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笔记之阴阳概念的拓展条文集解2-3》

 野之老 2016-11-21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1.《黄帝内经太素-卷五-阴阳合篇》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也。注曰:二仪合气也。曰: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注曰:辨阴阳,所谓雄雌者也。人之与物,未生以前,合在阴中,未出地也。未生为阴,在阴之中,故为阴中之阴也。———今解:“阴处”地下为阴,地上为阳。故“阴处”即指伏于地下。曰: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注曰:所生已生曰阳,初生未离于地,故曰阴中之阳也。曰: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注曰:阳气以为人物生正,阴气以为人物养主也。

2.《类经-卷九-经络类二十九-阴阳离合》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注曰:天覆地载,即阴阳之上下也。凡万物方生者,未出乎地,处阴之中,故曰阴处。以阴形而居阴分,故又曰阴中之阴也。曰:则出地者,名曰阴中之阳。注曰:形成于阴而出于阳,故曰阴中之阳。曰: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注曰:阳正其气,万化乃生;阴主其质,万形乃成。《易》曰:知大始,坤作成物。大抵阳先阴后,阳施阴受,阳之轻清未形,阴之重浊有质,即此之谓。予,与同。

3.《素问注证发微-卷一》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名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注曰:此承上文而言万物之生,必本于阴阳,遂推人身之阴阳,亦数之有可数也。天覆乎上,而其气下降;地载于下,而其气上升,则万物在其中者,于是乎生长收藏也。方其未出地者,地之下为阴,处于阴之中,命曰阴处,又名曰阴中之阴。及其出于地而生者,地之上为阳,似当命曰阳处,然亦不离于阴也,命曰阴中之阳。阳施正气,而万物以生;阴为主持,而群形乃立,故生长收藏,因于四时而未始失其常也。

4.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注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注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然天地之化育万物由四时之阴阳出入而能生长收藏为万物之终始。未出地者命曰阴处言处于阴中而为阴中之阴。则出地者为阳其名曰阴中之阳言从阴中所出而为阳也。曰: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注曰:向明处曰正。予、我也。言在地之气乃阴中之阴故阴为之主。以我所主之气而向明处欲出者为阳故曰阳予之正也。如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乃室之向明处也后曰太冲乃阴为之主也。是以三阳皆根起于阴。———今解:此说有“正”为向阴处之意。“予”,我也。此据下文注,义虽亦可通,然“予”作“我”解,《素问识》云:“可谓强解矣。”

5.杂解: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王冰注:“阳施正气,万物方生;阴为主持,群形乃立。”另参考《类经-卷九-经络类二十九-阴阳离合》之注可知,以上二注是说:万物的生成是阴阳二气相互为用的结果。有阳气,万物才能生长,即“阳施正气”。“正”当作“主”解,与“阴为之主”中的“主”同义。------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即“阴为之主”。

《吕氏春秋-居守》:“可以为天下正”。高诱注:“正,主”。

则出地者,俞樾说:“‘则’当为‘财’。《荀子-劝学篇》:‘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杨京注曰:‘则当为财,与才同。’是其例也。财出地者,犹才出地者也,与上文‘未出地者’相对。盖既出地则纯乎阳矣,惟财出地者乃命之曰阴中之阳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