、告诉。“逢彼之怒”,又碰到他们正在发脾气。

流沙河,摄影:方正流沙河,摄影:方正

你们注意,已经有漏洞了:她的兄弟还相当多,她说的我去找我兄弟表达我的态度,结果他们,这个“彼”就变成复数了,看到没有?结果就碰到他们每个人都正在发怒,就不听我的说,这个显然是不可能,她那么多哥哥弟弟,每个她去找,走到那儿人家又正在发怒,这个从情理上讲不通。但是这个齐、鲁、韩三家诗不考虑你这些,说这个就是卫寡夫人作的,说这个“彼”就是多数了,翻译出来就是“他们”,指的这个兄弟。

在兄弟那儿找不到支持,说这个寡妇她又回来。“我心匪石”,“匪者”非也,我的心不是一块大石头,大石头拿撬杠一撬它就要转,我的心不会转了,坚决守贞操,“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的这颗心是我主宰,不是铺在别人床上的一床席子,说铺开就铺开,说卷起就卷起,她的态度她很坚定的。“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有我的威仪,我堂堂正正的,“棣棣”是形容威仪,不能够随便拿给人家挑三拣四,就我有我的主张。

这个是卫寡夫人表的态,接着后面都还有,暂时这儿我们还不讲。这中间已经都有漏洞了,这个漏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刚才我都讲了。还有一个漏洞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从前的女子不能够随便饮酒的,这儿提到了酒,又恰好是按照三家诗齐、鲁、韩传诗经的权威说的,这个(彼)该是复数,这个复数在情理上讲不通,她每个哥哥弟弟都正在发气,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点,“威仪”两个字历来不是指的女子,女子的仪不叫威,威仪是男子,所以这首诗被解释为卫寡夫人作的,要守贞操。而且儒家编《诗经》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它放到十三国风中间的第一首,如果是孔夫子,孔夫子就太糊涂,因为孔夫子的观念不是那样的,所以这中间就有问题了。

除了这三家,后来的东汉,在东汉又出了一家权威,就是毛苌、毛亨,两个姓毛的先后传授《诗经》,就称为叫毛诗,前面是齐、鲁、韩三家诗,三家诗的解释是卫寡夫人,毛诗说的:不是,错了。

毛诗在传这首诗,为了要纠正这个错误,在诗的前面加了序,序就特别指明了是卫顷公的时代,朝廷里面一个大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是一个很正派的官员,卫顷公是个昏君,朝廷搞乌七八糟。

这个官员受到排挤心里很不快活,写的一首有抗议性质的诗。幸好有出得很晚的这个毛诗,就毛亨、毛苌,东汉他们才传播出来的,毛诗是正确的,所以到唐代的《十三经注疏》就把毛诗的这种解释收进去了。

(未完待续,场地提供:言几又·成都凯德天府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