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晉中平遥文廟(下)【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19

        平遥文庙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在1957年地震后,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新唐书·礼乐五》载:“武德二年,始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朝廷又对孔子的尊号、孔庙规格、祭孑礼制、配飨者名单等制定了统一规范,尊孔崇儒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峰。唐代把全国各县按人口、税赋、物产、地理位置等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平遥属“望”,即第三等,其位置重要,自然应当率先奉诏修建孔庙。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大成殿
 
       文庙原称孔庙,原为春秋时期儒教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的家庙,故称孔庙。从唐玄宗赐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孔庙就被改称“文宣王庙”,并诏令全国各州县依制隆重奉祀。明代因与武庙(关帝庙)对应,改称“文庙”。在沧桑岁月中,平遥文庙曾经历过三移其址的风雨。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 《平遥县志》载:明崇祯九年(1636年),时任知县王凝命上任祭拜孔庙后说,文庙隔街背对着“太子寺”,太子贵为储君,而孔子再高贵也属臣僚之列,臣庙居于君寺之前,有悖礼制,大不敬也!便强令互换,文庙改做太子寺。”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许愿牌
 
        其实,太子寺是一佛教寺院,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而得名,与儒教之文庙纯属风马牛不相及。这位王知县是云南昆明人,赐进士出身.可谓孔子的“高徒”,却如此迂腐。县士绅虽明知荒唐,却畏其权势,不敢与之争,哭笑不得。“荒诞鄙俚最为不经,侮圣亵贤,不知其意之所在,相沿数十年,生儒抱恨不能更定。至康熙十四年知县柏乡魏裔悫至,询得其由,按图考察,慨然兴作,祥具各宪,仍以故寺为寺,而建新庙于旧所,阖邑称快。”(《平遥县志-学校志》)这样,至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才由知县魏裔悫(直隶柏乡县举人)移改。平遥的一件“糊涂官办糊涂事”的千古奇案,自此方得了结。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祭天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汾州府志》载:“平遥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嘉靖八年(1529年),巡按穆公准呈,以前太子寺更之。”又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汾州府志》载:“崇祯九年,知县王凝命,复以文庙与太子寺互更。国朝康熙十四年,知县魏裔悫,按嘉靖八年以后移改。”说明在明嘉靖八年前,现在文庙址上本为佛教的太子寺,其北面的太子寺(已毁),才是最早的平遥文庙旧址。因而现存金大定三年重修的“大成殿”,最早应当也是佛教殿宇,其后墙上现存的后壁中门檩及门形仍存,似为佛教寺院的“中殿”格式,也是历史上“文庙三迁”的痕迹。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祭天器皿
    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一些商贾财东捐资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街。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其建筑基本保存着原貌,只拆除了棂星门、西学、省畜所。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平遥中学教学楼时,拆除了超山书院、敬一亭、尊经阁。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平遥中学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遥中学于2003年全部迁至东城外新校址。文庙得以重新复原。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每一位皇帝继位,都要为孔子亲题御笔,在大成殿有清代的八位皇帝题赠的匾额,他们分别题“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德齐道载”等。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平遥文庙牌楼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平遥文庙前照壁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平遥文庙大成殿科举制度博物馆徐继会像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文庙的第三进院。大成殿壁后留有一硕大的“魁”字,是出自南宋文天祥之手。“魁”乃万物之首,第一者。在此以激励学子们奋发苦读,高中状元,能够打开魁门,一举成名。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龙门坊。古代神话传说:每年春季有成千上万的鲤鱼争先恐后去龙门山下跳龙门。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则为鱼。以此来比喻旧时科举制度下的中式者,赞美其光宗耀祖的荣耀,希望得到高名硕望之意。每到科举前,各地乡民学子都要争先恐后地跳龙门第三院在大成殿之后,有明伦堂五间,堂东贤侯祠三间,堂西忠孝祠三间。时习斋七间在东,日新斋七间在西,斋南各有门,分别通往东、西学,“礼门”、“义路”。
    明伦堂,明代即有之,清乾隆、道光时修缮,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七檩硬山前后廊式。“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间。明代时为儒学讲堂,清代时改为儒学教室,现辟为孔子生平展室。为了让现代人更多地走近孔子、了解孔子、学习孔子,平遥文庙专门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实物,全方位地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和他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明伦堂  孔子画像悬挂在正中屏风上。“一以贯之”的横匾下是一幅综括孔子一生修为的对联:“修学笃志中庸治世,切问近思大道修身。”日新斋   日新斋是明伦堂的西配殿,取于《礼记》“苟日新,日日新”之意。旧时为讲学研读之所。现为“古代文墨展”。该展厅向游客展示了专门收集的数十种笔墨纸砚和各类文房用具,意在让正走向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的千年情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东配殿时习斋,取《论语》“学而时习之”之意。旧时为讲学研读之所。现辟为古代教育展室。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大成门原叫仪门,也称戟门。后据《孟子?万章下》中“孔子思想集大成矣”更名为现名。有东中西三门,中门通常不开,只走两侧掖门,东称“金声”,西称“玉振”,只在每年春秋上丁日祭孔大典时才开中门。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中和位育”是清末代皇帝溥仪题书。匾文“位育”意指,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中和”,世间一切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匾意是,称公布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大成殿匾额    “三十而立”  孔子经过了十余年苦读后,学有所成,名声渐渐响亮,并且开办了私学,开始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来教育贵族、平民甚至奴隶的子弟。三十五岁时,鲁国内乱,鲁昭公被三桓打败,逃到了齐国。孔子也去齐国,任高昭子家臣,一心希望能得到齐景公的赏识,但是被晏婴所阻。“三十而立”,不少人认为"立"就是立业,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其实不然,“立”是“立于礼”,就是说,他在三十岁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自觉地合乎“礼”的要求,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换句话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够熟练地按照道德的要求做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石碑
 
    四十而不惑。孔子在齐国居住了三年之后,失望地返回鲁国重拾教鞭,以做学问和教学弥补政治上的失意,并且在其中领悟了更多的事理。四十而不惑。为什么四十岁的人就没有困惑了呢?因为他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已经了然于心,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他都可以用自己的观念独立地进行解释,这个世界再也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困惑了,尽管他的解释并非尽善尽美,但至少能够说服自己。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敬一亭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时鲁国发生了阳货之乱,孔子五十一岁时重获起用为官,任命为中都宰。孔子以三个月的时间肃清小偷、赌博、游民。因政绩卓越,晋升为大司寇(最高司法官),之后孔子又在夹谷齐鲁会上取得外交胜利。就在这时,齐国看到孔子的政绩,害怕鲁国强大后兼并自己,于是就想了一条妙计,赠送了八十名美女给季桓子,季桓子接受后导致三日不去听政,孔子的政治抱负眼看难以施行,于是孔子只好离开鲁国与学生一起周游列国去了,在这期间经历了十四年艰辛,颠沛流离!这时已经55岁了。他们先后到了卫、陈、蔡等诸候国,风尘仆仆地拜会了数以百计的朝野知名人士,受到许多讽刺、打击和谋害,历经艰辛,到处碰壁,壮志终未得展。“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对孔子这一时期经历的概括。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石狮子
 
    六十而耳顺。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爱听那些赞美自己的话,不喜欢相反意见。而六十岁的人,耳朵已经不再拒绝任何意见,甚至是那些自己非常厌恶的话,他也能够坦然面对。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大成殿全貌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的人,对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熟谙于心,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自由自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而是那些规则已经内化为他人格中一部分。孔子归鲁国后,穷其一生于进德修业,但也一直到七十岁才能做到从心所欲不?矩的境界,可叹当时他不但时日无多,且垂垂老矣。在这之后,孔子便把精力放在整理经典及教育上。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终于走完了七十三年的坎坷道路,溘然长逝,葬在了鲁城的北泅上。在这里,我们这样评价: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饱经忧患的一生,也是自强不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著书立说、力图拯时救世的一生。孔子的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占据了中华文明的正统地位,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态。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内宅  勉慎堂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仪门院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酂侯庙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名宦祠    泮池两侧是名宦祠和乡贤祠,祠内供着古代对国家和本县做出卓越贡献的名宦与乡贤。这些神龛做工精细,造型各异堪称艺术珍品。一个神龛象征着一个年代,代表着一种文化。这些神龛的主人都是古代平遥名重一时,盛传至今的名宦乡贤。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敬一亭”  敬一,“一乃万物之本,九九归一,无敌之道,一是最大”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平遥文庙(金至清.国五)(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