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是谁将中医辨证引人歧途?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11-19

 

辨证是中医的灵魂,当代中医教材将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辨证的总纲,八纲辨证《内经》没有,《伤寒论》也没有。八纲辨证始于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阴阳篇】、【六变篇】的论述,近人祝味菊在所作《伤寒质疑》中明确提出:“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经祝味菊这一归纳,八纲辨证就成为当代中医教材中医辨证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引道下,当代中医辨证,是证是越变越多,越辨越复杂,现代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诊断学》讲辨证,有六大章,二十个小节,共辨证出100多个证,而临床却越来越乏术!

张仲景的《伤寒论》用的是六经辨证,而《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内经》辨证是要求首先辨证阴阳、清浊。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求什么本?本就是阴阳、清浊!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災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注:佩之,是违背之义】。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内经》对中医辨证必须辨证阴阳,清浊,“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其重要性说的非常清楚明白。因此当代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及其各种辨证是抓末丢本,画蛇添足,庸人自扰。而致中医临床越来越乏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