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广州行

 思考的蚂蚁qq 2016-11-16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经方广州行——冯世纶教授《认识经方》,解读经方实质

转载 2016-11-15 22:29:29

2016年11月13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团队等主办第六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六届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开幕。冯世纶教授应邀报告。

10年来出现了经方热,老百姓相传“有病找经方!”学术界亦倡发展经方,甚者开学术会多标以经方为时尚。这是可喜可贺的事,但何为经方?经方的定义至今尚不明晰。冯世纶教授以《认识经方》为题,通过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方”为切入点,以一个动漫经方视频的轻松形式,详细阐述了六经八纲的关系,论述了六经的实质。

冯世纶教授强调当前“尽管业内的人士都在说着《伤寒论》,但是未必都认真地读过和读懂《伤寒论》,这是因为《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误读传统、认为中医理论一切来源于内经,是中医的最大雾霾,严重影响了对六经实质的认识。为何误读传统?误读传统的关键在于,用医经的理论解释经方,用医经的病症名解读经方,将经方与医经混为一谈。

早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就有医经、经方之不同,其论述经方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可见经方中贯穿的是八纲辨证内容。

林亿在《伤寒论序》中说: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刘渡舟先生晚年叹曰:“我从‘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两个本字中,悟出了中医是有学派之分的,张仲景乃是神农学派的传人。

冯老娓娓道来,详细论证了为何说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与《黄帝内经》所代表的医经学术体系不同,不能用内经观点来解读经方。让人信服于其严密的考证。冯老强调我们的先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认识疾病亦用八纲,对药物的认识亦用八纲,八纲是神农时代的基本常识。“神农尝百草”,代表了经方的起源,亦标明了经方初起治病用单味药。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经方理论起源于八纲,疾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还有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即在半表半里者,治不能用汗法,亦不能用吐下,只能用和法,这就是长期的临床实践产生了半表半里理念,即张仲景补充和完善了八纲辨证,即在原有八纲中、在量疾病之浅、深基础上,在病位表、里之上,加入半表半里理念,从而完善了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冯老应邀题字“经方传真”

冯老指出,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六经来自八纲,是始终理会读《伤寒论》得出的研究结果。这一理论是《伤寒论》全文的反映,即胡希恕先生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并结合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

中医古今有两大医学体系,自西晋后形成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内经》,对解读经方、仲景医学形成了不良影响,使后世医家走了不少弯路。《伤寒论》的误读传统,是因古今中医即存在两大医学体系,西晋时王叔和以《内经》释《伤寒》而造成一切理论来源于《内经》,形成误读传统。故冯老不厌其烦多次强调,必须明确并不是张仲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论》!经方是古代治疗常见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两大医学体系之一,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是不同于《内经》的医学体系,是以八纲、六经、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理论体系,《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的方剂应称为经方之方。

经方治病是根据症状反应 (症状表现、脉象、舌苔、腹诊)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参考病因),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即经方治病是针对的原因指六经证,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此乃中医愈病之常理!

 现场带教查房
 现场带教查房

据悉,13日,冯世纶教授应邀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内分泌科会诊查房2例患者,具体展示了经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临床诊治思路。同时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学功教授亦受邀报告、会诊查房。 

进入“胡希恕经方医学”微信订阅号主页,点击底部菜单:学术互动—经方动漫,观看冯老播放的经方动漫视频(10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