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霍乱(上吐下泻、发热身痛恶寒,去湿去寒),伤寒麻黄汤、表寒里寒小青龙汤、表寒里热舌黄口渴大青龙汤,大承气汤两种特殊便秘(细长、下利),白虎汤(阳明经热),四逆加人参汤(下利复利,肠胃津液枯竭亡血,心脏不力恶寒),五苓散(小便不利,表水积,霍乱,表症热多欲饮,吐奶水肿),理中丸(汤剂效果好,霍乱表症寒多不欲水)。” 岐伯 补充章节:霍乱 霍乱,为伤寒论的最后一部分,由于跟六经辨证不成体系,所以放在金匮要略里学习。 01 — 条辨一: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是名霍乱。 只要看到又呕吐,又下利,即为中医所称霍乱。不要拿西医的霍乱病名进行比较。 霍乱一词,出于内经素问和灵枢,汉书严助传。灵枢定义为太阴,厥气上逆。 霍乱在北方少见,多见于南方,得病时间为春分至秋分之间。 湿、热夹杂在一起,产生了霍乱。 地中有火,太阳也有火,地中下面的热向上走,太阳上面的热照下来,加上地表的湿,形成了热和湿夹杂在一起。 霍乱治疗思路为去热+祛湿。 02 — 条辨二:问曰:热发病,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 发热、发烧、头痛、身疼、恶寒为太阳表症,加上吐、下,即为标准的霍乱症状。 举例:夏天白天很热,湿热都盛,流汗很多,之后吹凉风、吃冷饮,从而肠胃堵,不消化。湿热盛会影响肠胃蠕动,后食物变质,则会上吐下泻,即太阳证+上吐下泻,霍乱。 03 — 条辨三:伤寒,其脉微涩,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阳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伤寒,脉一定为浮紧,麻黄汤症。(表寒里寒,小青龙汤症;表寒里热,舌头黄、口渴,大青龙汤症) 脉微涩,即脉很细小,吐利、恶寒,为霍乱。 伤寒一个周期后,阳转入阴,就会下利。 一般认为,呕吐下利,病在肠胃,可不治自愈。胃气慢慢恢复的表现为:病人感觉要大便,但没有大便,一直排气、放屁,说明肠子开始蠕动,但食物还堵在小肠,则放屁。 吃坏肚子一般也会自愈,但重症的人吃坏肚子可能会偿命,例如癌症病人,来不及救治。 两种便秘:大便堵在大肠的四周,只留中间狭窄通道,排出的大便细长;大便堵在大肠正中,只有四周缝隙可以通过水状便,可能会误以为下利,实际为便秘引起的下利。该两种便秘都是大承气汤症。 阳明病,两周13天后,阳明尽,自己会恢复。
04 — 条辨四: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阳明,会大便硬,会自己愈。 阳明症是可以吃东西的,不能吃,则不是阳明症,不能吃又大便硬,要小心。 05 — 条辨五:利止,恶言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四逆汤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服法。 正常人:空为常。食物从口入,从谷道(肛门)出,不积实。 食物有进有出的条件是,肠胃有津液,津液干则大便堵在肠内。 津液的丧失:例如,天气热,体力劳动,汗一直流,无暇喝水。 下利很久,突然利停,为没有东西可利,肠胃里枯竭。 恶寒、手足冷、三阴骨:
恶寒脉微,心脏力量不够,利止又复利,很危险的阶段,临死之症。 亡血:肠胃津液没有了,再下利,血中的水分会往外走。用四逆加人参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
06 — 条辨六: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服三四服,夜一服,腹中未温热,益增三四丸。 霍乱,头痛、发热、身痛,太阳表证,热多欲饮水,用五苓散。五苓散还有一个主症:小便不利。 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
脾藏意:意念、注意力,小孩子读书没法集中注意力,需要强脾。肾藏志:志向。志向大的想当总统,有的人却什么事都不想做,因为肾气不够。 胃寒:标准的脉,为一息四五至,若肠胃寒,蠕动慢,脉会变成一息一、二、三至。 理中丸: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
煮药水的用量与方法:一般所有处方都可以用8、9碗水煮成3碗的方法。如果用6碗煮成2碗,或3碗煮成1碗,水少时间短,药力没有办法完全出来。 理中丸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