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缘素读

 阅读与探究 2016-11-20

    

陈老师:       

       您好!我像广州的林美娟、杨杰一样,是您的学生。也许您对我没有视觉表象的记忆,但似乎您可以记得我们通过几次话,还在QQ的偶遇中聊过天。中华书局的白爱虎说让我写一篇有关您的素读或者吟诵的文章,我很惶恐啊。我对您很崇敬,可心神交通还需要一些时日。板起面孔的理论文章无论如何写不出来,只好选择给您写信(杨杰也喜欢写信,我们很像呢)。

    禅音相伴,仿佛陈老师您就在眼前,是那样质朴但又有那么空灵。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似乎不搭,但这是我对您真实的感觉。

    与您结缘于徐健顺老师办的吟诵讲师培训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陈老师,也是第一次较深入得了解“素读”。“素读”的操作定义似乎容易与死记硬背结缘。然而从“素”的本义“本色的生帛”,引申义“本色、白色、本质、质朴”来看[1],“素读”是美丽的,是简单的美丽。大道至简,“素”让我们在繁华、热闹的读书法中有了一丝清凉与心静。使我们放下身段去亲近原典,不过早得用自己或者别人的知见干扰与原典的神交。“素读”是需要“恭敬”心的,说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面对原典,读者的傲慢心常常不自觉产生。读书是与书籍和作者对话的过程,这是比较时髦的阅读理论,大家比较认同。但我们似乎在对话时没有礼貌,缺乏“耐心专注地倾听[2]”。还没有听清书和作者要说什么,甚至不屑于听,就哇哩哇啦说了一通自己的见解。“素读”首先教会了我们做个有礼貌的读者,潜心静坐,如果可能沐浴更衣,会发现,书和作者也更加尊重我们,与我们坦诚相待,真诚地捧给我们精神的精华。

    “素读”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结成忘年交。感恩把“素读”带入我们生活的陈琴老师。

    与您有了一面之缘,之后链接您和我心灵的是《中华经典素读本》。今年暑假没能赶上听您在中华书局的讲课,见到了您的学生林美娟老师。她听说我要在德州学院的吟诵师范生中组织“德雅读书会”,培养带动德州市“德雅”读书活动的种子教师,把中华书局的一千元购书券慷慨相赠。我恳请中华书局给我们换成了九套《中华经典素读本》。经史子集,您根据读书经验选取精华,标注读音,合理分段呈现给读者。果真“素”气迎面!您没有用您的知见做注解,尽管您的知见是那样精到。感恩您,让经典素面,让我们能与之直接交朋友。经史子集离开我们太久了,以至于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生的老师都得从蒙学开始补课,对经典的简单化妆都足以使读者受到蒙蔽。

    上我吟诵教育课的师范生们看到素读本,开始三三两两地购买。我不要求他们订购,因为读书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有了读的心念,自发组团订购,是我想看到的。现在的孩子“被”字缠身,已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焦躁甚至荒漠化。重新唤起素读经典的兴趣,顺其自然,心性的滋养当如此。

    我的师范生们从大一开始,吟诵使他们开心,素读将会使他们静心。静心之后,智慧的精灵就会不期而遇了。之后的那份空灵,如陈老师您,将会伴他们走过幸福的人生。

 

                                                        德州学院文学院:杨华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注:

[1]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编[M].北京:北京文化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次印刷,345页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次印刷,第1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