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方讲伤寒》--理中类方之一

 天堂鹤 2016-04-21

理中汤类方共12个方。分别是:
理中丸           (干姜3 白术3 甘草3 人参3)
桂枝人参汤(桂枝4 干姜3 白术3  甘草4 人参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3 白术3 甘草2 茯苓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4 甘草2 大枣15 茯苓8)
茯苓甘草汤        (桂枝2 生姜3 甘草1 茯苓2)
桂枝附子汤  (附子3 桂枝4 生姜3 甘草2 大枣12)
去桂加白术汤(附子3 生姜3 白术4 甘草2 大枣12)
真武汤      (附子1 生姜3 白术2 茯苓3 芍药3)
附子汤        (附子2 白术4  茯苓3 芍药3 人参2)
甘草附子汤    (附子2 白术2 桂枝4 甘草2)
苓甘五味姜辛汤(干姜3 细辛3 五味子2 甘草3 茯苓4)
禹余粮丸      (附子2 干姜3 五味子1.5 茯苓3 禹余粮4  人参3)

理中者,理中焦也。主要是针对太阴中焦虚寒的病证。在我们汉传理论中,三焦理论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三焦理论的法则是:上治中、化中,中治下,下奉中、化中,中奉上。简化了就是上管下,下奉上。用阴阳太极来理解就是。上为阳火,下为阴水,中焦为太极中气-土。

中焦的太极中气-土,一方面,既能制约下焦的阴水上逆。也能防止上焦的阳火对下焦的煎熬。另一方面,能运化饮食,上奉给上焦。中焦的太极中气-土,维持着燥湿均衡,平调上下、阴阳、水火,起到翰旋作用。这也是经方治病注重中焦胃气的原因。

(具体的三焦理论大家可以查看基础理论三焦胃气部分,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今天主要讲两个方,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大家经过前面几位老师的学习,应该知道,学习方剂必须用【刘志杰方证解析法】这个给力的理论工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把方剂的脉络机理清晰的显现在你面前。
   【六纲五证辨证】剖析了疾病的阴阳寒热虚实。
   【刘志杰方证解析法】剖析了方剂的阴阳寒热,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方证对应。我们先来看理中丸。理中丸的条文有:

134、下利,不欲食者,就当温之,(拟补:宜理中丸)——《伤寒类编补遗》。
   理中丸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6、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8、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方。

心腹痛方(治中汤)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各三两)

看第一条

134、下利,不欲食者,就当温之,(拟补:宜理中丸)《伤寒论类编补遗》

条文原文是“欲食者”,这是个错简。恩师刘志杰先生,根据太阴机理,以及条文的上下逻辑,查了很多资料,帮我们修改了。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学习就可以了。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省了很多麻烦。

《伤寒论类编补遗》中有关于修正的论证,大家可以去看看。太阴里证,里虚有分三焦的。中焦的虚寒,才有下利,呕吐,不能食。前面讲三焦的时候说了,中焦承上启下,协调者上下阴阳的平衡。

中焦虚寒了,就会气机逆乱,不能受纳则不欲食,下焦水饮不受中焦制约则上逆出现恶心呕吐,下焦水饮太多要往外排就会下利。治疗了需要温养中焦,去除虚寒,恢复中焦功能。

5、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金匮要略增补》

这条是大病后出现中焦虚寒,中焦虚寒不能制约上逆的水饮,而口水多,连续不断。这个水饮上逆,影响到哪个部位就会出现哪个部位的相应症状

6、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这条讲的是 霍乱症状没了,身体略有恢复,也是病后伤津液伤阳气伤胃气,造成的变证。前半句五苓散主之,是因为病没往虚寒上发展,出现了多饮水,还有热参与,水热互结的五苓散证。
   后半句就说了,虚寒重了,寒饮多了,现不愿意喝水说明胃气没有恢复,虚寒水饮重的津亏,也会出现口渴的,但是因为水饮堵在中焦就会不愿意喝水。太阴中焦寒饮。就要用理中丸来温化寒饮。

8、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方。《金匮要略增补》

还是霍乱引起的,因为霍乱上吐下泻,最易伤津液伤阳气了。伤津液就是伤阳气,胃气跟着就虚弱,不会消化饮食。我们根据条文,并结合太阴病的特点。归纳出理中汤证的临床要点:理中汤证,属于太阴里虚寒证,病位在里,在中焦,虚寒还不是非常的严重。

中焦虚寒——首先病人会有怕冷,胃气虚弱,难以消化食物——则不欲饮食,腹胀。中焦不能制约下焦上逆的水饮——会恶心呕吐,水饮不化津液——津液不足会轻微口渴,喝水又无法气化就不想喝水,水饮多了,要排出——就会下利,

舌像:多是白腻水滑。
脉象:沉,弦紧。

我们再来解析一下理中丸。

理中丸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各三两)

煎服法:(丸药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根据药性药量多寡,代入【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中


从上表可以看出方剂是由两个阳性药,一个平性药,一个阴性药组成。以阳性温药为主。

君药干姜,辛热,药力大性猛。

干姜 热 辛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臣药: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白术性温,君臣同性,辅助君药,能消食,能渗湿,化水饮为津液,帮助胃气恢复。

佐药:

甘草 平 甘滋

《神农本草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炙甘草,由蜂蜜炮制,能养胃气津液,中焦胃气是很关键的,是机体的后勤部,因此每个经方都很注重固护胃气。中土胃气不外两个毛病,不是太潮湿了,就是太干燥了,因此需要 滋养或渗湿。我们讲理中,那就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使药:

人参 凉 甘滋

《神农本草经》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甘滋能滋补津液。由于虚寒,机体不能化水饮为津液,就会导致津亏。
津亏严重的会有虚热的。人参性凉,既能补津液,还能清除微热。

但从理中汤证来说,其主要机理是中焦虚寒,津亏比较轻微还不重,只要虚寒问题解决了,那么那么一点的津亏就会自动恢复。这样的话用性凉的人参,反而影响了原方温中的力度。

从配伍角度来说,加上了性凉的阴药,就有了阳旦汤的意思了。那么对治的的病证就要有些微热来对应。那么这个人参到底怎么用了?还是要根据病证来定。如果是下利呕吐严重的,津液亏损就重了,口渴明显,就会有虚热,那么就可以加人参补津液清微热。如果只是轻微的津亏,口不渴,或渴不欲饮,那么就没必要加人参。因为虚寒一解决,津液自然就恢复了。

根据以上病证分析与方剂分析,可以看出病证-方证-药症都一一对应的。症状一半对应就有效果,那么一一对应,效果就更好了。

理中丸,有丸剂,汤剂,散剂。急症就用汤剂,慢性的就用丸剂,
可以根据临床选用。可以根据临床病证轻重选用。

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原方原量煎煮成三碗,一次一碗,一日三次。这个服法很很灵活,只要辨证准确,吃了效果不佳,可以加大剂量甚至三付药并作一付,顿服的。

接着我们来看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甘草(炙,四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夜再一服。

条文为:378、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宋163)《伤寒论类编补遗》

外证未除而数下之”——表证还在,同时出现了里实证,应该表里双解的,却给予数次攻下。导致病邪内陷。为什么知道有里实证了?因为医生给用了下法,没有里实证,医生怎么会用下法了。只是他忽略了还有表证存在

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病邪内陷还给予攻下,进而伤了阳气津液,出现虚寒水饮了。转为协热利。协热利有两种,一种是有阳明湿热的协热利,一种是太阴虚寒夹带些许里热的协热利。太阴的这种协热利定性为属太阴。

那么这条就是反复攻下后转为太阴的协热利,而下利不止。同时表证还在。
下利不止就要大伤津液阳气,原来的那点热也泻没了。出现了虚寒里证。

心下痞硬——虚寒水饮上逆,结于心下,就会心下痞硬。太阴篇的第一个条文就讲了这个问题,

11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伤寒论类编补遗》

这时候表证还在,而里实证变成了虚寒证。出现了表里同病。由于泻下太过,津液损伤严重,也会有津亏的虚热存在。因此这个病证有太阴虚寒,还有太阳的表证,还有轻微了阳明里热。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桂枝人参汤

这个方就是理中汤的配伍,加上桂枝来解表、散结。桂枝四两,用量最多。为君,

桂枝 温 辛甘滋

《神农本草经》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桂枝辛温能散寒,发表,有发越之功,能散结,能解决水饮上逆引起的心下痞,同时又有甘滋作用补中益气,补津液不足。

臣药,干姜,温中化饮,止呕,止泻利。白术渗湿化水饮为津液,消食帮助胃气功能恢复。炙甘草,固护胃气,补津液。人参补津液解决过下后津液大伤,性凉解决津亏厉害引起的些微燥热。这里用人参就很适合,因为给予反复的攻下后,津液必然损失严重。会口渴,会有津亏的虚热存在。

根据方剂解析,可以看出方证非常的吻合。可以使方证机理显得非常清晰。目前只有【刘志杰方证解析法】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时方中的,学校方剂学的 君臣佐使 分类就显得杂乱无章。方剂的阴阳不分,理中汤中把人参看成臣药。所以大家只要掌握了【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任何方拿进来一分析就知道组成有没有规矩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吧。下周二学习: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3 白术3 甘草2 茯苓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4 甘草2 大枣15 茯苓8)

茯苓甘草汤        (桂枝2 生姜3 甘草1 茯苓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