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伯祥选注的《春秋左传读本》

 经史博物馆 2022-05-28 发布于河北

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1957年中华书局版)封面

1940年3月,《春秋左传读本》出版。这是继《二十五史补编》之后,王伯祥对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又一贡献。这虽是开明书店的选题,但王伯祥是用两年的业余时间完成的。

他先是为《春秋左传》作注,后来以重要史事的本末完整为原则,同时兼顾文学价值进行选编。

全书注释共八千三百余条,十分清晰,而且越是遇到难懂的字词或句子,越是加以详尽而清晰的注释,处处显示出注释者的用心和功力。而在年代、地方、职官等专业性强的地方,也尽量古今对照,以使读者容易理解。

例如,下面一小段话,原文字数很少,但王伯祥的注释很是详细。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这段话中,王伯祥除断句外,做了以下七条注释:

第一条:“郑武公,名掘突,郑国第二君,郑桓公友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其元年当周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岁,西历纪元前八〇六年。郑国姬姓,伯爵。周宣王庶弟始受封,即桓公。初都棫林,在今陕西华县西北。武公始徙新郑,今河南县。”

第二条:“姜姓,侯爵,灭于。其地在今河南南阳县。”

第三条:“武姜武公姜氏。当时妇人称谓,每系母家之姓,示所自来,故曰'姜’。'武’则所配偶之谥也。”

第四条:“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其元年当周平王二十八年戊戌岁,西历纪元前七四八年。二十二年入'春秋之世’。”

第五条:“共叔段,即京城大叔庄公弟,其后出奔共国,故称'共叔’。犹晋侯则称之为'鄂侯’耳。”

第六条:“寤生,即难产,《史记》云'生之难’是也。盖先困而后寤,始得出生,故下云'惊姜氏’。因命名曰寤生。”

第七条:“亟,读如器,频数也。'亟请’即屡次请求。”[1]

这样一番注释后,读者了解到的不止是字面含义,而且对郑国等相关历史知识以及来龙去脉也有较为丰富的了解了。

由于该书有很高的价值,所以虽然是用文言注释,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还是于1957年10月用开明书店原纸型重印出版,1960年4月已是第三次印刷;而商务印书馆也在2022年重新出版此书。

      《序例》中,王伯祥中对于此书的背景、缘起、成因等,做如下说明:


     经今古文之争起,《左传》一书遂成大问题。二千年来,异同党伐,历久难泯。迨至晚近,说逾纷纶。右之者,谓为亲见夫子,以事翼经。诋之者,谓出刘歆依托,欲以济阿世干位之私;是则不但载笔所及,致其疑结,即作者主名,亦且惝恍难凭矣。迄于今日,略得论定。虽翼经云云,宜可舍旃,而此书出于战国时人之手,追记东周前叶二百数十年间之事,则要可信也。然则欲治先秦旧闻及探讨文章流变者,此书犹当奉为大宗,承学之士,讵可恝置。矧当种性凋残之际,先民手泽之绵存,尤感有特殊之意义乎。二十七年春,违难孤岛,困心衡虑,百无一是,爰于事务之隙,取次选注,将纂为学校诵读之本,窃自比强挥鲁阳之戈。当时曾亦排日为程,而作辍靡恒,遂历两载,近方杀青。挦撦虫鱼,固不贤识小之本色;摘缪纠衍,实大雅宏达之盛心。述例如左,敬俟裁正。


接着,他便介绍此读本的编选、注解以及大致的编辑思路:

本选着眼在考史与学文,是以取材一以史事发展为纲领,兼以文采辞令为指归。即有略去正文者,亦必藉手释语,以为补缀联络之用,务期一事之始末,脉络分明,首尾完备;而高文妙辞,亦得有所附丽而益显。


也就是说,在这个读本中,王伯祥兼顾了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兼顾了部分与全面的关系。

读者虽然读的是《左传》的部分内容,但王伯祥在略去一些正文的同时,又以注释的形式,补说清楚事情的始末,使读者有全面的了解。

而在这样的读本中,王伯祥又引导读者抓住史事的精要部分,欣赏其辞令的高妙之处,获得历史与文学多方面的收获。

这个过程,王伯祥可谓煞费苦心。

对于选本中的史事,如何选择排序,以及如何编辑,王伯祥这样介绍:“史事之发展,以段落为区别,前后互有关联者则集成一大段落。但依十二公纪年之统编,中间有删节处,概加……符号为别,与纪事本末之移动原文序次别立标题者不同。庶几克保完整编年之绪,藉免破碎之嫌。”

之后,他又对“地理沿革、官氏人名、诠事释训”的处理,均做说明:

地理沿革,代有变异。不悉今名,何取准望。此选与当时都邑山川等名,皆详注所在,并以现行政区之地名释之。其有异说者,亦必参考折中,以归一是。

官氏人名,随文注释,取足辨识邦族,略晓识守而已。若其人其官于当时有重要关系者,则特为加详。

诠事释训,并参诸家,而要以杜注孔疏为圭臬。清儒识解有突过前人者,则改从其说。通行本释者,每有胜义,辄加采获。初无是丹非素之见,蕲申近真求是之心云尔。

由上可见,王伯祥在这一读本中,其实是通过自己的选注解读,并与当时的具体情况(例如用当时行政区的地名与古地名对比解释)相结合,使得这一古书能够为当时的读者读懂。此外,他在选注此读本中,已对古今学者各种见解与诠释了然于心,然后经过对比、折中、思考、求真等过程,尽量为读者奉献出最合适、最公允的诠释,此工作,非功底深厚的大家不能为,非责任心非常强的作者不能为!

王伯祥(1890—1975),出版家、史学家

王伯祥之所以花很多工夫编写、注解《左传》,还寄托着他的人文情怀。他的外孙卢元锴不会忘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他面对黑暗的旧中国,愤然疾书,'翻过历史的这一页’。到了七十年代中,大家担心,叹息这种'七、八年再来一次’的混乱局面何日才了,他却叫我看看《左传》中第一篇中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2]

这是王伯祥的历史观察和人生体悟,是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



[1]王伯祥选注:《春秋左传读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页。

[2]卢元锴:《深深怀念我的外公》,载《追思集》,王伯祥家人2000年自印,第105页。


以上文字出自《中国出版家王伯祥》,张建安著,2018年10月第1版。

《中国出版家王伯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