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溧水城隍庙

 道场所志 2016-11-21

       溧水城隍庙又称邑庙,坐落在县城通济街北(现庙巷东侧)。该庙历史悠久,建筑气势宏伟。据明代《重修溧水县城隍庙记》一文记载:“溧水县城隍庙在县治北,肇建于唐,历代间有修饰……嘉靖己酉,度新饰旧,越岁落成。正殿五楹,殿左右为画廊,绘神出入之状,后为寝舍,如正殿数。东曰‘降福’,西曰‘祈子’,各三楹。殿前东西廊二十有四,分善恶司以寓劝惩。门三重,其二为徽恩阁,宋元祐所起者,高数丈,雄伟精巧甲于江左。阁后石池一,池有桥,旧题曰‘宝庆桥’。外创石坊一,以表庙号……”清光绪溧水县志又记载:“咸丰之年,城陷(此庙)被毁。”至清末该庙重建。

        有关史料介绍,溧水城隍庙后来成为茅山乾元观的下院,属道教全真派龙门分支阎祖派,下辖小茅山的三茅宫、东庐山的九宵阳盛宫以及亭山的太平庵,皆属全真派。据该庙原道士王至鑫回忆,他当年在溧水城隍庙时,道长是贺兴柏,是清末由茅山乾元观所派,庙中有长住道士九名,其中有本邑富绅化钱所买的替身道士,地位高于一般道士,从而在社会上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网络,在群众的信仰上,增添了吸引力。

        据说,城隍庙旧有庙田九十多亩,租金收入可供膳食,常年还有香火布施,对外亦做斋醮道场,逢年过节送符篆,借此增加收入。

        溧水城隍庙让许许多多溧水市民梦牵魂绕,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也不单单是这千年古庙留给后人的精神寄托。“溧水城隍庙价值其实在于它所包含着的文化元素太丰富了。” “虽然史料上对城隍神白季康在溧水的丰功伟绩记载不详,但与之相关的由白居易撰写的《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并序》,以及白居易之子、唐代宰相白敏中与溧水的渊源,足可让溧水,乃至溧水城隍庙闻名遐迩。”溧水城隍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溧水城市建设的一个座标,而且这一座标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

      《南京市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复建城隍庙,建立民俗文化展示区。溧水区政府准备要重新复建消失已久的城隍庙建筑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