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如何订阅我们? -------------?----------- 数学课上训练读写能力,读写能力成为衡量数学水平的标准之一...... 自从2008年澳大利亚启动新课程改革,把读写能力纳入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以来,这项人类最古老,却又在新时代最容易忽视的技能,被整合融入各学科的教与学之中。 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郑钢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在当地的考格拉中学亲历了这场读写能力提升行动,来看看他们的做法~ 当下,21 世纪人才的核心技能和素养问题备受关注,教育发达国家和国际教育组织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无论是哪种观点,读写能力(Literacy)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写能力不仅是获取信息与表达思维的能力, 也是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们参与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考格拉中学就非常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为了给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澳大利亚在2008 年启动了新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就是设计了包含读写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General Capabilities)培养体系。 澳大利亚的课程设计希望通过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读写素养,能在校内的学习和交流以及参与社会生活中,自信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言读写能力是听、说、读、写、议和创作口头、印刷、视觉和电子等文本以及针对不同的语境和对象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读写能力还包括收集、理解、分析和评价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提出想法和观点以及和他人互动的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澳大利亚将“综合能力”的培养整合融入所有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写能力也不例外。 课程标准里规定了各个学科领域中读写能力的概念、意义和学习途径,并提出各个年级的具体能力目标,对年级或学段间的梯度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就使得读写能力与各门学科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发展紧密相连、纵横交错、有机渗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数学学科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读写能力的学习:
平时我们听说国外学生不管学习什么学科,通常都需要完成相关的学科论文写作。在考格拉中学,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学科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在考格拉中学的许多教室里,都张贴着关于不同文体写作的海报,如叙事(Recount)、说明(Explanation)、辩论(Discussion)、故事(Narrative)、作品评论(Responses)、程序性写作(Procedures)、报告(Reports)、论述(Expositions),等等,详细描述了不同文体的结构、文字和形式的要求。
当然,这些文体不是在所有学科都适用的,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学科倾向和特质。 如科学学科的写作,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因此,说明、报告和辩论等文体是科学学科最为常见的写作形式。
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下,考格拉中学的教师更多地会布置一些主观性较强的作业,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科写作是最常见的作业形式。 如英语课会布置分析诗歌和小说的写作作业,科学课会布置写作实验调查报告,手工设计课会布置作品说明写作作业,戏剧课会布置剧本创作作业,等等,这些作业都是通过作品来反馈和检测学习效果的。 校园里到处都张贴着学生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学生在学科学习后完成。
学科写作形式的作业,更能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释、组织、回顾、反思或连结学科的知识,并以整合的学习方式,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性、组织性和复杂性等方面的理解。
课堂提问和交流是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常用手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考格拉中学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质量和有效性,在课堂中运用“问答关联”(Question-Answer Relationship)的教学策略——
这四种教学方法相对独立,难易程度和思维要求也不同,但同时又交叉重叠、互为支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者综合几个方面加以运用。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问题回答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如果说“问答关联”的教学策略是侧重学生学习的策略,那么“3P”(Pause、Prompt、Praise,停顿、提示、表扬)教学法则是侧重于教师的引导方法。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坚持“3P”教学法:
“3P” 教学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教学支架,更鼓励他们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 多模态识读教学的概念在1994 年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语言科学家首次提出。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主体特征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语言承载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空间、图像、声音等立体和多元的语言符号越来越普遍,结合视觉图像、绘画、声音和文字的多模态识读教学已成为现代读写能力培养的趋势和方向。 考格拉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模态识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多模态符号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筛选、比较、吸收、理解、批判的能力。
在多模态识读教学中,教师将视觉、空间、声音的表达形式结合起来,并模拟现实生活, 通过情景化的教学, 使学习的内容更立体,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多角度和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材料。如在英语课中教师可以将连环漫画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列顺序。 这种拼图式阅读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推理分析,对信息进行逻辑整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篇意义。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文字语篇,要求学生根据文字绘制出图表然后计算出结果;或者反过来, 向学生提供图表,要求学生看图写出相应的文字。 这种对信息理解、储存、感知和编码的教学方式,以可视化的信息交互培养了学生的识读能力。
除此之外,考格拉中学还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或系统,如在词汇教学中采用了威尔达阅读测试系统(WARL,The Wheldall Assessment of Reading Lists),了解和评估学生掌握的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参加州长阅读推广活动(Premier reading Challenge),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分级阅读数十本书,培养持久的阅读兴趣和记录及思考的阅读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六要素写作(The six Traits)方法,即在写作和修改文章时从观点、用词、组织、句子流畅度、语法和语气六方面入手,提高文本的流畅性、思想性和准确性。 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熏陶下,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自然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16年11月刊,作者郑钢,系上海市高东中学副校长,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兼职研究员)
关注“第一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