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01:霍乱、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大承气汤、白虎汤、四逆加人参汤、五苓散、理中丸。

 厚德载物乾 2019-03-28

 概要:霍乱(上吐下泻、发热身痛恶寒,去湿去寒),伤寒麻黄汤、表寒里寒小青龙汤、表寒里热舌黄口渴大青龙汤,大承气汤两种特殊便秘(细长、下利),白虎汤(阳明经热),四逆加人参汤(下利复利,肠胃津液枯竭亡血,心脏不力恶寒),五苓散(小便不利,表水积,霍乱,表症热多欲饮,吐奶水肿),理中丸(汤剂效果好,霍乱表症寒多不欲水)。

岐伯

补充章节:霍乱

霍乱,为伤寒论的最后一部分,由于跟六经辨证不成体系,所以放在金匮要略里学习。

01

条辨一: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是名霍乱。

只要看到又呕吐,又下利,即为中医所称霍乱。不要拿西医的霍乱病名进行比较。

霍乱一词,出于内经素问和灵枢,汉书严助传。灵枢定义为太阴,厥气上逆。

霍乱在北方少见,多见于南方,得病时间为春分至秋分之间。

湿、热夹杂在一起,产生了霍乱。

地中有火,太阳也有火,地中下面的热向上走,太阳上面的热照下来,加上地表的湿,形成了热和湿夹杂在一起。

霍乱治疗思路为去热+祛湿。

02

条辨二:问曰:热发病,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

发热、发烧、头痛、身疼、恶寒为太阳表症,加上吐、下,即为标准的霍乱症状。

举例:夏天白天很热,湿热都盛,流汗很多,之后吹凉风、吃冷饮,从而肠胃堵,不消化。湿热盛会影响肠胃蠕动,后食物变质,则会上吐下泻,即太阳证+上吐下泻,霍乱。

03

条辨三:伤寒,其脉微涩,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阳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伤寒,脉一定为浮紧,麻黄汤症。(表寒里寒,小青龙汤症;表寒里热,舌头黄、口渴,大青龙汤症)

脉微涩,即脉很细小,吐利、恶寒,为霍乱。

伤寒一个周期后,阳转入阴,就会下利。

一般认为,呕吐下利,病在肠胃,可不治自愈。胃气慢慢恢复的表现为:病人感觉要大便,但没有大便,一直排气、放屁,说明肠子开始蠕动,但食物还堵在小肠,则放屁。

吃坏肚子一般也会自愈,但重症的人吃坏肚子可能会偿命,例如癌症病人,来不及救治。

两种便秘:大便堵在大肠的四周,只留中间狭窄通道,排出的大便细长;大便堵在大肠正中,只有四周缝隙可以通过水状便,可能会误以为下利,实际为便秘引起的下利。该两种便秘都是大承气汤症。

阳明病,两周13天后,阳明尽,自己会恢复。

  • (1)阳明病之初,为葛芩连汤症,表现为热利,而非便秘。之后才出现大承气汤症,此为腑病。

  • (2)经病(阳明):燥热、口渴、胃口非常大,为白虎汤症。

  • (3)阳明经病、腑病都为“但热不寒”,只见热证,不见寒证。

04

条辨四: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阳明,会大便硬,会自己愈。

阳明症是可以吃东西的,不能吃,则不是阳明症,不能吃又大便硬,要小心。

05

条辨五:利止,恶言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四逆汤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服法。

正常人:空为常。食物从口入,从谷道(肛门)出,不积实。

食物有进有出的条件是,肠胃有津液,津液干则大便堵在肠内。

津液的丧失:例如,天气热,体力劳动,汗一直流,无暇喝水。

下利很久,突然利停,为没有东西可利,肠胃里枯竭。

恶寒、手足冷、三阴骨:

  • (1)心脏跳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跳动肌肉之间摩擦力越大,产生的体热越多。桂枝、炮附子可以增加心脏的摩擦力。

  • (2)恶寒,一种是心脏的力量不够,所以热不够,故身体感到冷,脉微。正常人心脏的热整好能供应到脚趾末梢。另一种恶寒是太阳表症,脉浮紧。心脏温度不够的恶寒,需要用生附子。

  • (3)麻黄汤证:表寒使毛孔封闭,汗没法透发,停在肌肉中,不能代谢而积累,产生压力而体痛。

  • (4)手、脚冷的极限: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因为肘和膝以上都有大的动脉,一般不会冷。

  • (5)三阴骨:头顶囟骨,小孩出生囟门封闭后才开始有记忆。耳后聪明骨,封闭后开始有听力。膝盖骨,封闭后可以走路。

恶寒脉微,心脏力量不够,利止又复利,很危险的阶段,临死之症。

亡血:肠胃津液没有了,再下利,血中的水分会往外走。用四逆加人参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

  • (1)人参:救阴,大剂量1-2两,存胃液。

  • (2)生附子与干姜配对使用(炮附子与生姜配对):生附干姜把心阳补起来,搏动力量加强,血就可以到达四肢末梢,四逆的温度马上回来。

  • (3)若手脚冷还没到肘膝,就不是四逆,不用生附子。四逆汤不能随便乱用,危症救命用。

06

条辨六: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服三四服,夜一服,腹中未温热,益增三四丸。

霍乱,头痛、发热、身痛,太阳表证,热多欲饮水,用五苓散。五苓散还有一个主症:小便不利。

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

  • (1)用于水停在皮肤表面无法代谢,中焦肠胃没水,口渴,喝水就吐。包括小孩严重的吐奶,也可以使用五苓散。

  • (2)泽泻:把全身的表水集中到腹腔。

  • (3)茯苓:能利三焦之水,入中焦。

  • (4)猪苓:把水导入小便排出体外。

  • (5)桂枝:强心,让动脉加速循环,入表肌肉。(肉桂:增加心脏喷射的力量,犹如涡轮增压)

  • (6)白术:祛湿,健脾,把胃口大开。

  • (7)药性组合:桂枝入肌肉,带领诸药到表,泽泻把湿集中到中焦,交给茯苓,猪苓把水排出体外(小便)。

  • (8)五苓散散剂,不用汤剂。

  • (9)小孩吐奶,全身水肿,一剂可退。可退热退烧。

  • (10)临床上,只要遇到得水则吐(喝水就吐),小便不利,全身水肿,即为五苓散证。只得水则吐一症,就可以用五苓散。

脾藏意:意念、注意力,小孩子读书没法集中注意力,需要强脾。肾藏志:志向。志向大的想当总统,有的人却什么事都不想做,因为肾气不够。

胃寒:标准的脉,为一息四五至,若肠胃寒,蠕动慢,脉会变成一息一、二、三至。

理中丸: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

  • (1)丸剂,药性缓,力量专。

  • (2)干姜温胃,用于胃寒。寒则缩,速度慢,胃口不好,吃不下,不口渴。(生姜用于散去胃里的停水,有停水会恶心)

  • (3)白术:祛湿。

  • (4)人参:补充肠胃的津液,可用党参代替,但真正救命的时候要用人参,即高丽参。

  • (5)理中丸四味药,打成粉,用蜂蜜调和成鸡蛋黄大小的药丸。开水融化后温服。白天3-4次,晚上1次,若肚子没有变热,可以再增加三四丸。

  • (6)实际应用效果,理中丸效果不及改为理中丸的汤剂。

煮药水的用量与方法:一般所有处方都可以用8、9碗水煮成3碗的方法。如果用6碗煮成2碗,或3碗煮成1碗,水少时间短,药力没有办法完全出来。

理中丸加减:

  • (1)肚脐上悸,即心悸,是肾气引起的。肾水本应在下,若回逆到心脏,进入火热的引擎,就会心悸。去白术加桂枝四两。脐下悸,用茯苓。

  • (2)吐多:去白术加生姜三两,生姜止呕。

  • (3)下多者,还用白术:即大便多,下利,白术祛湿,让肠胃中的湿收集到膀胱,从小便排出。便秘引起的下利不在此列。下利不止的最后方法就是利尿。

  • (4)悸者,加茯苓二两:指脐下悸,水在里面,故会动。

  • (5)腹中有痛,加人参:津液不足引起的痛,加人参半两。

  • (6)寒者,干姜加重(半两)。

  • (7)腹满者,本为寒,加炮附子一枚,去寒。

  • (8)服后,喝稀饭、盖被子,加速药力,流一点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