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文学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老刘tdrhg 2019-09-03

 杜凤慧

【导读:“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文学写作是语言和思维的艺术,是特定情境与独特情感碰撞的产物,是丰富美好的心灵的表达。指导高中生进行文学写作,就是踏上了发现母语之美,传承母语之魂的美好旅程。】

一、高中生文学写作训练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七个必修课程之一。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轻视或漠视文学性阅读写作问题长期存在。直到高中毕业,大多数高中生很少进行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的写作。即使写,也问题不少:内容单调,思想情感单薄,艺术技巧单一,语言缺乏个性,甚至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从教学层面看,高中语文教学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急功近利思想、对文学性写作训练的畏难情绪是许多教师忽视文学类写作训练的根本原因。虽然高考作文对文体没有明确限制,但从近十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绝大多数题目不太适合写文学类作品,或者写了也得分不高。在日常教学操作中,不少一线教师从高一就开始重点训练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而忽视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写作。上述做法不仅直接导致阅读和写作的分离,而且忽视了文学写作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意义。

高中生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这样阐述的:“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可见,文学写作训练承担着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的重要任务。高中生学习文学阅读与写作,是丰富写作经验和技法、形成学生个性化写作体系的自然、必要的过程。

二、高中生文学写作训练的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语言不必同样精确地去学会”,但母语“我们人人都应该彻底掌握”,而在“比较成熟的青年期”,学习目标是“漂亮地说话”。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写作,就是学习“漂亮地说话”。

第一,着力于文学语言和形象思维的训练。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这种语言形象除了“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现实生活”之外,“富有思想内涵、情感色彩”和“丰富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形成和丰富富有思想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文学语言体系,恰是学生文学写作的短板,这就需要将阅读鉴赏和模仿写作结合。“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读者。当学生理解了“厚大的”“乌黑的”“第一颗”等词语中的温暖和悲凉时,当学生眼前浮现出的大堰河形象与自己心中母亲或其他形象重合时,当学生感受到这回环往复的音节中的深情喟叹时,他们就进入了对语言的思想内涵、情感色彩和文化意蕴的学习。

但停留于鉴赏是不够的,实践运用才是语言学习之王道。语文老师上课,要尽量使用清新简洁、富有文采、表现力强的文学语言,营造锤炼、运用文学语言的氛围。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努力生动表达。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要及时通过写作来巩固。学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学生能写出“芙蕖初开,其华灼灼。于嗟蜻蜓,无立上头”的句子,还会发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经典歌词的文学魅力。那么再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运用比兴手法写写歌词就水到渠成了。

文学写作还要着眼于形象思维训练。因为作家感兴趣,并引起他创作冲动的,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的本质,而是现实生活提供给他的丰富生动的感性印象。在文学理论上,认为“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形象的思维”是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所以,引导学生理解想象在文学写作中的意义并运用是形象思维培养的核心。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一点生发”就是“善用联想义”。比如“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用象征思维来表达、感知形象是民族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的表现,“葱茏”和“猗郁”则带给读者更丰富的关于“爱”“幸福”“年华”的想象和联想,比如“爱的欢愉”“生的欢喜”……抽象和形象的巧妙转换,本质是善用联想因而丰富蕴藉,文学性也正在于此。

在文学创作中,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活动的文学形象是作者想象加工的产物,比如陶渊明笔下的超越了东晋时代特点和自身生活现实的田园美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村居生活的辛劳、烦扰一概被滤去;“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田园生活不是“无忧”,只是受“追求‘质性自然”的意志活动的支配,田园生活通过想象被赋予“自由闲适、恬淡自然”的情感色彩罢了。教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就要激活想象,唤起学生情感深处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人物风貌、社会万象。

第二,创设文学写作的情境。

教师不为学生创造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建构语言体系,学生如何“无师自通”。不进行文学写作,怎能明晰并巩固阅读体验,获得思维、审美能力的提升。

《世说新语》记载谢安与子弟咏雪的文字,就是创设情境写作的典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是自然情境和书香气氛的融合;“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是激发思考与联想;“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是思维碰撞的开始;“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语言思維素养在特定情境中酝出的清酿。

创设文学写作的情境,既要在语言与思维鉴赏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锤炼语言的要求,还要在形象与情感品味中唤起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书写心灵世界的强烈愿望。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形象与情感,联想体悟亲情后,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形象凝练和抒情性有了体会,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提升,有的学生边读边哭,有的学生边说边哭,这时,模仿《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写亲情,学写诗歌就水到渠成。

创设文学写作的情境,必须设计文学性、实用性强的写作题目。

设置文学写作题目,不能一味照搬现成材料,或盲目贴近高考,而要以贴近学生,文学性强为宗旨。比如,为《雨巷》写MV剧本;撰写《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分场景剧本;撰写“易水送别”分镜头剧本;以《夜空中最璀璨的那颗星》为题,选择历史人物人生某一时刻,写一篇记叙性散文;为某个逝去的亲人撰写悼词;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篇宣传本班的新闻特写。这些写作练习紧扣文学阅读文本,针对学生文学语言和形象枯燥干巴问题,围绕文学写作技法展开,有明确丰富的实践意义。

为什么选择剧本、悼词、新闻特写这些貌似难度很大的写作样式呢?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知识,是实用性强的知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该教给学生。”“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实践是语言学习的途径和目的,剧本、悼词、新闻特写既是实用性强的写作样式,又都富有文学性。实际写作中,学生对剧本等文学性、实用性并重的写作很感兴趣,且不乏佳作。

第三,评价与交流突出语言和个性化。

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习惯于突出思想情感和结构评价。这固然不错,所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但是情感如何唤起,提炼,明晰,升华呢?不通过语言的推敲、琢磨和锤炼,还有其他途径吗?文学写作的评价,要紧扣语言表达,由语言而至形象,由形象而至情感。正如朱光潜所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作文讲评更可贵的一点,是尊重、肯定个性化的表达。读读范文未为不可,但让同学们照着一个模子写作大错特错。僵化了形式,也就僵化了思想,个性化的语言体系的形成與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系的形成是互相的。在文学写作中,有新鲜独特的感觉却不锤炼语言令人遗憾,不调动心灵体验而盲目模仿文字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在你把白色的碗放到白色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我被荆棘扯破的鞋之后/在你把我衣服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二颗鸡蛋之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文学是自我的表达、个性化的心灵世界的抒写。而“父亲/为了生活/在他稍纵即逝的假期之后/他就将他满是胡茬的脸刮净了/他转过身/熬夜整理必要的文件/他转过身/拿出偷偷为我们准备的礼物/他转过身/在凛冽寒风中将炽热的目光投向家乡/他转过身/更希望回到家乡的田埂上/料理那些大豆和高粱”,就是作者用情观察,用心构思的饱含真情、个性鲜活的作品,就是在“漂亮地说话”。

【作者:杜凤慧,陕西宝鸡市长岭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