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老架杨氏太极

 太极通臂 2016-11-22




主讲人简介:沈致柔,PMP国际项目经理认证,曾任世界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市场营销。U+联合名宿项目创始人,老架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师从詹闲筱老先生,擅长太极拳、推手、太极刀等。经过十多年的经验及体悟,从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总结出修炼太极的方法,希望通过、互动,使更多的人走在健康的路上,亦使传统中好的东西得以延续。




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的主题是和大家一下杨式太极拳。



太极有很多的种类,它分了陈,杨,孙,吴,武,还有其他的,如赵堡太极。最长见的还是五大门派。


请看第一张图,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王宗岳他是明万历朝的一个太极大家。所谓的太极本身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它生长于中国人道法自然的文化体系里,是中国文化在身体上的直接的使用。如琴棋书画,也只是文化核心的外衍之一。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静之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是王宗岳对太极的高度概括,以后也没有人超过他。其实是因为他把太极归纳总结的非常好,并不是说他的功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他也就成为一代大家。其实每一个太极大家都在太极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或者是他在一个高度上作出了总结或创新,才能称之为大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太极”这部电影,电影中把太极说的很神奇,杨露禅是个傻子头上长角,经常做些傻事,但是最后娶了美娇娘,然后他又加官晋爵,把有的好事都占尽了。



现实中的杨式太极中是个什么东西,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又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放熊猫的照片,大家看功夫熊猫的阿宝,最后接过了一个飞过来的炮弹,这个炮弹其实就代表一个巨大的能量,就是太极的接劲。一般的外家功夫不是太容易做到的。正是太极的柔软,太极的韧性才可以做到。


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很多的传统文化,文化本身是一群人在这个环境,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的人和环境都在变,传统文化要不要保留?好的东西一定要保留。有些文化的消亡是必然的。如果对现实生活还有意义,都是值得保留的。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因为他能使人很健康。



太极拳有一种说法:延年益寿不老春。这是以前的人对太极的一种肯定。


在整个练习拳术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对自我身体认知的过程。


你会在练拳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很多潜能,在越来越健康的过程中越来越喜欢这套拳,同时你的身体会做出很多进步的表现,这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过程。




这个图片的武者是85式定架的创建者,是杨家的孙子,杨澄甫大师。


太极在现实中能治什么病呢,你在PPT里看到的,都能治。这还不是高级的调理,只是一个初级的。你只要每天练三遍拳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除了看病以外太极拳还有如下的功效:通经络,清理血液,固本培元,美白养颜(这个女孩子肯定会喜欢),修身养性(绝对会让脾气体越来越好),改造生理(呼吸会越来越悠长,身体不容易出汗,也不会怕冷,可以让身体达到恒温的状态)。


太极拳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呢?原理就在于“松沉”。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人毛病就是很紧张,压力也大,打个字双肩都是耸着的,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不管你去练太极,还是去做瑜珈,女孩子可能比较多,比如去做个面膜,开个背,都会要求你放松。松了以后自然而然很多东西都会通了。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太极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太极拳源自易经,是我们中国人道法自然的一个表现形式,与道家也是渊源深厚,是道家以武演道的法门之一。因为道家追求的是此身要成仙,所以他有许多的东西大家看的都很神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张三丰,他开创了武当门派。但是太极不是一个人发明的,这也是客观的存在。回到原点,太极就是一个养生武术,首先他是一个武术,再从武术演变成养生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因为武术是无用之用。在当今社会,你练的很壮,你能打人吗?肯定不能随便出手,那你练了做什么,就是把身体养好,把精神养好,因为身心是相通的。那接下来我就把太极拳的原理说一下。


现代人都比较容易头重脚轻,气往上,都在胸口积压。但是古代人的养生的方法是气向下的,就是所谓的清气上升浊气下沉,他是怎么发现的,中国人的身体是正三角,外国人的是倒三角形的。在自然界,如果我们经常外出旅游,看到晴空万里的天空,云永远是从山顶开始积聚的。云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乌云密布了,到了下午三四钟的时候你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呆在那里,马上就要下雨了。这就是一个自然的循环。地厚德载物,地是非常重的,沉在下面的,天是高高在上,拨上去了,漂在天上,形成了一个对拨,就形成了气流,这样的循环就起来了,生命也就起来了。


这其实是太极的一个原理,我们站桩就是把重心向下沉,脊柱向上拨,太极里叫龙骨,道家叫龙形拳。所以道士都长的很高很瘦,成年人都会长高好几厘米。太极也非常讲究站姿,命门要突出,命门就是肾脏部位,一般人的站姿都是凹进去的,就是所谓的前突后翘。但太极的站姿呢就是要求这二块就是小命门,就是脊柱的两边都突出的,,这样站,尾椎和头顶就是在一条直线上,形态就是有点背,象弓,所谓力由脊发。正是因为这样把上下接通了,接通了自然的就形成了循环,很多的问题如堵塞,紧张变形,把这二个大问题解决了,你的身体状态自然的就好了。


有的人问,我把身体练的这么柔软,我还有没有攻击性?太极本身就有技击性,太极本身就是一种武术,他把身体练得柔软就是为了发出更大的力量。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述说:察四两拨千斤之巨,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年人也可以打群架,女人也是可以发力,而不需在用太大的力气。所谓的四两拨千斤,我会在后面和大家再细说的。



大家看《太极》这部影片,这部影片很狗血,其实杨露禅根本不是傻子,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和陈长兴情同父子,不然不可能学到拳,在古代这些都是看家秘技。因为古代的武术和现代的功用完全不同。以前可以去当军官,穷文富武;还可以去开镖局,这是武行很大的一块收益。在很多电影里都有体现,如《藏龙卧虎》。杨家早年也是开镖局的,杨家的标志性是拔腊大杆子,其实就是枪。是北方的一种树枝,剥了皮以后白色的,非常的有韧性,往镖车上一插,这就是杨家的标志,这样就很少有人去碰镖车,杨家的实力在那里。图片中的动作,我认为做的不太标准,功架是摆来看的。其实太极说起来很复杂,但是总的来说就是十三式:摓、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古代是非常讲究方位的,所以有八卦方位。摓捋挤按是四个正位;採挒肘靠是四隅角,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金木水火土。


我们中国人向自然学习。太极拳也是向自然学习的,太极其实模仿的是水,这也是一个核心的理念。水是柔软又沉重的。



大家看到的那些字:松沉开合、粘连相随、连绵不绝、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内求紧凑、外示安逸、以退为进、舍己从人、后发制人。这些都是水的特性,在技法上的表现。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

松沉开合就不用讲了;

粘连相随:水是无孔不入的,你哪里逃得过;

连绵不绝:水是不断流的;

气宜鼓荡:水有波浪,他的劲就是靠这样子产生的;

神宜内敛:静水生流,很深的水潭表明是平静的;

内求紧凑:水的密度是最高的,是很重的,大家出去都不喜欢背着水,因为水重;

外示安逸也是一样的道理;

以退为进:在技击方面太极是不会主动去进攻的。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他很柔软,你想要攻击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抽刀断水,水更流;

舍己从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上善若水:把一切污垢都带走,不与你争,莫能与之争这样一种状态;

后发制人:等待时机。


太极拳里面蕴含了很多的哲理。背后有道家,有易经的精神支持。所以说太极练的是能量,不是力量;练的是整劲,不是单块的肌肉的劲。中国武术讲究的都是整劲,外家拳也一样,太极更加是对这一理念的发扬光大。整劲必须是在一起才能称之为力量。水,一滴二滴的时候没有什么,当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有了强大的力量。当他柔软的时候才能沁入人的身体。水的特性和本质,也就导致太极的技击性是柔软浑厚和整体的。



下面我来讲一下杨式老架85式的传承。大家看到杨露禅,也就是在电影里被描绘成头上长角的那一位。杨露禅有很多的故事,他早年在陈家沟看到一个陈家的小伙计,随手一发劲就把人从柜台送到了门外。他很震惊,因为他以前也是练外家拳的,于是他就到陈家沟去学拳。后来他又改编了太极拳,陈式有很多的外家拳的影子在的。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去改变,而是后来他到了京城打擂。当时基本没有对手,出名后人们就叫他杨无敌,称之为软拳。后来他就教人打拳,有很多皇亲国戚也找他学拳。收到的最高级别的人是果郡王。因为教的人大多是贵族,就使得他不得不改变拳风,因为很多贵族不可能去做大体能消耗的动作。所以他有更多的要求从一个技击类型的武术变成了养生为主的武术。杨式太极可以说是所有武术里最养生的武术。陈式太极有时有太多的发劲,练的混身气血畅通,口内生津,突然一个发劲就把能量给消耗了。杨式架子也比较科学合理,动作即不大也不小,运动同时又起到养生的作用。这是几代人经过反复研究的成果。我个人认为还是杨式更养生易学。别的拳种我也不太好评论。反正各有各的好。


到了第二代,杨家有名有钱了,在河北永年老家做了个祠堂。村子里的青年小孩只要学拳,就能的吃饭,一切都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杨家的二个儿子非常厉害,杨建候、杨班候是打天下的,建候的拳术是传下来了,建候本人比较温和。班候的拳术没有传下来。杨家拳有大中小三路架子,班候练的就是小架,有很强的攻击性,班候有一外号叫出手见红,因为杀伤力太大,所以不容易传下来。现在国内已经很少有人练杨式小架了。我一直试图去寻找,至少让人们也了解一下杨式小架。


第三代就是杨澄甫,他是杨建候的三儿子,也叫杨三爷。小时候他也不好好学,直到杨建候快死的时候把他叫到床前说你再不好好练功,别人上门踢馆,我们杨家可怎么办?从那以后他就闭门谢客,花了整整六年时间,从三十四岁一直到四十岁,才把功夫练成。他在这期间受到一个学生的资助,他还请了一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做活人靶陪他练,每个月给六块大洋。练成后,他到吴家找到吴鉴泉去搭手,想试试自己的功夫练的怎么样了。吴式善柔化,以前杨澄甫是碰不到他的,但是这一次不对了,一下子就碰到了吴鉴泉的腹部,连弹三下。因为是同门师兄弟,大家都是关起门来练习的,也是怕伤到各自的面子。至此,杨澄甫知道自己的功夫是练成了。


晚清这段时间,中国人也比较遭罪,八国联军什么的。所以这一代大师都背负着历史使命。杨澄甫也是其中之一。国民党时期他有国术馆,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武术强国强种,当时还举办过一场震惊中外的武林大会,各路高手都来了,杨澄甫是太极拳的掌门人。


再往下就是傅钟文老师,傅老师是在上海传拳。他是得到杨澄甫的正传(有拳架照),有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拳架路数。傅老师的拳架是最接近杨老师的,同时身形也一样。我们说太极道家练的是龙形拳,但是杨式却是牛形拳,能把人练的比较壮实。比较适合男孩子。我也是看着自己一天天壮起来,而无可奈何(笑)。


最后一张照片就是詹老师,他是我的老师,他是傅老师的三大弟子之一。詹老师擅长刀剑、拳术、推手。詹老师非常的德高望重,但是他却淡薄名利,以他的功夫可以说是要名得名,要利得利,但是他就是一个隐士高手。他轻松发劲能把一个一百六十斤的小伙子送出二三丈远,这是杨式练成了的标准。这是我亲眼所见,而且我自己也多次被扔出去。



詹老师现在还健在。我希望他长命百岁。因为我到现在还没有把杨家的精髓完全学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好的东西传承是越来越少,如果大家有幸的,都来。因为很有可能就会失传,到时我们就会后悔。


杨式太极也没有那么复杂,我把他简化编成十三式。开始练要站桩,85拳架的话一共三段,我们从简单的开始。练完拳就可以练推手、单手、双手、大捋,然后有太极器械,刀剑。如果养生为主,练个拳就可以了,初学者学个二三个月就能掌握整套拳术了,这和学习的频率有关。以后每天打个二三趟拳就能起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作用了。女孩子还能美白养颜。


很多人通过练拳把自己的慢性疾病打好了,有的把一些癌症的前期的病因调整好了。三高是小菜一碟,还有各种现代人亚健康不适症状,练太极拳是最好的方法,我个人隆重推荐。因为我自己也是练太极的受益者。


这是太极练习的过程:进阶,从招熟、懂劲、松沉、静定慧到神明。以前看到武侠小说,高手躲飞镖,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这是精神和身体的结合。我现在没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一般的小偷是碰不到我的。


有些书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逝去的武林》这是一个比较深重的故事。中国人一直不太注意自己的文化传承,最好的咏春在德国,最好的太极在美国。


这张照片的这些是晚清和民国的一些大家。其中孙禄堂更是高手中的高手,达到了没有人能够企及的高度。当时日本人想让他教拳,他不肯,日本人就让他展示一下,他就叫五个人分别按住他的四肢和头,他一发劲,五个人就象被电电过了一样,一下子就飞弹出去了。孙禄堂没有把他的秘决传下来,他的功夫就失传了。这是很可惜的。



人永远要怀着谦虚的心才会有更大的的成长空间。我们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要先传承,先把自己放下,太极也是一样,水的精神,舍己从人,把自己放低以后,才能海纳百川。对文化的传承,我们先学习,等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有资格创新。但是现在很多已经断了传承,我们只能从古书中去寻找、复原。古人是经过几千年的经验总结才达到的高度。


我们说外国人一些百年家族的传承,他们靠的是什么,是技能背后的理念支撑,他靠的就是人的不断延续。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呢?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