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鲜肉当道,可我偏爱又老又硬的它!

 cxag 2016-11-20



冬天的风,对人而言是寒气,对这吃食而言却是最好的保鲜剂!北风起,腊肉香。粉光脂艳,油香绕梁。喷香不绝的一块腊肉,是从前檐下挂着、一年到头盼着的念想,也是如今深藏在身体里的馋、舌尖上的瘾,延绵不断的乡愁。



腊月,是做腊肉、腊肠、腊鸭、腊鱼最好的时节。禽畜吃过夏日新鲜的蔬果、秋日饱满的谷粒,积蓄一年养分,此时正膘肥肉厚。



天寒地冻,干燥寒冷的天气也正适合熏烤、风化和晾晒——从寒露至小寒这段冷飕飕阴丝丝的季节晾制成的腊味品质最高,口味最佳。




一块腊肉,可解来年一年的馋。切片蒸熟,腊肉重焕出艳色的桃红,白色的脂肪因为热气熏蒸变成透着浅黄的透明色,汪着一股热油,还未出锅,那温厚醉人的油香已从盘中飘出,在空气里扭动,无孔不入。就这样不露颜色不着形,已轻易地勾引你抓起筷子。



广式腊肉


广东是热爱以腊味调味的地方。广式腊肉中,腊腩条最为闻名,原料采用不带奶脯的肋条肉,强调的是生抽老抽,再加上玫瑰露酒,成品的甜味和酒味更加突出。




广式腊肉最好的食用方法莫过于煲仔饭了,在香港街头,常会看见有的茶餐厅门口摆放在门口的多头煤气炉子,厨师忙而不乱的同时招呼着架在火上的数个处于不同阶段小瓦煲。这就是典型的广式煲仔饭的制作场景了。




而在上海,粤来记的煲仔饭是团长吃过的颇为正宗的一家了,端上桌的时候锅里还在滋滋作响,打开锅盖一股香气直钻鼻孔。



咸咸的腊肠搭配着焦焦的米饭,吃起来既有菜又有肉,吸足了肉汁的米饭更是美味,还有那煲底上铺着的一层锅巴,金黄焦脆。一碗饭聚集各种精华,让人食欲大增。




湖南腊肉


湖南腊肉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在湖南腊肉中,最有名的当属湘西腊肉。生活在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自古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这种做法延续至今。他们所制的腊肉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




当地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把腌好晾干的肉条挂在火塘上面,利用火塘上升的青烟自然地去熏制肉条。由于这样的烟熏过程时间长,缓慢而充分,加之燃烧的木材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这样熏制出的腊肉虽其貌不扬,但其口味咸香,油而不腻。



很容易在上海的湘菜馆子吃到的花菜腊肉,腊肉的醇香在煎炒之后经由热气吸收进已被熟到绵软的花菜里,满口生香,堪称最佳伴侣,那种脂肪被盐分和空气哺育过的芬芳再经热气催发之后,是浓浓的山野的味道。




四川腊肉     


四川腊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羌家名肴,有两种,一为熏制,二为风干。熏制,用湿的松柏树枝、桔皮、柚子壳等物燃烧所散发的烟来熏制一个月左右,以熏入特殊香味口感。



风干则是将用盐和花椒腌制好的肉,涂抹上白酒、甜面酱和醪糟,再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而成。做好的四川腊肉成色火红,香气浓郁。腊肉可以在灶台上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老腊肉肉质金黄,肥肉吃到嘴里甚至能感受到每一个油包破裂的感觉,但并不腻人。



还可以把腊肉和荷兰豆一起焖,豆上粒粒分明地沾染着腊肉的油香,略带点淡淡的咸味但不过于浓厚,和米饭拌匀后不需要其它下饭菜便可以吞下去好几碗。




江西腊肉


易经中“日希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的记载就是江西萍乡的腊肉,江西腊肉着实很有来头。每年冬至后,江西萍乡人就开始准备杀过年猪,熏制腊肉,以备正月里待客。



熏制前先用盐腌渍2-10天,然后悬挂在火塘一米多高处,燃木柴、树蔸、锯屑、谷壳熏制,冬季取暖,一举两得。就这样文火慢熏,半月后取下洗去烟垢,晾晒干爽,色泽金红。




在江西有种被称为“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的野菜叫做篱蒿,其有特殊的芳香,但是清炒无味,与其它食材搭配也平淡无奇,惟独与腊肉搭配,堪称天作之合。



端上桌的藜蒿炒腊肉,腊肉金黄透明,藜蒿青绿,脆嫩爽口,一股浓郁的清香味经久不散。咸香酥软的腊肉和嫩脆爽口的藜蒿混杂在嘴中彻底激活了我的食欲,连饭都不自觉的多吃了一碗。




上海南风肉  


而在上海,连这腊味都有个雅致的名字叫“南风肉”,仿佛这冬天的冷风遇到美味都变得温柔起来了!把这滋味的肉和鲜极了的毛蟹一起蒸,经典传统的上海菜,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鲜甜的味道从口腔流到喉咙,那是冬天只属于老上海的享受!




盐的味道。

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

也是时间的味道,

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

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