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使用干姜来治疗痛苦的肠鸣,腹泻?

 医道无涯 2016-11-15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6)

特别说明,汉代的一两经过出土的汉代度量衡器“权”考证为15.625克,但是由于人古今体质不同,多数经方家用的是一两3~6克。一斗为十升,一升200毫升。

治疗腹泻,是一个中医的基本功,但是现在中医也很少用中药来治急性腹泻了,遇到急性腹泻,医师首先想到的是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开蒙脱石散等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抗生素。

使用中药来治疗急性腹泻,慢性腹泻的“功夫”已差不多失传了,部分中医由“疾医”沦为了只会开不痛不痒“补药”的医师。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温经方家是怎样治疗腹泻的。

今天说的是中医经方治疗腹泻的一味要药:干姜

怎样使用干姜来治疗痛苦的肠鸣,腹泻?姜科植物的新鲜根茎是生姜,如果把生姜晒干或微火烘干,就是干姜了。

生姜擅治呕吐,而干姜呢则擅治“水毒结滞”和腹泻。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个慢性腹泻的患者,她每天稀便已经很久了,每天肚子咕噜咕噜叫,伴有腹胀不适。做过胃镜,肠镜,西医诊断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也看过中医,诊断是“脾虚泄泻”,有开红参的,有开山药的,有开黄芪的,总之一堆补脾药,但是患者的症状也没有解决。

她后来找到我,说想开点补药调理。她上腹部感觉胀满不适,但按起不硬。下腹部有肠鸣音。舌淡,有齿痕,苔黄腻。脉稍弱。

四诊后,我考虑她心下有痰饮。所谓痰饮,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于是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干姜。

干姜能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是一味温热药。《千金要方》就单用它来治疗中寒水泻,方法是:

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

回到这则医案。

患者上腹部满闷不适,伴肠鸣,大便清稀,和以半夏,干姜为主药的“半夏泻心汤证”非常吻合。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

但满而不痛者,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腹部胀满,咕噜咕噜肠鸣,稀便,是许多慢性腹泻共同的特征。患者一方面脾弱,消化不良,一方面,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这个时候,只用补药是没有效果的。仅仅用黄芩,黄连这些寒凉,止泻药也不行。必须要加上能去水毒的要药干姜,及燥湿化痰的半夏。

半夏泻心汤用量,用法如下:

半夏半升(经方家常用量5~15克)黄连一两(经方家常用量6克) 黄芩三两(经方家常用量18克)

干姜三两(经方家常用量18克)甘草三两(经方家常用量18克) 人参三两(经方家常用量18克)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实际运用时,因那位患者拒绝服用苦药,所以,我将其中的“黄连”改为了同样有清热解毒之效的“蒲公英”,蒲公英也是一味非常好的清热解毒,平胃止痛的好药,而且不苦,很适合依从性差的患者服用。

上面的药,患者服用几剂后,腹泻,肠鸣便渐渐减少,大便也逐渐成型了。

这个以干姜为主药的方子,是经方中治疗慢性腹泻的要方之一,特别适合寒热夹杂,心下痞满,伴有腹泻的患者。

如果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比较重,泄泻的症状比较轻,可以加上四两生姜,减干姜用量为一两,这就是生姜泻心汤;如果患者呕吐,泄泻均较轻,腹部闷胀尤其突出,心情烦躁,可以将甘草加到四两,这就是甘草泻心汤。

总之,我们需要牢记,半夏,生姜治呕,治痰,干姜治水,干姜治疗泄泻时一般与配合黄芩,黄连并用,可以加上一些补脾药物,比如人参,沙参,山药,一些理气药,比如橘皮,枳实。

这便是经方家治疗腹泻的一般原则。

若遇到暴泻,手足厥冷,或者长期腹泻,肢冷畏寒者,光用上面那些药物是不够的。

当然,即使是这些严重的情况,干姜也依然是止泻的主角,这些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谈到

更多中医经典,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师黄继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