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6-11-16
    内容摘要: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人际交往中,想了解人们内心世界时,语言并非万能,倒是另一种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发挥了不言而喻的奇妙作用。笔者将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等方面的肢体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来体现五彩缤纷的肢体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肢体语言运用
    民间有句谚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①便是对语言神秘功能的高度评价。相声之所以受大家欢迎,重要的是演员能够恰当的、甚至是夸张的运用表情、动作来补充有声语言,增强娱乐效果。教学工作也是异曲同工,教师在课堂上就好比一个演员,适时适度巧妙运用熔注教师情感的肢体语言配合有声语言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教学境界。
    一、定义及作用分析
    肢体语言是小学语文老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法宝,肢体语言的运用是课堂生动、活泼的重要表现。那么,什么是肢体语言呢?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②,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包括眼神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语言学家研究结果证明: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只有35%的信息是单纯通过言语表达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肢体语言言表达的③。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肢体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表意功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巧妙地通过肢体语言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无声语言,以期产生出“水到而渠成”、“形立而意现”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眼神的运用——监控与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所以,眼神的合理运用,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起到既监控学生的听课情况,又及时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她曾说:“教师应从学生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教师眼神的运用要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学生的情绪等自然的变化。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与课文相应的是6幅插图。笔者不是急于导入课文,讲读课文,而是与学生一道研读各幅画中公鸡的眼神,让同学模仿公鸡眼神,而后在眼神的配合下朗读这篇课文。那一课的教学效果特别的好。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笔者问起乌鸦对狐狸的两次“亲切”的表示“不作声”如何理解时,便注意到学生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从学生的眼神中,笔者知道了学生理解教师的发问一时还有难度时,就迅速调转话题,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出当时的乌鸦心态,水到渠成地解决了问题。
   (二)表情的运用——调节与表达
    小学老师上课最忌面无表情、音无起伏、死水一潭。表情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也能够较好地表达老师的感情或课文内容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接触交流的重要“外显点”。教师自信饱满的情绪,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由此受到鼓舞的激励,还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增加、注意的维持、记忆的加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教师首先应通过范读来解释这些情感因素,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再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体态语感染学生,把作品中的情感真切地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有的人》一课,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在范读的过程中,笔者就运用两种表情传导给学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时,老师目光低斜,充满鄙夷之情;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时,则目光深沉,饱含赞颂之情;“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则用一个蛮横骑马的动作,把统治者欺压百姓、不可一世的丑态表现出来;“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则做一个老黄牛低头一心一意耕耘的动作,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亦形于体,这样就把把以鲁迅为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类人的伟大形象呈现给了学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场观。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善用自信饱满的表情去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是语文教师成功的必备素质。
   (三)手势的运用——再现与指挥
    “小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④课堂语言是极其规整的,作为与之互相配合的身姿和手势,不需要夸张性的大幅度工作,如果运作过分,势必与课堂整体气氛不合,甚至成为一种滑稽。其次,课堂教学一般也不需要过多的手势,要少而精,两句一招、三句一式,有失教师严谨和课堂严肃。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手势要用心设计,要精而准,雅而美。手势语言如果能与讲课内容配合恰当,能够化抽象为形象,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肢体语言,可用适当的手势辅助教学。一般是以摹拟课文中的形象,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情节为主。如教学《枫桥夜泊》时,可以如此施教:朗读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老师的右手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下,手平移并轻轻点动以显现“月落乌啼”之状;然后划一弧形,以形象展示“霜满天”的景致。“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手掌先半开,掌心向上,先从近往远划,体现“江枫渔火”位置的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朗读到“对愁眠”时,则轻收手掌于胸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读到“夜半钟声”时,老师的手略靠近右耳,轻柔点动,好像品味夜空里清扬悠越的钟声;然后随诵读声,手从远处划至胸前,以示“到客船”。这些手势语的特点是:切合诗的意境,简洁,但不失形象生动;切合诗的韵律,轻柔,但富有鲜明的节奏感。配合朗读,成功再现了诗中凄清落寞的气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又如在一次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说一说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那些。学生马上说出了“趴在桌子上写字、躺在床上看书、书本离眼睛太近,还有……”,同学们接不下去了,笔者一句话没说,比起手势拿着书,走到光线很强的地方,眯起眼睛看书,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要在强光下看书,而且马上有人补充说不要在光线暗的角落看书。接着笔者又坐在椅子上端书看,忽然身子猛地向前一耸,又向后一仰,学生哈哈大笑,笑后说出了不要在行驶的汽车上看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肢体语言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语言,肢体语言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其辅助性、交流性和生动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妙、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把眼神、表情、手势等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师生情感等协调好,使得整体肢体语言衔接自然、轻松得体,富有艺术魅力,给学生一种和谐美的感觉,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渐臻佳境。
 
    参考文献:
   〔1〕《体语之谜》高慎盈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出版。
   〔2〕《妙用肢体语言》欣悦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年6月出版。
   〔3〕《体态语和礼仪》熊征宇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4月出版。
   〔4〕《课堂教学艺术》谌蓊才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9月出版。
   〔5〕《教师肢体语言艺术》庄锦英、李振林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年7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