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是内求“精气神”

 水木年华138 2016-11-23

黄帝内经

一、《素问》与《灵枢》: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是内求“精气神”

《黄帝内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叫《素问》,一部分叫《灵枢》,一共有162篇,其中《素问》81篇,《灵枢》81篇;“九”是阳数之最,“九九八十一”,81表示最大的阳数。

《素问》的“素”就是指素质,指生命的体质、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原;“问”就是指“发问”,是黄帝对岐伯等医臣的发问及医臣的回答。

《灵枢》的“灵”就是指“神灵”,“枢”是枢纽;《灵枢》就是神灵的关键,生命的枢纽;《灵枢》原来称为《针经》,主要是经络、针灸的,这说明经络是生命的枢纽、神气的关键。

二、《黄帝内经》的作者: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是内求“精气神”

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始祖,距今已有五千年,但是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还没有文字,黄帝是不可能写下这本书的,所以《黄帝内经》是后人写的,把从黄帝开始的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有关生命的思想汇集起来而成书的;《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是世界文化的轴心期(公元前500年),老子、孔子皆出生在这个时期,最后《黄帝内经》汇编成书是在西汉时期。

黄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发明最多的,他的大臣仓颉创造了“文字”,风后发明了“指南车”,夫人嫘祖“养蚕造丝”;还用“奇门遁甲”(阴符经)打败蚩尤。

《黄帝内经》又叫“岐黄之书”,它是中医的开创性著作,所以又把中医称为“歧黄之术”,可见岐伯和黄帝是我们中医药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岐伯”被黄帝尊称为“天师”,据说岐伯小的时候就十分关注天文地理,考察山川水土,尝遍百草,岐伯尝百草是为了体会它有什么功效,能治什么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黄帝内经》基本上是采用黄帝问、岐伯答的对话形式而形成的。

三、黄帝的一生: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是内求“精气神”

《黄帝内经》的开篇第一段,对黄帝做了一个描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素问·上古天真论》。

第一阶段“生而神灵”:小孩刚出生的时候,是手握着拳头、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孩握拳的特点是拇指扣在里面,扣的地方刚好是心经的少府穴,心藏神,心主神明,说明婴儿是内含神灵而神气不外泄;人死的时候是“撒手而归”,撒开了手,神灵就散了,所以形容人是“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小孩刚出生的时候是很有灵气的,老子发现了这个秘密,说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虽然筋骨柔弱,但握拳却很坚固;黄帝一生下来与一般人不一样,很神灵很神奇。

第二阶段“弱而能言”:小孩生下来刚刚懂事会说话的时候,就总是在问“妈妈我从哪里来?人会不会死,死了到哪里去?”等类似问题,实际这是终极的哲学问题,是在对生命的本质进行发问;而黄帝刚一生下来就能说话,就在问这个伟大的“终极的哲学问题”(妈妈我从哪里来?人会不会死,死了到哪里去?)。

第三阶段“幼而徇齐”:黄帝在幼小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迅速、果断,不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第四阶段“长而敦敏”:黄帝长大以后,还在保持敦厚而纯朴的心;还能保持住刚生下来时的神灵,做事敏捷、果断。

第五阶段“成而登天”:这个阶段,对黄帝来说就是登上天子之位,达到一个最高境界,登上人生的最美境界。

四、《黄帝内经》-----内求: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是内求“精气神”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古代医经有七部,第一部叫《黄帝内经》,第二部叫《黄帝外经》,还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经》,现今传世的只有《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就是讲“内求”的书,《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他的重点是内求,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中医就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黄帝内经》的内求还用于养生,这个世界最上等的药物就是体内的精气神-----“上药三品,精与气神”;古代养生大家,历代高寿长者,以及历代的名医、大德、高僧、高道,都是内求、内炼的;李时珍发现《黄帝内经》中涉及经络的秘密,经络就是需要内观、反观,向里面看才能看得出来,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经络是“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

内求就是要自己锻炼,自己调理自己的经络、脏腑、气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