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金术与炼金术师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6-11-21

“人不做出牺牲,就不会得到任何回报。想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这就是炼金术的基本原则——‘等价交换’。当时我们两兄弟,相信这一点就是世界的真理。”

03版的钢之炼金术师,阿尔方斯.艾利克在每一集开始前都会读这样一段话。这是曾经属于他们的信仰。

09版的钢之炼金术师FA,爱德华.艾利克在最后一集红着脸对温迪说,“作为等价交换,我把我的生活给你一半,那也请你把你的生活给我一半吧。”。温迪没有丝毫犹豫:“不要说一半了。全都给你。”这是属于那个世界最浪漫的情话。

03版的钢炼

在这部冷酷又热血的漫画中,荒川弘老师构建了一个以炼金术为主脉科学的世界。艾利克兄弟是那个世界的科学家,也是真实历史中无数炼金术师的缩影和愿景。炼金术世界如同今天的科学世界一样,有着许多的道德禁忌与理论规范,钢之炼金术师这部动画架空在那些已经看似不存在的禁忌,与早已跌落神坛的传说之上,诉说着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钢之炼金术师的世界起源完全有真实的历史足迹可循。在人类屈服于自然之力的原始年代,对于神迹的渴望与对自然的理解衍生出了许多传说。传说幻化成宗教、魔法和炼金术,在人神共生的时代,那些遥不可及的地域居住着神兽,那些高不可攀的山峰居住着仙人,人类社群靠传说来维系社会的基本运作,再将社会分为三六九等,将权威与神明相连,以便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如同我们今日遵纪守法,远古先民敬畏神灵,其实都是人类想象力构建的产物。

崇敬神明的炼金术

早期的人类社群中,火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火被看成是神明的恩赐。守护火种的人,也就是狭义上的祭司了,被认为是神明带代言人。由于火带来能量,太阳带来光明,基因里偏爱温暖的人类对金色就充满了天然的好感。于是,当金色与火种相遇的时候,早期的冶金工艺也就应运而生了。由于两者都异常珍贵,早期的冶金工艺往往都是由守护火种,且地位高贵的祭司完成的。由于祭司是神灵的代言,他/她的工作不轻易示人,而且往往与宇宙秩序相关。这也就奠定了早期炼金术的哲学基调——神秘且神圣。与其说炼金术是一种科学,到不如说它是一种对自然的解读,是一种超前的宇宙观。

在亚述巴尼拔(英:Ashurbanipal,阿卡德语:A??ur-bāni-apli)时代(公元前669-627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图书馆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炼金术基本概念的叙述。根据其中一块泥板的记述矿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性,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生长。对于自然的探索与对神明的敬畏让懵懂的人类相信,众生平等,万物有灵,很难想象这一信条却是后来被世俗化的炼金术最真挚的初心。

到了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224-312年)时代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作为彼时的世界之都,罗马人,埃及人,希腊人,波斯人,叙利亚人在此安居。由于宗教原因,埃及的墓葬仪式非常独特,这也就为主持墓葬仪式的神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了解人体构造。因此,埃及的医疗条件与药学研究都相对发达。在亚历山大港,来自地中海彼岸及红海彼岸的货物往来如流,也为医学人员提供了最佳的机会来研究药物。神话与医学的碰撞,在古老的炼金法则下迸出文明的火花,传统意义上的炼金术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熔炉中蒸馏萃取而来。

三联大神赫耳墨斯
翠玉录

在当时将纷繁复杂的炼金术知识集结起来的是一本叫做《翠玉录》(Emerald Tablet)的文集,全文只有13句话,刻在一块祖母绿的石板上,文中囊括了所谓宇宙三大智慧(炼金术、占星术和通神术)的所有内容。作者不详,人们将功劳归功于神明赫耳墨斯.特里斯墨吉斯忒斯(Hermes Trismegistus),由于他(希腊的赫耳墨斯)与埃及的神明托特(Thoth)的神性相似,在文化融合中他被埃及人和希腊人同时崇拜,也因这本书称他为三联大神。这本《翠玉录》在炼金史上地位之重要堪比圣经之于基督徒,道德经之于炼丹术,是炼金术师的圣书。

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已经可以发现,融入了药学知识的炼金术已经走下圣殿,成为一门民间科学。到了公元四世纪,脱离了神明独家解释权的炼金术开始流传于坊间。大约在这个时候,帕诺波利斯的佐西莫斯(Zosimos of Panopolis)写成了一本关于炼金术的著作“Cheirokmeta”(希腊语:手作之物),这本书的贡献在于他论证了金属升级演变及复活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公元6世纪,炼金术传入拜占庭。罗马帝国反对巫术活动,炼金术也随之遭到抵制。西罗马灭亡之后,阿拉伯民族在穆罕默德的号召下壮大起来,公元7世纪开始扩张。那个时代的伊斯兰文明辉煌灿烂,与黑暗无知的欧洲相比,伊斯兰文明兼容并包,科学与艺术迅速发展,炼金术也阿拉伯语世界里得到了最全面的保留与发展。

在封闭的教廷时代,炼金术究竟是怎样从阿拉伯传到闭塞的欧洲大陆,众说纷纭。也许是从伊斯兰基督教分制的伊比利亚半岛传入的,也许是由东征的十字军带回的,关乎神迹与科学的炼金术在欧洲大陆上,在十二世纪终于兵分几路缓缓淌进了欧洲。来到欧洲的炼金术遇到了似曾相识的社会状况。曾经,它诞生于圣坛之上,只有祭司知晓它的秘密。而如今,它又被呈于神座之下,唯有教会人员才有能力阅读纸上深奥的文献。

炼金术师的宇宙观

根据当时的普遍认知,炼金术师认为宇宙是一个层层相套的环,每一层宇宙都是有对应关系的。人类所处的是大宇宙,而人类所关照的矿物灵魂就是小宇宙。神授予人成长的秘密,那么人作为小宇宙的神明就有责任授予矿物成长的秘密。四季交替,物质生锈变质;男女交配,物质化合反应。对于炼金术师来说,烧瓶里的小宇宙与我们这个大宇宙是相互对应的,也是息息相关的。人分三六九等,那烧瓶里的世界也分金、银、铜、汞、铁、锡、铅有尊有卑。在炼成方程式里,这些元素不以化学符号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日月水火等星辰神明相对应,(月亮-银,水星-汞,金星-铜,太阳-金,水星-铁,木星-锡,土星-铅)。人通过一些手段可以成为上等人,那么低等的物质通过固定的仪式也可以成为黄金。物质不会增加也不会减损,炼成反应只是加速低等物质变成黄金的速度。这也就是钢之炼金术师中艾利克兄弟笃信的真理,“等价交换”。

炼金术时代的方程式不用配平,但问题来了——你读的懂么?你画的出来么?

然而,科学世界的我们知道,除了核聚变或裂变反应之外,一克铁是不会变成一克金子的,物质之间不遵循炼金术师所谓的交换成长原则。但炼金术师们却不知道,他们笃信“等价交换”,笃信物质的灵魂会成长,笃信他们是烧瓶宇宙外的神明。如同爱德和阿尔一样,十二世纪教会的修士们不相信自己的理论有错。如果没有置换回母亲的灵魂,如果铁还是不能变成金子,那一定是欠缺了最神圣,最重要的反应发生器,传说里,这枚物质外的物质就叫做“贤者之石”。

人们翻阅古老的文献,找出相关的神话传说,认真阅读每一个炼成反应方程图(是的,他们没有方程式,只有一张张中世纪小情绪风格的画),寻访女巫可能隐居的山谷,探访恶龙守护的古堡。到了十三世纪,寻找贤者之石已经成了炼金术师们的终极职业目标。寻找、制造出贤者之石,就能成为黑暗世界中的神明,能点石成金,令逝者再生。艾利克两兄弟如同历史上诸多的炼金术师一样踏上了寻找贤者之石的征途,围绕这个神话所涉及的人性与伦理,荒川弘老师绘下了这部永不过时的经典。

尼古拉.弗雷梅尔

十四世纪末期,在黑死病横行的巴黎,一位名叫尼古拉.弗雷梅尔(Nicolas Flamel)的抄写员和他的妻子忽然凭空消失了。他们留下一笔巨额的财产,留下了一封意图不明的遗书给他的侄子。上面写着一些疯疯癫癫的文字,画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图片。他声称自己找到了这枚“贤者之石”,并试图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符号告诉给他的侄子。传说他周游世界,传说他长生不老,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在这个已经被科学统治了近四百年的世界里,我们最后一次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是在1997年,那年他和妻子还住在英国德文郡,他们已经六百六十多岁了(详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13章)。邓布利多说,贤者之石已经毁了。然而在等价交换,物质不灭的炼金术世界里,它真的,毁得掉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