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前兆,急性泻泄,畏寒怕冷,该如何使用干姜?

 adong1233 2016-11-18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7)

特别说明,汉代的一两经过出土的汉代度量衡器“权”考证为15.625克,但是由于人古今体质不同,多数医家用的是一两3~6克。一斗为十升,一升200毫升。文中方剂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病情的与“缓与急”,用药的“加与减

即使是今天,姜科植物“姜”依然被广泛使用,但主要活跃在餐桌和保健品中了,它或者被用来烹调美食,或者被用来制作成温中散寒的养生姜茶。

很多人不知道,晒干了的姜,曾被用于生死一线,最危险的地方。

危机前兆,急性泻泄,畏寒怕冷,该如何使用干姜?在古代,由于没有静脉输液技术,不能迅速补液,不能调整酸碱平衡,所以,剧烈泄泻导致的脱水,是会致命的。

所以,对于暴泻导致的“脱水”,“手足厥冷”,甚至休克,古代医师在与“疾病”生死相搏时积累了一套方法,寻觅到了一线生机。

这套方法,即使是在今天,若方证对应,也可力拔沉疴。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过怎么使用“干姜”来治疗慢性腹泻,我们发现这时会用到许多药物,比如半夏,生姜,甘草,人参,黄芩,黄连等等。

因为慢性病,是人体的阴阳,脏腑的虚实,偏离了正常状态导致的,由于惯性,人体已长期处于偏颇状态,病情很复杂,处于寒热,虚实错杂的状态,所以,用药会比较繁杂,热药有之,寒药有之,补药有之,理气药有之,剂量也不宜过大,应缓缓将患者的身体拉回正常轨道,否则患者受不了。

这是中医应该用的是“加法”,力求辩证精准。

但是,到了危机时刻,该用的则是“减法”,我们下面将会看到,随着病情危重,药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剂量会越来越大,此刻,救命是第一位的,讲究单刀直入,禁忌也会少许多。

在经方医学中,我认为《伤寒论》“霍乱病”一章,堪称中医抢救“暴泻”的临证指南,这份指南,受到中,日,韩三国经方家的推崇。

审视这份指南,我们会发现,从急性泄泻初起,到暴泻期,再到患者处于脉微欲绝,手足厥冷的状态,有一味药贯穿了始终,这就是干姜。

危机前兆,急性泻泄,畏寒怕冷,该如何使用干姜?

病之初起,又吐又泻,身体寒冷,不想饮水,用理中汤

我们理解伤寒论“霍乱篇”这一段,切不可望文生义,把伤寒论中的“霍乱”和现代的“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混淆。

因为历史条件所限,前者采用的是整体论的方法,后者因为有显微镜,有病理检测手段,所以采用的是还原论的方法。

伤寒中“霍乱”,指的是又吐又泻,泻泄不止,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在临床中,遇到这种状态,不管它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只要“有是证,用是方”,一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我们回到那份指南。那份指南说到,急性泻泄,又吐又泻初起,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头痛,发热,身疼痛,患者渴想饮水,小便又少,这时用的是五苓散。

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通过五苓散,利小便,把热泻出去,患者就好了。

如果患者没有小便不利,同时又是湿热泻,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

但是,若患者又吐又泻,身体怕冷,不想喝水,这个时候,就得用理中丸了。

区别热利与寒利,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观察患者的大便,是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还是清稀如水,前者为热,后者为寒。也可以用手去摸摸患者的腹部,看看是温,是冷。

胡希恕认为,舍表救里,理中丸不如理中汤快。

危机前兆,急性泻泄,畏寒怕冷,该如何使用干姜?我们来看看理中丸(汤)的功效和组成:

吐利,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胁下逆抢心,人参汤亦主之。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所谓人参汤,就是理中汤。这个理中汤,是治疗腹中虚寒类疾病的要方。它可以治疗腹中虚寒引起的又吐又泻,又可以治疗寒气积聚在胸腹部,引起的胀满疼痛。

患者多表现为呕吐,泻泄,食欲不振,心下胀满,腹冷,大便清稀,不思饮水。

这个方子中甘草,干姜可以用于治疗里寒证引起的腹冷,吐逆,泻泄;人参,白术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用来修复脾胃功能。

如果患者畏寒重,虚弱甚,脉微弱,可以再加附子,这就是附子理中汤;自汗多,又兼恶风,身痛等表证表现,可以加桂枝,这就是桂枝人参汤;腹部胀满甚,还可以加枳实,茯苓,木香等药物以理气和中。

但是,如果患者呕吐,泻泄不停止,手足开始冰冷,这个时候,就要做减法了,连人参也不能用。胡希恕就认为,人参这个药微苦,微寒,所以最危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用人参是没有用处的。

该用什么呢,我们下章聊。

更多中医经典,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师黄继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