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浆面条如今也高大上起来,老洛阳的味道你还记得吗?

 budaijian 2016-11-16

? 河出图,洛出书,河图网最懂洛阳最懂你!洛阳新闻资讯、风光美图,旅游攻略,美食小吃、摄影采风...以摄影聚焦丝路起点、牡丹花城,我们是洛阳最好看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浆面条是洛阳传统美食小吃,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在火车站、集贸市场、大街小巷的各个餐馆,浆面条随处可见。在浆面条的食客里,有开大奔专程而来的富人,也有各色各样的市井小民,他们同坐一张桌子,吃得热火朝天。



 洛阳有句民谚:“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作为洛阳面食的代表,浆面条历史悠久,妇孺皆知,老少皆宜。




  关于浆面条的由来,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当属中兴汉室定都洛阳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相传当年刘秀为躲避追杀,日夜奔走,数日水米未进。一日深夜行至洛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便想讨些饭食,可主人贫穷,只有几把干面条和一些已经放酸的绿豆浆水。主人用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下入锅烧熟。刘秀狼吞虎咽,竟然觉得香气扑鼻,吃得津津有味。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虽有山珍海味,却依然对当年落难中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




   如今在洛阳,每天从浆坊传出的一声吆喝,是众多老洛阳人心里最美妙的音符。酸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浆面条的质量,而好的浆房往往供不应求,所以要想吃上一口地道的浆饭,就得早早去“舀浆”。




过去洛阳的穷人家买不起面粉,常常以菜代面。花个三五分钱上街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浆饭。切少许萝卜丝或白菜叶下锅,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稠稠的,谓之“挑浆饭”。若再下点小米,谓之“浆米气儿”。“剩浆面条儿”更是浆饭中的上品,洛阳民间就有“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可见其魅力无穷。




  酸浆、手擀面、熟白菜肉沫、小芹菜丁、韭菜、大绿豆、胡萝卜丝、熟花生米,各种原料齐备,只见大厨时而淋油“打沫”,时而轻拨面条,不一会儿,一碗汁稠味美、浓而不糊,面条筋道、软而不断,酸香扑鼻的浆面条就上了桌。再佐以韭菜花、辣椒油,还有炒好的青椒段,绿白红、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




  从街头小馆到楼阁饭店,从寻常人家到王谢堂前,浆面条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洛阳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洛阳人既享受过盛世国都的繁华,也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战乱,甚至被数度灭城,但一直宠辱不惊地包容着一切,他们对生活的感悟都慢慢地融进这一碗浆面条之中。




网友“香香美食”讲述一段关于浆面条的记忆:

小时候常坐着老爹的大28从青年宫到东关去买浆,老爹掌舵我坐后面端锅,回来做浆面条、浆米气儿面。洛阳人对浆面条情由独钟,那酸美生津,香飘怡人的口感,是洛阳最具代表性的小吃。




做浆饭,酸浆热锅起沫小火咕嘟,花椒大料直接掌锅,白菜、红罗卜甩开放,下面条,当一种恰似雨后土壤的芬芳逐渐弥漫开来的时候,出锅喽!       

东大街原有四家浆坊,而马蹄街的浆坊做的浆,原料选上等绿豆,去皮干净,石磨磨浆,井水过滤调制。因好吃还香还稠。




最爱吃的还是中午剩下的浆饭晚上热一遍,洛阳人俗话说的好:浆饭热三遍,给个宝贝都不换。热的时候掺点五花三层的红烧肉,最好热的过点,锅底能出现点糊磕巴带点糊味,再配个瓷面油旋,歪日他嘚,美哩不要不要滴。




一段关于洛阳浆面条的纪录片,值得一看!



那么,作为一个吃货,

我们自己怎么才能在家里做一碗正宗的浆面条呢?

教程来啦!



菜谱小贴士:

1、面条煮的软一点好吃
2、加入浆水后汤变粘稠,容易糊锅,要勤搅拌。
3、此条纯属个人经验,清水煮面,后加浆水,面容易快点软(有条件用鲜浆水的可以忽略此条)
4、浆面条可以一次做多些,下顿热了吃。有俗语“浆面热三遍,金子也不换”
5、此菜谱为简版,配料还可加入白菜、小白菜、煮黄豆、炒肉丁等。
6、浆粉(酸浆)、芹菜、面条,这些“必须有”,其他的“可以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