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块”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学原理

 初进者2015 2016-11-21

【学】

语文学学习过程中感知、理解、体悟、积累、运用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组块”的积极活动。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通过感官接触语言材料,或看、或听,将语言信息(伴随着情感、思想、形象)通过神经传递,到达大脑相应区域,与先前储存在记忆里的“相似块”发生联系,从而激活“相似块”,形成感知或感觉,进而个体调动这些“相似块”,与所获得的语言信息通过不断的相似运动、相似匹配、相似重组,达到融会贯通、心领神会,最终形成或重构出新的“相似块”,实现理解、感悟。

【悟】

语文教学应该关注言语信息与学生先前储备的“相似块”之间的联系。这种相似运动会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想和形象中体现出来。老师要能看见学习过程中的这三点,这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关键。比如在读中指导时,学生无外乎想通过情感、思想、形象中的一点还原文字。如果老师能听出来,就能依照学生学习的实况进行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